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七旬匠師的堅守:拓古傳今留存曆史“光影”

發布時間:2022-03-14 14:2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3月12日電 題:七旬匠師的堅守:拓古傳(chuan) 今留存曆史“光影”

  作者 高瑞峰

  “傳(chuan) 拓技藝,不僅(jin) 為(wei) 物象留影,也為(wei) 曆史佐證,為(wei) 文化傳(chuan) 承。一件件傳(chuan) 拓作品,留存下的是一段段中國曆史文化的寶貴印記。”3月12日,山西太原,陳旭在他的傳(chuan) 拓工作室忙碌著創作。

  傳(chuan) 拓,這門古老的技藝,有“複活曆史的‘照相機’”之譽。南朝梁虞和《論書(shu) 表》有“拓書(shu) 悉用薄紙”之語,《隋書(shu) ·經籍誌》有“其相承傳(chuan) 拓之本,猶在秘府”記載。清代道士王圓籙於(yu) 莫高窟發現的唐代拓本,蜚聲業(ye) 界。

  “傳(chuan) 拓作品往往蘊含古代曆史、文化、藝術、生活等各方麵信息,可以填補曆史文獻檔案的缺乏,還有著深刻的社會(hui) 意義(yi) 。”陳旭說,傳(chuan) 拓技藝不僅(jin) 僅(jin) 是藝術,作為(wei) 一種載體(ti) ,傳(chuan) 拓作品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曆代傳(chuan) 拓精品,已成為(wei) 中華傳(chuan) 統文化的瑰寶。

  1995年,陳旭與(yu) 傳(chuan) 拓結緣。“當時,在研究晉商實物遺存時,初次接觸傳(chuan) 拓,之後便沉迷其中,20多年來一直努力探索。”他說。

  傳(chuan) 拓技藝是用傳(chuan) 拓工具將紙、墨等覆蓋於(yu) 被拓器物,並將其上的銘文或紋飾拓印下來的一種方法,至今在考古、文博、古籍等領域仍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所拓器物不同,其形式與(yu) 內(nei) 容的表現形式豐(feng) 富,有平拓、穎拓、全形拓等多種類型。

  “傳(chuan) 拓技藝主要靠口手相傳(chuan) 、不斷實踐,在積累的同時,與(yu) 同行多交流溝通、總結經驗。”陳旭介紹,傳(chuan) 拓將所拓器物原物的氣質和內(nei) 涵,原始、本質地呈現,曆史上許多流散文物、文獻等,因傳(chuan) 拓作品得以流傳(chuan) 。

  如何讓這門古老的技藝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讓文化遺產(chan) “活”起來,陳旭一直在探索。在陳旭看來,甲骨文字、瓦當圖案、墓誌碑刻……及日常生活中的物件,皆可傳(chuan) 拓。傳(chuan) 拓技藝也可以反映當代,如城鄉(xiang) 建設、脫貧攻堅等。

  “我創作的‘菜籃尚好’作品,以蔬菜、魚蝦等為(wei) 傳(chuan) 拓原物,呈現農(nong) 村脫貧攻堅成果,記錄農(nong) 村菜籃子裏有菜吃、有魚吃這樣一個(ge) 振奮人心的曆史階段。”陳旭說,目前,其傳(chuan) 拓作品有甲骨文、金石、中國金融、晉商、嵩山地質等係列。

  陳旭表示,通過傳(chuan) 拓展示中華文明,很有意義(yi) 。在平拓、穎拓、全形拓基礎上進行創新,如將軟體(ti) 、活體(ti) 、硬體(ti) 等傳(chuan) 拓對象結合起來創作,讓古老技藝在創新中傳(chuan) 承,用傳(chuan) 拓技術記錄、展示、講述中國曆史文化。

  “目前,在山西財經大學開設了‘傳(chuan) 拓’課程,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擴大這門古老技藝的傳(chuan) 承隊伍。”陳旭說。(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