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大越精細,共治有力量
深圳是改革開放後黨(dang) 和人民一手締造的嶄新城市,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在一張白紙上的精彩演繹。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高速發展,深圳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城市社會(hui) 結構和組織形態趨於(yu) 多元,群眾(zhong) 利益訴求複雜多樣,城市社會(hui) 管理麵臨(lin) 諸多新挑戰。如何在城市基層治理現代化之路上探索破題,成為(wei) 這座超大型城市發展的應有之義(yi) 和當務之急。
2018年10月2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考察時強調,要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為(wei) 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切實把群眾(zhong) 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兩(liang) 年後的2020年10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創新思路推動城市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
改革尖兵何以先行示範?日前,光明日報深圳記者站聯合深圳大學、深圳市委黨(dang) 校的專(zhuan) 家學者組成調研組,深入全市各區、不同街道及社區調研走訪,在基層一線實地探尋這座超大型城市基層治理的內(nei) 在機理。調研組深切感受到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強大真理力量,感受到在這一科學思想指引下,深圳基層治理實踐所彰顯的創新精神和堅韌品格。
1.黨(dang) 群一心 共話社區家常
1月29日,龍華區民治街道北站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內(nei) 茶香四溢、氣氛熱烈。社區黨(dang) 委正在召開2022年首期社區書(shu) 記茶話會(hui) 。盡管馬上就是除夕了,但參會(hui) 的小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居民代表們(men) 顧不上采買(mai) 自己小家的年貨,都在認真商討社區大家的工作。
“咱們(men) 今年要把茶話會(hui) 形成機製,月初向居民公布工作計劃,月末通報開展情況和居民問題台賬。”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鄭陽總結說。
北站社區是深圳快速發展的一個(ge) 縮影。調研組看到,這個(ge) 10年前剛成立的偏遠社區如今高樓林立、人口稠密。如何服務好這4.4平方公裏上的7萬(wan) 多名居民?黨(dang) 建引領,讓黨(dang) 組織成為(wei) 基層治理的“主心骨”至關(guan) 重要。
為(wei) 此,社區黨(dang) 委不斷加深、拓寬黨(dang) 組織在社區的覆蓋,把支部建在小區上、建在城中村裏、建在社會(hui) 組織上。如今,北站社區黨(dang) 委直接管理的黨(dang) 支部有16個(ge) ,覆蓋各類小區、社會(hui) 組織和社區共治力量等不同主體(ti) ,黨(dang) 員人數364名。
健全組織隻是手段,服務群眾(zhong) 才是目的。北站社區黨(dang) 委真心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整合各方力量將原本坑坑窪窪、塵土飛揚的城中村創業(ye) 花園,改造成路麵硬、設施全、環境美的新社區。居民曾祥榮自豪地說:“我們(men) 這個(ge) ‘泥巴村’變成了‘桃花源’嘞,和深圳一起過上了好日子。”
北站社區還成立全市首個(ge) 出租屋樓長協會(hui) ,製定議事規則,提高樓長們(men) 的積極性、自治意識、自治能力。樓長們(men) 自己提交議案,自己審議決(jue) 定,自己組織實施,完成防墜網建設和“三線下地”工程,沒花政府一分錢,就解決(jue) 了城中村的老大難問題,凸顯了黨(dang) 委牽頭、居民共治的成效。
深圳北高鐵站日均客流量65萬(wan) 人次,需要大量誌願者協助開展文明宣傳(chuan) 、交通引導等,而轄區學生每年都需要一定的誌願服務時長。一個(ge) 缺人,一個(ge) 缺崗,咋辦?各方在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上一商量,招募學生義(yi) 工助力車站文明出行的“小小文明勸導員”項目應運而生。
深圳高級中學(集團)北校區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孟斌說:“孩子們(men) 報名很積極。學校黨(dang) 總支在社區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上提出的好幾項訴求都已得到解決(jue) 。社區黨(dang) 委幫我們(men) 解決(jue) 困難,我們(men) 也想為(wei) 社區多作貢獻。”
鄭陽告訴調研組,黨(dang) 組織聯席會(hui) 有效凝聚起轄區內(nei) 眾(zhong) 多互不隸屬的黨(dang) 組織,大家組織共建、問題共商、資源共享。目前,北站已打造1(社區黨(dang) 委)+16(直屬黨(dang) 支部)+25(駐社區黨(dang) 組織)的共治架構,“社區+車站+學校+商圈”的共商共治新格局悄然形成。
“我們(men) 社區還有個(ge) 共享會(hui) 嘞!”居民楊新主動拉住調研組介紹,“就是大家可以分享自己的時間、服務和技能,用自己的服務換取別人的服務,也可以把積分兌(dui) 換成油鹽醬醋等日用品。”例如,全職媽媽可以到“四點半課堂”當誌願者照看孩子攢積分,萬(wan) 一她家下水道堵了就可以用積分兌(dui) 換通下水道的服務,去通下水道的居民又能獲得相應積分,形成共享循環。
“這不就是‘我為(wei) 人人、人人為(wei) 我’嗎!”楊新自豪地說。如今,社區共享會(hui) 已累計發展會(hui) 員1萬(wan) 多人,服務時長超7.5萬(wan) 小時。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家園精神,讓北站社區湧現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範張瑩瑩、“全國抗疫最美家庭”李直平、黃三麗(li) 家庭等先進典型。
作為(wei) 服務群眾(zhong) 的主陣地,2021年北站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開展“四點半課堂”、歡樂(le) 影院、樂(le) 器培訓、心理谘詢、健康體(ti) 檢、老年大學等活動475場,惠及1.6萬(wan) 居民。年近七旬的徐連義(yi) 把這裏當成自家書(shu) 房,每天下午都來讀書(shu) 看報。中心的24小時圖書(shu) 館、暖蜂驛站等設施也廣受群眾(zhong) 歡迎。目前,深圳全市共建成各類黨(dang) 群服務中心(站點)1800多個(ge) ,在城市建成區平均每平方公裏就有1個(ge) 。
2.指尖一點 解決(jue) 民生訴求
每天晚飯後到小區附近的湯坑河邊健步一小時,是深圳市坪山區京基禦景印象四期居民漆女士的養(yang) 生之道。曾經,錦龍大道橋下的涵洞就像一隻“攔路虎”,約50米的橋洞裏漆黑一片,即使打著手電筒,走在裏麵也感覺瘮得慌。
“我們(men) 這附近住著好幾萬(wan) 人呢。大家都愛來河邊散步遛娃,但都怵這兩(liang) 個(ge) 黑乎乎的橋洞。”漆女士告訴調研組,聽說在微信裏就能提交民生訴求。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關(guan) 注了“創新坪山”公眾(zhong) 號,下麵果然有個(ge) “@坪山”的按鈕,點開之後,簡單描述加裝路燈的建議,添加照片,備注位置,提交成功。
“很快,我就收到係統發來訴求已立案的短信。後來,又看到橋下來了一群掛工牌的人,好像是政府相關(guan) 部門在現場開會(hui) 。這事這麽(me) 快就能解決(jue) 了?”就在漆女士犯嘀咕時,掛工牌的人又來了一次,不久就動工了。
“你們(men) 瞧,明亮的路燈裝上了,平整的步道鋪好了,翠綠的草坡修好了。不僅(jin) 晚上散步更安心,來唱歌跳舞的人也絡繹不絕。大夥(huo) 甭提多高興(xing) 了。”漆女士帶著調研組,一邊大步流星地走,一邊神采飛揚地說。
群眾(zhong) 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guan) 情。近年來,坪山區先後整合12345、數字城管、網格管理、政府郵箱、人大代表解民憂、微信、微博等158個(ge) 線上民生訴求受理渠道,主推微信端的“@坪山”入口,按照“集中受理、統一分撥、協同處置、多元共治”的思路開發了一套民生訴求係統,有效解決(jue) 了過去群眾(zhong) 反映訴求流程手續繁、溝通效率低、反饋回複少的問題。
負責運行這一係統的坪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局長胡鍇介紹,錦龍大道湯坑河橋下裝路燈這件事其實沒那麽(me) 容易,主要是找不到責任主體(ti) 。城管局表示這裏不屬於(yu) 區主幹道,交通局說增加燈光不屬其職,水務局建議找橋梁主體(ti) 單位,區民生訴求服務中心先後找了7家責任單位,都表示不是自己的業(ye) 務範圍,且都有理有據。
胡鍇說,該係統不僅(jin) 能做到一個(ge) 前端受理、一個(ge) 後台分撥,形成為(wei) 民辦事的合力,而且接訴即辦、責任清晰,消除部門間互相扯皮的弊端。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牽頭召集相關(guan) 部門召開現場協商會(hui) ,最終確定由交通局負責橋體(ti) 美化、城管局負責裝路燈、水務局負責路麵維修和周邊美化,這才全部搞定。
“我們(men) 還新上了秒回功能,可為(wei) 市民提供全天候谘詢服務,民政(婚姻)、公安(戶政)、社保、醫保等問題都可以自動應答。暫時不能回答的問題,智能客服機器人會(hui) 在後台收集整理問題並進行升級完善,進一步豐(feng) 富知識庫,滿足市民個(ge) 性化需求,提供多樣化便民服務。”坪山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民情聯係部負責人、90後的胡婧琳熟練地操作著係統進行講解。
調研組了解到,坪山區整合民生訴求受理渠道、建立起“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的新型民生訴求係統後,群眾(zhong) 提交訴求的數量連年增長。2021年共受理民生訴求事件89430宗,同比增長73.56%,總辦結率99.78%,市民滿意度綜合評價(jia) 4.59星,被國家發改委列為(wei) 向全國推廣的深圳47條改革創新舉(ju) 措之一。
2021年11月,“@坪山—企業(ye) 版民生訴求係統”也正式上線,正有力化解過去企業(ye) 訴求收集渠道五花八門、政企多頭對接的痛點。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群眾(zhong) 滿意度的不斷提升,成為(wei) 坪山區發展的強大動力。
3.眾(zhong) 星拱月 社會(hui) 活力正旺
毗鄰廣深港光明城高鐵站,一片嶄新而整齊的高層住宅矗立著。昔日“歸僑(qiao) 村”,今日“鳳凰城”。這裏是深圳市光明區鳳凰街道鳳凰社區的村民回遷房,72%的居民是20世紀70年代末從(cong) 越南歸國的華僑(qiao) 及僑(qiao) 眷。已過不惑之年的鳳凰社區基金會(hui) 理事長曾木養(yang) ,3歲多就跟父母來到這裏。
“我們(men) 村長期窮困落後,村裏氛圍不好,很多人成天在家打麻將,人心很散。我年輕時就開始參與(yu) 社區工作,家家戶戶的難題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比如,父母年紀大了,看病就醫很困難,2013年我就跟社區反映,後來大家一起想辦法建起了社康中心。在不斷參與(yu) 解決(jue) 社區難題的過程中,我總覺得應該團結更多力量、想更多辦法為(wei) 社區服務。2014年,深圳推出社區基金會(hui) 培育計劃,給我們(men) 創造了機會(hui) 。”一臉淳樸的曾木養(yang) ,談起鳳凰社區基金會(hui) 時飽含深情。
曾木養(yang) 介紹,最初,他物色了15個(ge) 人,組成一個(ge) 團隊並明確分工,一邊走家串戶問需求,一邊整合多方資源,充分發揮每個(ge) 人的作用,想方設法改變社區麵貌。久而久之,打麻將的人少了,矛盾糾紛少了;社區活動多了,服務設施多了。他們(men) 還活化村裏的老舊建築,打造“鳳凰空間”,開展社區營造,在深圳社工學院支持下,培育了攜和社工服務中心、老年人協會(hui) 、社區義(yi) 工隊等組織,並鼓勵社區年輕人加入這些組織。基金會(hui) 自成立以來每年都募資超過百萬(wan) 元,全部用於(yu) 社區營造和公共服務。今後還要培養(yang) 更多“帶頭人”。
的確,在擁有數萬(wan) 人的社區,要實現“人人參與(yu) 、人人受益”,要弘揚正能量,帶頭人至關(guan) 重要。在深圳,一大批中老年人成了社區治理的“領頭雁”。
深圳市南山區招商街道花果山社區,居民大多是曾參與(yu) 蛇口開發建設的“拓荒牛”。如今他們(men) 老了,生活和精神上都需要得到幫助。如何打通“社會(hui) 助老”的最後一公裏?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丁元瓊說,他們(men) 非常重視“社區助老”服務,支持老年協會(hui) 開展“鄰裏守望 互助互幫”等項目。
花果山社區老年協會(hui) 是全市一千多家老年協會(hui) 中唯一的4A級社會(hui) 組織。率先提出“年輕老人服務高齡老人”理念的會(hui) 長方定順,在社區德高望重。秉持這樣的理念,花果山社區老年協會(hui) 在2019年組織40位年輕老人成立助老服務隊,幫助高齡老人拿藥、理發、換燈泡、逛公園……
“來了就是深圳人,鄰居就是一家人。”招商街道樓棟長聯合會(hui) 會(hui) 長湯禮欽,剛給文竹園社區分會(hui) 的樓棟長骨幹們(men) 開會(hui) 布置完協助抗疫工作。他告訴調研組,聯合會(hui) 成立已有9年,現有11個(ge) 社區分會(hui) ,共有樓棟長1060名,其中黨(dang) 員165名。
“誰家有矛盾了,我們(men) 去現場調解;孤老病殘有難處了,我們(men) 隨叫隨到;不管是新搬來的住戶,還是樓道裏的安全隱患,我們(men) 最先發現。”湯禮欽說,樓棟長聯合會(hui) 的宗旨就是,做政府的好幫手、做居委會(hui) 的好助手、做居民的貼心人。“有困難,找湯叔”在社區已家喻戶曉。
文竹園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劉嵐光介紹,受樓棟長文化的感染,文竹園社區的社會(hui) 力量茁壯生長,如今活躍的自組織有上百個(ge) ,被稱作“社區百團”。社區黨(dang) 委專(zhuan) 門打造公共空間供這些組織使用,為(wei) 這些組織服務社區做好支持係統,通過他們(men) 的服務,帶動社區群眾(zhong) 參與(yu) 治理。
強頭雁,育群雁。從(cong) 正在經曆城市更新的鳳凰社區,到一直走在改革前沿的招商街道,調研組看到越來越多的社會(hui) 力量正成為(wei) 社區營造、社區治理的生力軍(jun) ,為(wei) 基層治理蓄活水、釋能量。
4.兩(liang) 個(ge) “著眼”、三個(ge) “著力” 努力續寫(xie) “春天的故事”
不論是改革開放的最前沿,還是城市更新的過渡帶;不論是社區工作者的奮鬥姿態,還是居民群眾(zhong) 的滿意度,以黨(dang) 建為(wei) 引領、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基層治理體(ti) 係在深圳“正青春”。立足新發展階段,在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道路上,深圳要堅持追求高質量發展,繼續保持“雙區示範”,從(cong) 兩(liang) 方麵“著眼”、三方麵“著力”,續寫(xie) “春天的故事”。
著眼於(yu) 為(wei) 構建基層社會(hui) 治理新格局貢獻深圳力量。黨(dang) 和國家對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高度重視,深圳也有著強烈的使命感,深圳市委組織部相關(guan) 負責人告訴調研組,深圳正在出台相關(guan) 文件,通過更多實實在在的舉(ju) 措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尤其注重精準施策,使每個(ge) 社區都成為(wei) 有活力的“活寶貝”,能創造共同價(jia) 值。深圳要將戰略眼光和科學方法滲透到基層治理樸實而又鮮活的實踐中去,繼續打造樣板,貢獻力量。
著眼於(yu) 為(wei) 探索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實踐展現深圳擔當。讓人民當家作主,最豐(feng) 富和深刻的體(ti) 現應該就在基層,調研組旁聽了居民議事會(hui) ,了解了民生微實事,認識了社區組織,也見證了基層代表的熱情,“民主之風”勁吹,影響著社區的樣子和人們(men) 的心靈。黨(dang) 中央強調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圳得益於(yu) 改革開放,已經做了很多有意義(yi) 的探索,接下來要加強製度創新,在民主協商、民主監督、居民自治、社會(hui) 參與(yu) 等多方麵繼續探索,展現深圳擔當。
著力於(yu) 始終保持黨(dang) 對各種組織的領導力。在“黨(dang) 建引領—基層治理‘主心骨’”基礎上,深圳應繼續推進基層黨(dang) 建與(yu) 基層治理的深入結合。進一步細化優(you) 化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的要求和標準,進一步激發激勵中青年黨(dang) 員在基層黨(dang) 建中成為(wei) 骨幹,進一步用好建好黨(dang) 群服務的陣地和隊伍,使基層社區切實解決(jue) 好人民群眾(zhong) 的急難愁盼,進一步引領監督業(ye) 委會(hui) 、物業(ye) 公司、社會(hui) 組織、社區自組織、城中村業(ye) 主等組織和群體(ti) 健康發展。以內(nei) 在的先進性,始終保持黨(dang) 對各種組織的領導力。
著力於(yu) 不斷改進供需動態平衡的方法論。在“有呼即應—民生訴求‘一網通’”基礎上,深圳應繼續強化科學治理與(yu) 科技賦能的深度融合。進一步研究分析基層治理供給側(ce) 與(yu) 需求側(ce) 所包含的內(nei) 容,進一步疏通拓寬向社區居民送達公共服務的路徑,進一步計算降低資源要素配置過程中的隱性成本,進一步鞏固豐(feng) 富數字治理的手段和成果。以科學的方法論,促進供需關(guan) 係實現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著力於(yu) 切實增強基層治理改革的協同性。在“廣泛動員—激活社會(hui) ‘微細胞’”基礎上,深圳應繼續推動體(ti) 製改革與(yu) 機製創新的深入開展。進一步研究落實“為(wei) 基層減負”的事項清單和具體(ti) 措施;進一步支持督導區、街道、社區三級黨(dang) 組織實現無障礙、無盲點的縱向協同;進一步動員組織社會(hui) 力量在基層有序、有效地參與(yu) 治理;進一步重視推動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ye) 化、專(zhuan) 業(ye) 化建設。以勇敢的改革心,切實增強多元主體(ti) 在基層治理體(ti) 係中的有效協同。
(調研組成員:深圳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後孟宏,光明日報記者嚴(yan) 聖禾,深圳市委黨(dang) 校決(jue) 策谘詢部主任、教授申勇)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4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