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國潮”:中國文化複興的新篇章
作者:鄧佑玲
冬奧推動“國潮”走向世界
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從(cong) 大寫(xie) 意“冬夢”會(hui) 徽,到雪遊龍、雪如意、雪飛燕、冰絲(si) 帶等場館設計與(yu) 命名,從(cong) 開幕式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立春、雪花、不點火之點燃火炬環節設計,到閉幕式折柳送別等場景表演,都高妙地化用了中國傳(chuan) 統詩歌、節令文化、迎來送往的待人接物倫(lun) 理、天下一家、四海之內(nei) 皆兄弟的“和合”友善之邦傳(chuan) 統,體(ti) 現了“以少勝多、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和合”的中國傳(chuan) 統美學精神,冬奧會(hui) 將國風、國潮推向世界。
在國潮熱的當下,我們(men) 需要討論的是,如何在文化和美學上推動國潮持續發展,而不是一時的潮流。這需要傳(chuan) 媒、藝術、美學、文博、產(chan) 業(ye) 各領域學者和生產(chan) 者保持持久的、開放的、深入的研討,並對國潮熱所反映的文化自信本質、國潮熱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以及走向做出前瞻性的冷思考。
冬奧“國潮”:譜寫(xie) 21世紀中華文化複興(xing) 新篇章
從(cong) 國潮現象來看,“國潮”體(ti) 現了三個(ge) 核心要素:
第一,“國潮”,是“國”與(yu) “潮”的相融。“國”的指向很明確,在中國的“國潮”即為(wei) 中國的、中國製造的。“國潮”致力於(yu) 挖掘、傳(chuan) 承傳(chuan) 統文化,具有中國文化和傳(chuan) 統的基因,體(ti) 現中國製造。“國潮”的基因是中國文化,但並不僅(jin) 僅(jin) 隻有傳(chuan) 統文化,應該包括中國當代新文化的內(nei) 容。第二,“國潮”與(yu) 當下潮流是相融合的,具有時尚感和時代感,但關(guan) 鍵是能夠引領時尚、引領潮流、引領新的生活方式。“國潮”既有當下性,也有未來性。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國潮”其實就是一個(ge) 時代、民族的審美風尚。北京冬奧會(hui) 中的服裝設計體(ti) 現了文化感、時尚感和科技感,護旗手的服裝造型考究、色彩清新、富有中國特色。以中國山水國畫元素為(wei) 背景,運用漸變色彩,同時結合線描手法的藝術形式,用當代設計語言表達國之韻律,讓遠近虛實的韻律感,鋪灑透徹的蒼穹藍,與(yu) 冬奧會(hui) 的冰川白相得益彰。第三,“國潮”的主要消費群體(ti) 是青年人群體(ti) 。這個(ge) 消費群體(ti) 看重的是產(chan) 品背後附加的文化符號與(yu) 美學的價(jia) 值,對國潮產(chan) 品和國風藝術的消費體(ti) 現其回歸、走近、欣賞國家傳(chuan) 統文化的訴求。國潮產(chan) 品滿足的是青年人個(ge) 性化審美和消費需求,具有青年人標識身份、張揚個(ge) 性、群體(ti) 認同的功能。
“國潮”作為(wei) 一種文化消費潮流,本質上體(ti) 現的是國民的文化心態、文化觀念和審美取向由“西”向“中”,由“俗”向“雅”,由“少”到“多”轉變,是伴隨中國崛起、文化自信、文化複興(xing) 的必然趨勢,是中華古典美學精神的回歸和當下時代精神的折射。北京冬奧會(hui) 再一次推動了“國潮”,可以說冬奧國潮譜寫(xie) 了21世紀中華文化複興(xing) 的新篇章。
國潮熱背後的冷思考
北京冬奧會(hui) 開啟了國潮新時代,極大地提振了文化自信。但是從(cong) 不同領域的“國潮”熱現象來看,大多還停留在1.0版本階段。原因如下:
一是“國潮”對於(yu) 民族經濟、社會(hui) 持續發展、民眾(zhong) 品質化生活來說,市場總量有限,經濟支撐不夠,對於(yu)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仍有較大的拓展空間。許多科技產(chan) 品的前沿技術控製在國外,從(cong) 文化自信向文化創造轉型尚待時日。
二是現有的國潮熱還更多停留在對傳(chuan) 統文化表層形式符號的創意設計上,一些爆款出圈的文藝創作和產(chan) 品沒有觸及中華文化的深層核心價(jia) 值,如一些文博文創國潮產(chan) 品停留在色彩挪用、元素提取、結構摹寫(xie) 方麵,某些文藝創作作品停留在對傳(chuan) 統經典或出土文物的名稱采借上,使得創作徒有其名,難見其實。這可能導致設計中對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粗暴、簡單化地“挪用”,難免形成對優(you) 質傳(chuan) 統文化資源的過度消費和濫用。而隨意挪用或濫用資源將會(hui) 導致優(you) 質文化資源價(jia) 值的貶損與(yu) 消耗。
三是國潮熱的持續還需要從(cong) 破圈到擴圈,國潮從(cong) 小眾(zhong) 到大眾(zhong) ,從(cong) 中國走向世界還有很大距離。國潮固有的圈仍然存在,嘻哈、漢服、文博、舞蹈、體(ti) 育領域等都還存在圈內(nei) 的受眾(zhong) 、消費群體(ti) ,存在圈內(nei) 的規則、體(ti) 係、鏈條,消費群體(ti) 固化,“圈子”仍然存在,行業(ye) 、領域、範圍仍然“有界”。
四是“國潮”破圈跨界不能忽視內(nei) 容本體(ti) ,要處理好科技賦能與(yu) 文化內(nei) 容之間的關(guan) 係。“國潮”趕上了最好的時代,AR、XR、動作捕捉、摳像等技術,抖音、快手等平台正在打破虛實世界邊界,中國網絡平台的迅速崛起對“國潮”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融合破圈過程中需要發揮科技與(yu) 跨界文化藝術各方麵的最大優(you) 勢,揚長補短。但是無論科技怎樣發達,還是要以令人共情共鳴的文化內(nei) 容為(wei) 王。
“國潮”發展的未來走勢
傳(chuan) 播擴圈。從(cong) 傳(chuan) 播的角度看,國潮的發展還要從(cong) 破圈到擴圈。有三個(ge) 層麵:一個(ge) 是藝術文博圈向非藝術、文博圈擴;一個(ge) 是青年群體(ti) 圈向少年兒(er) 童和中老年兩(liang) 端人群擴圈;三是從(cong) 國內(nei) 向國外圈的拓展。
文化尋根。重新審視人類文化,特別是中華文化的豐(feng) 富性、多元性、多樣性。重拾中華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傳(chuan) 統、美學精神。國潮推動了文化複興(xing) 浪潮,在恢複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覺和文化創新曆程中,有必要回歸中華文化根性,惟其如此,才能創造形神兼備,妙趣橫生、“天人合一”“大道無形”“大美不言”的審美世界。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表演可以說是中華民族在新世紀完成了從(cong) 表層形式的文化表達到深層精神文化塑造轉折,內(nei) 斂、含蓄、簡約、以少勝多的表達是符合中國文化根性精神,在國潮發展方向上具有引領和轉折性的意義(yi) 。
理念引領。國潮不是周秦漢唐文化的再版與(yu) 重複,而是繼承、整合和原創。打造國潮,“破圈”創新是徑路,但是根本上還是要以中華文化的思想價(jia) 值、審美精神為(wei) 引領。文化複興(xing) 的根本是思想複興(xing) ,農(nong) 業(ye) 文明回不去,回不到周秦漢唐,現在要超越農(nong) 業(ye) 文明,在工業(ye) 文明、後工業(ye) 文明時代,我們(men) 需要凝練21世紀中華文化理念新質,以21世紀新的中華文化和中華美學,引領中華民族的當代生活方式。這是今後國潮發展的任務。
(作者為(wei) 北京舞蹈學院教授、副院長,北京市哲學社會(hui) 科學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負責人)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