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構建更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
作者:張占斌(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授)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逐步實現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的市場經濟。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堅持全麵深化改革,充分發揮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牽引作用,就是要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ti) 製改革及其他各方麵體(ti) 製改革,構建更加係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
更高起點
一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世界麵臨(lin)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仍處於(yu) 並將長期處於(yu) 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就經濟領域而言,一方麵,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革命正在深入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科技等一大批新技術不斷湧現,高精尖技術飛躍發展,全要素生產(chan) 率提升速度不斷加快,並且推動產(chan) 業(ye) 組織形式發生顛覆性轉變,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和供應鏈麵臨(lin) 新一輪重組,導致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不確定性加大。必須搶抓新一輪產(chan) 業(ye) 和科技革命帶來的機遇,推動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建立起對各種風險和挑戰抵禦能力更強,更高水平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另一方麵,全球化治理結構正在加速調整。伴隨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繁榮發展,投資便利化程度不斷提高,人才、技術等生產(chan) 要素流動日益頻繁,經濟資源通過世界大市場在全球範圍內(nei) 配置。同時,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逆全球化趨勢加劇、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等問題也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帶來諸多不確定性。中國作為(wei) 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力求實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積極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體(ti) 係變革,更好發揮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
二是在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的轉化中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盡管我國培育出了涵蓋14億(yi) 人口的超大規模市場,但我國市場經濟也存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ge) 方麵:其一,各種結構性體(ti) 製機製問題依然較為(wei) 突出;其二,城鄉(xiang) 和區域間發展不平衡,市場機製發揮的作用效果存在顯著差異;其三,在市場經濟發展成果的共享上,不同社會(hui) 階層、社會(hui) 群體(ti) 在更高層次需求的滿足方麵存在明顯差距。在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背景下,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就是要保障公平正義(yi) ,增進全社會(hui) 福祉,更好滿足人們(men)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全體(ti) 人民共享市場經濟發展的豐(feng) 碩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三是在經濟發展階段的轉變中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我國經濟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構建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出了新要求。其一,市場經濟運行主體(ti) 的高質量,即一大批創新力和核心競爭(zheng) 力強的企業(ye) 能夠在市場經濟運行中脫穎而出,為(wei) 市場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其二,市場體(ti) 係的高質量,即高標準的市場體(ti) 係,包括健全的產(chan) 權保護製度、完善的要素市場製度等。其三,市場經濟運行機製的高質量,即價(jia) 格機製、供求機製、競爭(zheng) 機製等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和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功能可以得到有效施展。其四,市場經濟運行環境的高質量,即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基本條件能夠得到滿足,助力市場主體(ti) 的活力迸發,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其五,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ti) 係的高質量,要求建立起與(yu) 高質量發展要求相適應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宏觀調控體(ti) 係,包括創新調控理念、調整調控目標、轉變調控方式和完善調控手段。
更高層次
一是全麵深化所有製結構改革。一方麵,要增強國有企業(ye) 活力。我國的國家性質決(jue) 定了生產(chan) 資料公有製的基礎性地位。公有製經濟對於(yu) 調節利益主體(ti) 矛盾、減少市場無序競爭(zheng) 狀態、促進市場經濟與(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有機結合、協調統一具有關(guan) 鍵作用。而公有製經濟的核心載體(ti) 是國有企業(ye) ,要通過深化改革增強其活力和市場競爭(zheng) 力。另一方麵,增強非公有製企業(ye) 活力。目前,我國非公有製經濟產(chan) 值在國民經濟占比較大,非公有製企業(ye) 對財政稅收和就業(ye) 吸納的貢獻不斷增加。非公有製經濟是破解經濟發展動力不足、活力不強問題的一劑良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要營造良好的製度環境,激發非公有製企業(ye) 活力,充分釋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動能。
二是紮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改革。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國之所以選擇市場經濟,是因為(wei) 迄今為(wei) 止的曆史證明市場經濟是有效率的經濟,是可以強國富民的經濟。然而,社會(hui) 主義(yi) 的市場經濟強調的是天下蒼生的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是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因此,我們(men) 必須對市場經濟進行改造,創造出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的目標是,既要不斷解放、發展和保護社會(hui) 生產(chan) 力,不斷創造和積累社會(hui) 財富,又要防止兩(liang) 極分化。通過全國人民共同奮鬥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後通過合理的製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三是全麵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按勞分配為(wei) 主體(ti) 是由公有製為(wei) 主體(ti) 的所有製結構所決(jue) 定的,而由於(yu) 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具有決(jue) 定性作用,便要求建立健全與(yu) 之相匹配的資本、勞動力、技術等要素市場。在要素市場中,一切生產(chan) 要素都可以作為(wei) 商品參與(yu) 流通過程,在市場機製作用下,要素的價(jia) 格直接決(jue) 定了其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因此生產(chan) 要素也要參與(yu) 收入分配,從(cong) 而實現了按勞分配與(yu) 按生產(chan) 要素分配的有機結合。
四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要在更高層次上構建高水平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核心就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強化競爭(zheng) 性政策的基礎性地位,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有效運行提供體(ti) 製機製上的可靠保障。包括建立健全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企業(ye) 產(chan) 權製度,充分發揮產(chan) 權製度約束、激勵和有效配置資源等功能;全麵實施市場準入負麵清單製度,為(wei) 促進市場公平競爭(zheng) 掃除製度藩籬;建立健全競爭(zheng) 政策實施機製,強化競爭(zheng) 政策的基礎地位。
更高目標
一是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改革方向與(yu) 高質量發展目標相統一。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初級階段的所有製結構和分配製度一道,共同肩負起新時代推進我國經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支撐和指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曆史使命。一方麵,要利用價(jia) 格機製、供求機製和競爭(zheng) 機製激勵市場主體(ti) 的創新活動,提高全要素生產(chan) 率和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麵,要正確引導市場經濟運行,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地解決(jue) 以市場機製低效、微觀主體(ti) 活力不強、宏觀調控失度為(wei) 代表的突出問題。
二是完善產(chan) 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黨(dang) 的十九大強調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的重點是完善產(chan) 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全麵完善產(chan) 權製度要放眼於(yu) 現代產(chan) 權製度構建的總體(ti) 目標,實現有效激勵,充分激發企業(ye) 家精神和創新動力。一方麵,要在國有資產(chan) 產(chan) 權、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和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方麵做出更加科學合理的製度安排,在收益獲取、轉讓交易等方麵訂立完備的規則,明確市場經濟主體(ti) 的行為(wei) 規範。另一方麵,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權結構,厘清出資人、生產(chan) 者和經營者之間的權責關(guan) 係,明晰資產(chan) 支配權、轉讓權、收益獲取權等權利義(yi) 務,建立各市場主體(ti) 間製約監督的長效機製。此外,要通過法治化手段加大對侵害產(chan) 權行為(wei) 的懲戒力度,實現產(chan) 權有效保護,發揮法治在產(chan) 權激勵保障方麵的根本作用。要圍繞建設統一開放、競爭(zheng) 有序市場體(ti) 係,加快要素市場化配置,破解我國要素市場長期形成的突出結構性難題。一方麵,提高要素資源的配置效率,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另一方麵,針對不同要素的特點和聯係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ti) 製機製,實現公平自主有序流動基礎上要素價(jia) 格的市場決(jue) 定,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發市場主體(ti) 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處理好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中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guan) 係。伴隨我國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的曆史進程,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社會(hui) 穩定成為(wei) 當代中國最為(wei) 鮮明的時代特征。其一,準確把握改革力度。一方麵,要深化對所有製結構、分配製度、財稅金融製度和社會(hui) 保障製度等領域和重點環節改革,不斷完善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的製度體(ti) 係;另一方麵,要充分把握改革的關(guan) 聯性,既要下定決(jue) 心銳意改革,又要審時度勢,穩步推動漸進式改革。其二,理性認識發展速度。一方麵,我國的基本國情決(jue) 定了仍然要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保持合理速度的經濟增長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麵,提高質量和效益成為(wei) 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命題,市場經濟改革要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求。其三,高度重視社會(hui) 可承受的程度。一方麵,社會(hui) 和諧穩定是改革發展順利推進的前提和基石,穩定的社會(hui) 環境得到有力維護,才能不斷為(wei) 市場經濟改革發展創造條件;另一方麵,改革與(yu) 發展是社會(hui) 穩定的重要保障,新時代要依靠提高發展質量增強市場經濟的活力,同時通過推進改革為(wei) 市場經濟發展培育新動能,從(cong) 而更好地處理社會(hui) 主要矛盾,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其四,近些年,世界經濟格局更加曲折複雜,保證國家發展安全顯得特別重要,要落實國家總體(ti) 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加強產(chan) 業(ye) 和金融安全建設,確保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的底線。
更加完備
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就是要針對深層次體(ti) 製機製問題,在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聚焦發力,這對改革頂層設計和改革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是在“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中推進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經濟體(ti) 製改革是全麵深化改革的重點,新時代背景下的我國經濟體(ti) 製改革,要以推進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構建更加係統完備的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為(wei) 核心內(nei) 容,以實現經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wei) 終極目標。其一,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與(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關(guan) 係。要著眼於(yu) 既定目標,新發展理念為(wei) 指引,培育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內(nei) 在優(you) 勢,解決(jue) 收入分配、社會(hui) 保障等重點領域的各種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其二,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與(yu) 全麵依法治國的關(guan) 係。提升製度供給質量,釋放製度激勵效能,為(wei) 營造公平化法治化的市場環境提供有力保障。其三,正確認識和把握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與(yu) 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的關(guan) 係。通過完善改革推進機製和改革激勵機製,把黨(dang) 領導經濟工作的鮮明製度優(you) 勢有效轉化為(wei) 新時代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治理效能,為(wei) 推進更加係統完備的高水平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二是發揮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各項政策舉(ju) 措的聯動效應。其一,發揮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聯動效應。以所有者結構、收入分配製度和市場運行機製為(wei) 主要內(nei) 容的我國基本經濟製度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與(yu) 市場經濟有機結合的集中體(ti) 現,要堅持固根基、揚優(you) 勢、補短板、強弱項,激勵製度創新,提高製度供給的質量,為(wei) 市場經濟活力迸發創造有利條件。其二,發揮產(chan) 權、市場準入、公平競爭(zheng) 等市場經濟基本製度的聯動效應,營造利於(yu) 良性競爭(zheng) 市場環境,構建高標準市場體(ti) 係。其三,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係統集成。通過消除市場壁壘,發揮創新資源配置方式和建設高質量商品服務市場等舉(ju) 措的聯動效應,實現要素價(jia) 格的市場決(jue) 定,促進自主有序流動,保障要素資源配置的高效公平。其四,發揮政府宏觀經濟治理各項舉(ju) 措的聯動效應。實施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科技創新政策、產(chan) 業(ye) 政策、政策區域等政策措施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和協同性,有效彌補市場機製缺陷。其五,發揮民生保障製度舉(ju) 措的聯動效應。構建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為(wei) 全體(ti) 人民謀福祉。其六,發揮對外開放戰略舉(ju) 措的聯動效應。借助“一帶一路”和對外開放高地建設,實現與(yu) 國際高標準市場規則體(ti) 係接軌,助力我國參與(yu) 全球經濟治理,以更高水平開放型市場經濟新體(ti) 製促改革、謀發展。其七,發揮市場經濟法律製度的聯動效應。通過市場經濟法律法規體(ti) 係及監督製度機製的建立,規範市場主體(ti) 行為(wei) ,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三是實現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的目標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在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的頂層設計中,要考慮各項政策舉(ju) 措間的關(guan) 聯性,使各項製度機製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強大政策合力。其一,實現目標集成,即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統一,緊緊圍繞重點領域的突出問題,將製定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各項舉(ju) 措的目標有機統一起來,然後朝著既定目標指引的方向逐步推動各項措施落實。其二,實現政策集成,即發揮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各項具體(ti) 政策間的協同效應,打好政策“組合拳”,鞏固和深化在掃除市場經濟體(ti) 製機製性障礙和政策性創新方麵取得的改革成果。其三,實現效果集成,即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進經濟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ti) 目標,對照檢驗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各項舉(ju) 措的實施效果,讓各項改革舉(ju) 措產(chan) 生積極的化學反應,實現由“相加”到“相融”的實質性轉變。
四是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wei) 規律。在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需要資本的配合和支撐,需要資本創造更多的生產(chan) 力,創造更多的就業(ye) 。可以說,資本的力量對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能夠提升生產(chan) 力的發展水平,能夠激發各類市場主體(ti) 的發展動力。同時,我們(men) 也不能忽視資本的負麵作用、消極作用。按照馬克思主義(yi) 的基本原理和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既要調動資本推動經濟發展的積極性,又要控製和消解資本的負麵作用。要為(wei) 資本設置“紅綠燈”,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防止其野蠻生長。
更加成熟
一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guan) 係。要發揮兩(liang) 個(ge) 比較優(you) 勢。一方麵,建立有效市場。要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jue) 定性作用,利用價(jia) 格機製、供求機製和競爭(zheng) 機製,有效調節市場經濟運行。另一方麵,打造有為(wei) 政府。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增強調控政策的針對性、前瞻性、係統性和協同性,進一步提高宏觀經濟的治理能力。
二是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製度化、法治化建設。保障市場機製有效、微觀主體(ti) 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必須牢牢抓住製度建設這條主線。一方麵,要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製度化建設。要通過製度創新,做出符合現代化經濟治理體(ti) 係要求的製度安排,實現產(chan) 權的有效激勵和市場準入的放寬,從(cong) 而打破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zheng) 的製度藩籬。另一方麵,要加強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法治化建設。法治是市場經濟各項製度順利落地見效,推動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朝著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方向前進的根本保障。隻有把市場經濟體(ti) 製改革引入到法治化的軌道上來,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內(nei) 在製度優(you) 勢才能真正轉化為(wei) 經濟治理效能。
三是加快製度型開放,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當前國內(nei) 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很多變化,特別是國際環境麵臨(lin) 著許多新的挑戰和機會(hui) 。要更好地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就要加快製度性開放,也就是要由我們(men) 過去的商品要素型開放走向製度型開放,即向標準、規則、管理等製度方麵開放,以體(ti) 現出我們(men) 更大的決(jue) 心,更廣的胸懷和更堅定的實際行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