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七年了,《中國詩詞大會》如何“保鮮”?

發布時間:2022-03-17 11:08:00來源: 揚子晚報

  今年總冠軍(jun) 是位00後警校小哥 七年了,《中國詩詞大會(hui) 》如何“保鮮”?

  對話總冠軍(jun)

  薑震:詩詞是父子關(guan) 係的紐帶

  《中國詩詞大會(hui) 》誕生了外賣小哥、北大才女等眾(zhong) 多總冠軍(jun) 。20歲的薑震來自山東(dong) 省膠州市,現在是鐵道警察學院治安學的大三學生。從(cong) 小經曆朗誦、演講、詩歌大賽等活動的曆練,練就不怯場的台風,憑借超級飛花令的穩定發揮勝出。采訪中,他告訴記者,最喜歡的詩人是南宋詞人薑夔。“他不僅(jin) 能寫(xie) 詩填詞,還能自己創作詞牌,他創作的那些詞牌很多成為(wei) 傳(chuan) 世經典,比如《暗香》《疏影》,我特別地敬佩薑夔。”

  “詩詞是我感到不順利的時候的精神支柱,當我感到悲傷(shang) 的時候會(hui) 讀一些振奮人心的詩詞,感到支撐不住的時候會(hui) 讀一些邊塞詩,邊塞詩可以讓我的人生變得更有力量,更有信心去麵對未來。”薑震說,“詩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可如果失去了它,生命會(hui) 變得索然無味。我想,古詩詞從(cong) 來不是故紙堆裏那些佶屈聱牙的生僻字,而是我們(men) 中華民族傳(chuan) 承幾千年的靈魂和不屈的精神。”

  薑震的父親(qin) ,來自青島鐵路公安處膠州北站派出所的基層民警薑方程也參加了節目。在老爸看來,“辦案之餘(yu) ,沒有特殊嗜好,讀唐詩宋詞、古代文學讓我在繁雜的日常工作中找到一絲(si) 心靈蘊藉。”

  薑震認為(wei) ,陸遊的“暫別亦不惡,益重父子情”可以準確地形容他和父親(qin) 的關(guan) 係。父親(qin) 因為(wei) 工作忙經常不在家,自己又到外地上學,父子間聚少離多。但是詩詞這一條紐帶讓父子關(guan) 係變得更加緊密。“父親(qin) 在我的詩詞之路上是一個(ge) 引路人和同行人。”小時候爸爸帶他背很簡單的詩,比如《望廬山瀑布》。薑震記得,“長大以後,詩詞儲(chu) 備量逐漸變多,和父親(qin) 會(hui) 有一些交流,一起背元稹、蘇軾的詩詞,也會(hui) 玩詩詞接龍、飛花令,用《中國詩詞大會(hui) 》舞台上常見的這樣一些遊戲形式,來鍛煉詩詞能力。”父親(qin) 薑方程則說:這次在北京錄製《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父子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中國式浪漫成熱搜常客 康震:傳(chuan) 統文化在日常生活中複活了

  節目中這樣的詩友來自各行各業(ye) 。從(cong) 並肩詩詞比拚的鐵路警察父子薑震、薑方程,到向陽而生的聽障少女王逸玘,從(cong) 引發全網共鳴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到一位熱愛詩詞的小朋友從(cong) 少兒(er) 團到青年團的“升級”,一次又一次掀起的網絡熱潮仿佛在證明,詩詞確實是有力量的,而這些選手的微光,能照亮更多更廣的地方。評委康震還在節目中,意外碰到小學校友,來自陝西師範大學附屬小學的一位小朋友。當時真是意外極了,在北京能撞上自己小學的校友。

  來自江蘇的聽障學生王逸玘學習(xi) 古詩的故事深深感染了康震。“這裏邊體(ti) 現了‘力拔山兮氣蓋世’,‘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的精神。這種精神其實就是中華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精神。這樣一種不屈、樂(le) 觀的精神非常動人。”

  采訪中,康震告訴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近年來,年輕人對於(yu) 詩詞,包括古典詩詞在內(nei) 的傳(chuan) 統文化的形態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他們(men) 一方麵從(cong) 傳(chuan) 統文化中學習(xi) 到知識,從(cong) 中學會(hui) 禮敬先賢,學會(hui) 尊重民族的文化曆史,同時也積極地將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wei) 生活當中的日常文化,讓它進入尋常百姓家。

  最近,全國人民都注意到,在冬殘奧會(hui) 上,中國式浪漫不斷登上熱搜,古典詩詞已經成為(wei) 冬殘奧會(hui) 各個(ge) 項目的最具詩意和最浪漫,甚至是最權威最精準的一種解讀。康震認為(wei) ,“這再一次說明,老百姓需要美的生活,需要對生活美的解讀,需要享受這樣美的生活。用詩詞成為(wei) 我們(men) 對事物最美的描繪,這其實就是古典詩詞在當代生活當中複活了,它成為(wei) 我們(men) 日常生活的言語方式。”

  在康震看來,讓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要經過三步。首先要進行翻譯工作,把傳(chuan) 統文化的媒介、文字、語言、表達翻譯成當下觀眾(zhong) 能接受的文字、表達。第二步,要發掘其中所蘊藏的價(jia) 值觀、理念、思想,將之提煉出來“為(wei) 我所用”。第三步,應切切實實讓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真正成為(wei) 日常生活當中的元素。康震說,“比如蘇軾就是美食家,了解蘇軾的詩詞就能了解美食。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的重要方麵,就是我們(men) 要用起來,真正地去踐行傳(chuan) 統文化當中的做法,包括做人做事,包括立德等等,這都是活起來的具體(ti) 表現,舉(ju) 辦《中國詩詞大會(hui) 》也是讓傳(chuan) 統文化活起來的一個(ge) 非常重要的表達形態。”

  康震說,參加《中國詩詞大會(hui) 》也讓自己收獲很多。“怎樣將非常專(zhuan) 業(ye) 的解讀轉化為(wei) 老百姓們(men) 能聽懂、喜歡聽、愛聽的話?這其實對我來講是非常大的挑戰。換句話說,《中國詩詞大會(hui) 》讓我再一次地了解到傳(chuan) 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他表示,怎麽(me) 去把對古典詩詞的解讀和當代生活的體(ti) 會(hui) 緊密聯係,怎樣用一種大家喜聞樂(le) 見的方式去完成表達?“如果沒有《中國詩詞大會(hui) 》這個(ge) 契機,可能我都沒有意識到要去做這樣一個(ge) 工作。《中國詩詞大會(hui) 》七年來對我來講,的確是學習(xi) 、鍛煉、提升、領悟的過程。”

  康震說,正是一代代古典文學的研究專(zhuan) 家們(men) 紮實的研究基礎,為(wei) 學術普及和傳(chuan) 播的工作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每當心存疑惑,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就回到先賢學者著作中去,與(yu) 他們(men) 探討,盡可能將貼近真相的答案告訴給觀眾(zhong) 。“詩詞大會(hui) 的這些年,使我更堅定了兩(liang) 條:一定要紮紮實實地做真學問,這是基石;一定要以巨大的熱情,向更多的讀者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去傳(chuan) 播古典詩詞的魅力,去宣傳(chuan) 傳(chuan) 統詩詞的內(nei) 涵。”

  《中國詩詞大會(hui) 》如何保鮮? 總導演:更加接地氣、有人氣、冒熱氣

  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麵前,走到第七年的《中國詩詞大會(hui) 》如何能“保鮮”?從(cong) “江山”“少年”,到“燃”“颯”,密集推出的十期節目,在分享詩詞之美的同時,也與(yu) 每個(ge) 人的人生感悟和奮鬥故事緊緊相連,激發每一個(ge) 人的獨特音符,以詩詞為(wei) 線,交織成禮讚天地的時代樂(le) 章。尤其是,圍繞社會(hui) 熱詞焦點展開每一期的主題,出題人中既有“冰墩墩”設計師,也有魔方達人、非遺傳(chuan) 承人,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材質進行“畫中有詩”,讓演員扮演成千年前的古人走上舞台展示“詩詞小劇場”……亮點頻出的《2022中國詩詞大會(hui) 》,走情又走心。

  “緊扣當下、緊扣生活、緊扣時代。無論是人還是題,我們(men) 都是從(cong) 全新的角度進行設計。”在節目製片人、總導演顏芳眼中,人的鮮活、題目表現形式的不斷更新、內(nei) 容架構的不斷迭代,都是節目保持時代感和青春氣的生動注腳。“這七年我們(men) 始終根據時代的需求不斷調整著自己,但不論如何,詩詞是永遠的核心。”

  “在《中國詩詞大會(hui) 》匯聚的一群人,他們(men) 首先是熱愛詩詞、熱愛生活的人,同時他們(men) 的詩詞能力以及與(yu) 詩詞有關(guan) 的故事是能夠震撼人心、能夠照耀我們(men) 當下的。”她還透露,在篩選選手的過程中,可謂“粒粒皆辛苦”,甚至有的選手是編導坐公交車回家的路上,“撿到”的熱愛詩詞的大姐。“選手來源於(yu) 生活,根植於(yu) 生活的各個(ge) 角落,需要我們(men) 花很多的時間用心去挖掘,讓他能夠有勇氣有信心來到詩詞大會(hui) 的舞台和大家去分享他的詩詞故事,展示他的詩詞上麵的才華。”

  在她看來,疫情之下的人們(men) ,更需要用詩詞給予前行力量,用詩詞激發奮進精神。談及明年新一季的規劃,顏芳談及,“怎麽(me) 才能把文字立體(ti) 地呈現出來,古人怎麽(me) 才能夠穿越到當下,跟我們(men) 來一場對話,像詩詞小劇場環節在明年節目當中一定會(hui) 加以延展和放大,以及優(you) 化。”希望《中國詩詞大會(hui) 》更加接地氣、有人氣、冒熱氣,讓詩詞與(yu) 生活更加緊密地結合,讓大家在生活中看到詩詞的無處不在,讓詩詞的樂(le) 趣、詩詞的美感“飛入尋常百姓家”。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