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種子 種子》——講述種業振興故事
“21世紀,誰來養(yang) 活中國人?”
20多年前的這一驚世之問,早已被中國的發展與(yu) 現實回答。從(cong) “東(dong) 方魔稻”到打響種業(ye) 翻身仗,一粒粒濃縮著代代智慧、輩輩辛勞的中國種子,讓我們(men) 理直氣壯地回應:中國人養(yang) 活中國人!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的6集大型紀錄片《種子種子》(見圖)近日在央視財經頻道熱播。紀錄片站在“種子是農(nong) 業(ye) 芯片”的高度,揭秘種質資源戰略高地的創新博弈,解密中國種子背後的基因密碼,記錄種業(ye) 振興(xing) 的時光足跡。育種的芬芳,需要時間的玫瑰,而作為(wei) 一部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紀錄片,《種子種子》也用鏡頭縱覽廣袤空間,上百位人物從(cong) 田間地頭或高新技術實驗室走近觀眾(zhong) ,帶來打破認知的現代育種世界:在北京,首次亮相的國家作物種質庫能滿足未來50年、5000個(ge) 物種、150萬(wan) 份種質資源的安全保存;在新疆,墾豐(feng) 種業(ye) 製種團隊的“中國速度”可在10天內(nei) 完成14000畝(mu) 玉米製種地去雄任務;在湖南,袁隆平團隊講述超級稻高產(chan) 攻關(guan) 背後的秘密;在南京,85歲高齡的“大豆院士”依然在探索野生大豆的奧秘;在海南,一粒巴西玉米種質遠渡重洋,遭遇“隔離奇遇”;在青海,散落高原的大角羊“報上了戶口”。
一個(ge) 個(ge) 關(guan) 鍵技術的突破,是各行各業(ye) 日複一日的堅守付出;一粒粒飽含生機的種子,是中國種業(ye) 挑戰“卡脖子”困境的比拚爭(zheng) 鋒。種子,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記憶,守護著國家糧食安全的命脈,煥發著美好生活的勃勃生機。
雖然農(nong) 業(ye) 種質資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種業(ye) 事關(guan) 全民糧食安全命脈,但百姓對此可謂“日用而不知”。如何讓“糧安天下,種子為(wei) 基”的觀念深入人心,如何喚醒更多人參與(yu) 中國糧食從(cong) “多多益善”到“天天向上”的奮進曆程,《種子種子》努力以影像為(wei) 媒,通過科普提升認知、促進行動。呂 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