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會攝影何以更“清”“快”
光明日報記者 陳城
北京冬奧會(hui) 的比賽現場,世界各國媒體(ti) 都施展神通,報道在“雙奧之城”北京發生的點點滴滴。新媒體(ti) 時代下的冬奧會(hui) 報道呈現怎樣的亮點,北京冬奧會(hui) 已給出了答案。
在技術支持下,媒體(ti) 間比速度爭(zheng) 首發。北京冬奧會(hui) 期間,國際奧林匹克攝影隊(IOPP)競相將精彩圖片上架。速度有多快?一幅圖片通過5G網絡傳(chuan) 回編輯平台,到對外發布隻需幾十秒。
IOPP成員包括新華社、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及官方圖片社蓋蒂。得益於(yu) 互聯網飛速發展,北京冬奧會(hui) 各個(ge) 賽場的前方記者可以與(yu) 位於(yu) 世界各地的後方編輯無縫聯通。中國的5G技術實現了冬奧會(hui) 閉環管理區域各個(ge) 角落的無線網絡無縫超高速連接,也讓世界與(yu) 奧運賽場實現“零距離”。如蓋蒂圖片社,僅(jin) 有5名編輯在北京冬奧會(hui) 主媒體(ti) 中心現場工作,另有30多人的編輯團隊分布在世界各地,雲(yun) 端聯動、遠程聯動。
在比拚時效的新媒體(ti) 時代,技術進步推動了信息的快速傳(chuan) 播,同時增加了將更多獨特視角呈現給觀眾(zhong) 的可能。攝影記者所配備的最新EOS無反相機,能夠以1/64000秒的快門速度,“凝固”冬季兩(liang) 項項目運動員射擊時發射子彈的瞬間軌跡,讓新聞圖片更具衝(chong) 擊力。電視轉播則在不同賽場用上了不同的黑科技——首都體(ti) 育館設置了40台4K超高清攝影機陣列加上3台8K VR攝像頭組成的“飛貓”係統,不僅(jin) 能夠輔助判罰,還能實現全視角覆蓋,讓觀眾(zhong) 仔細觀賞運動員每一幀畫麵。
技術進步讓世界各國觀眾(zhong) 與(yu) 冬奧賽場的距離越來越近,觀眾(zhong) 在互聯網上的觀賽體(ti) 驗甚至優(you) 於(yu) 現場觀賽。實現科技奧運的背後,是中國強大的科技實力在支持保障。技術創新永無止境,北京冬奧會(hui) 後,科技定將繼續助力中國體(ti) 育事業(ye) 發展。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18日 09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