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發布時間:2022-03-18 15:40:00來源: 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毛豔華(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yu) 合作研究院院長)

  2021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明確指出:“擴大高水平開放,多措並舉(ju) 穩定外貿,保障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加大吸引外資力度。”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也重申:“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充分利用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盡管受新工業(ye) 革命、貿易環境變化和新冠肺炎疫情三重因素疊加的影響,“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仍舊實現了外貿外資雙雙“開門紅”。一方麵,這是多措並舉(ju) 穩外貿外資政策實施的成效,是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強的表現;另一方麵,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製度型開放取得的成果。

  在2022年外貿外資穩增長困難和壓力不斷增加的形勢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要注重提升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繼續為(wei) 外貿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要大力推動製度型開放,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打造對外資更具吸引力的營商環境;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多雙邊經貿合作,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空間。立足新發展階段,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於(yu) 穩定市場主體(ti) 預期、保持宏觀大局穩定,以及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等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支撐外貿高質量發展。據海關(guan) 總署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達到39.1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21.4%。在外部市場極不確定的條件下,外貿穩定增長主要依靠的是國內(nei) 強大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我國市場主體(ti) 眾(zhong) 多,製造業(ye) 上下遊環節相互配合,生產(chan) 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高、抗衝(chong) 擊性強,產(chan) 業(ye) 鏈集群已成為(wei) 我國製造業(ye) 在全球疫情影響下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重要優(you) 勢。立足新發展階段,要多措並舉(ju) 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確保外貿穩定提質增效,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要繼續實施穩外貿政策措施,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ye) 的覆蓋麵,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you) 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ye) 穩訂單穩生產(chan) ;二是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開展核心技術攻關(guan) ,解決(jue)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瓶頸問題,增加我國產(chan) 業(ye) 鏈嵌入全球價(jia) 值鏈的長度與(yu) 高度,引導我國企業(ye) 立足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向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鏈主”位置攀升,提升我國企業(ye) 在全球供應鏈上下遊的掌控力;三是要增強國家重大區域戰略協同聯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國內(nei) 區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對接融合,積極應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本土化、分散化和區域化趨勢,維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

  推動製度型開放,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吸收外資達到1.15萬(wan) 億(yi) 元,在近10年來首次實現兩(liang) 位數增長,增速達到了14.9%,其中高技術產(chan) 業(ye) 引資占比首次超過了30%,實現了利用外資規模和質量的“雙提升”。在全球跨國投資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國吸引外資穩中提質,這主要得益於(yu) 我們(men) 持續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實施積極有效利用外資的係列措施。2017—2021年,我國連續5年修訂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麵清單,外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分別由93項、122項減至31項、27項,在製造業(ye) 、服務業(ye) 等領域推出了一批重大開放舉(ju) 措,為(wei) 外商投資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2020年1月,《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正式施行,對外資全麵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並加強了外商投資促進工作,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優(you) 化了外商投資環境。隨著我國參與(yu) 國際分工的比較優(you) 勢逐漸轉換,適應全球價(jia) 值鏈分工的新趨勢,以及服務業(ye) 擴大開放對製度供給的需求,需要立足新發展階段,加快由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向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轉變,不斷深化國內(nei) 改革與(yu) 營商規則日益國際化,使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成為(wei) 參與(yu) 國際經濟合作與(yu) 競爭(zheng) 的優(you) 勢要素。一是要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深入實施外資準入負麵清單,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落實好外資企業(ye) 國民待遇;二是要加快國內(nei) 服務業(ye) 規製改革,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支持外資加大對中高端製造、研發、現代服務等領域和中西部、東(dong) 北地區投資;三是要紮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ye) 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四是要從(cong) 擴大開放的現實需要和自身優(you) 勢出發,推動建立和完善數字貿易規則體(ti) 係,探索“碳中和”方案和低碳發展等生態文明領域的規則建設。

  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空間。共建“一帶一路”已經成為(wei) 國際公共產(chan) 品和國際合作平台。貿易投資合作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內(nei) 容,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提高了我國各區域開放水平,拓展了對外開放領域。根據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21年我國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達到1.8萬(wan) 億(yi) 美元,同比增長32.4%;對沿線國家直接投資214.6億(yi) 美元,增長15.3%;自沿線國家吸收外資112.5億(yi) 美元,增長36%。立足新發展階段,紮實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需要不斷拓展對外經貿合作新空間。一是要持續推動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合作,挖掘貿易合作潛力,擴大三方和多方市場合作;二是要加快實施RCEP協定,推進加入CPTPP協定和DEPA協定,加快構建輻射“一帶一路”的自貿區網絡,提高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增強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發展的戰略縱深和回旋空間;三是要穩步拓展新能源、數字經濟、數字貿易、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合作,積極培育合作新增長點;四是要高質量打造境外經貿合作區、中歐班列等標誌性工程,推動跨境電商、海外倉(cang) 等新業(ye) 態融合發展;五是要持續辦好國際性、區域性重大展會(hui) ,發揮機製和平台作用,提升各層級經貿交流合作水平;六是要全麵強化風險防控,加強各類風險研判和監測預警,穩妥有序推進貿易投資合作和項目建設。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