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心理韌性”,從容應對疫情
近日,全國多地出現新冠疫情。不定期的核酸檢測、不少居民小區被封控、熟悉的人被隔離、同事因疫情無法到崗、“神獸(shou) ”再次開始“網課”……市民逐漸回歸正常的生活秩序再次被打亂(luan) ,不安、恐慌情緒又悄然襲來。
再次麵對疫情侵襲,普通市民在做好個(ge) 人防護的同時,如何築牢自己的心理防線?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臨(lin) 床心理科主任林國珍、副主任金海燕在為(wei) 大家支招時特別提到:從(cong) 容應對疫情,需要提升“心理韌性”。
與(yu) 其無謂焦慮,不如接納現實應對變化
當前,多家醫院門診服務進行調整,我們(men) 該如何應對醫療服務的變化呢?
“首先,要隨時關(guan) 注醫院的相關(guan) 公告與(yu) 要求,了解醫療變化信息,及時調整就醫計劃,使用互聯網醫療、線上門診等形式代替來院就醫,減少無法及時就醫帶來的緊張和不安。”林國珍分析,現實不可改變,與(yu) 其無謂焦慮,不如接納現實,積極應對變化。在此期間,家屬要適時安撫患者,防止緊張、焦慮情緒加重病情,要知道心理防護和身體(ti) 防護同樣重要。
重建生活秩序,找回生活“掌控感”
疫情反複,難免給人們(men) 的生活帶來影響,讓人感覺沮喪(sang) 、無奈。如何在不確定中進行身心調適?金海燕稱,最好的應對方式是找回生活的掌控感,重建生活秩序。
“不妨暫時放慢生活節奏,享受和親(qin) 人相處的時光。保持規律的作息,每日適當運動。保持情緒和身體(ti) 的活力,有利於(yu) 緩解疫情變化給心理帶來的不確定性與(yu) 緊張感。”金海燕進一步解釋,如果始終感覺憂心忡忡,身體(ti) 也常常處於(yu) 緊繃狀態,這個(ge) 階段,最好每天抽出一點時間做一做漸進式的肌肉放鬆、冥想、深呼吸等放鬆練習(xi) ,還可以通過舒緩的音樂(le) 來排解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一首動聽的歌曲,一段優(you) 美的音樂(le) 都能讓人釋放情緒、回歸平靜。
改變關(guan) 注焦點,用“多”出來的時光做快樂(le) 的事
隨著疫情信息的公布,每日的新增病例數固然牽動人心,但是,過度關(guan) 注反而增加擔憂及焦慮。“要從(cong) 憂慮的漩渦中抽身而出,就要改變關(guan) 注的焦點,關(guan) 注日常生活內(nei) 容。”金海燕建議,居家的市民每日可安排一些令人愉快、自己喜歡的事,比如製作手工藝品、彈奏樂(le) 器、繪畫、種植花草等,也可以做一些家務、重新布置房間擺設等。
在心理專(zhuan) 家看來,這段“多”出來的時光,還可以用來找家人或朋友聊天,交談不但可以轉移注意力,也可以傾(qing) 訴壓力感,獲得心理支持。
“請記住,憂慮和愉快自在是兩(liang) 種互不相容的感受,此消彼長。不管做什麽(me) ,隻要是讓你感覺快樂(le) 的事,都可以幫助你遠離疫情變化帶來的憂慮和恐懼。”林國珍說。
當前,無論何時何地,疫情防控不放鬆。市民要時刻牢記防疫“三件套”、防護“五還要”。“經曆了兩(liang) 年多的疫情,相信大部分人都已適應常態化防控下的生活,暫時的疫情變化並不能改變我們(men) 必將戰勝疫情的決(jue) 心。所以,要樂(le) 觀麵對疫情狀況,重拾信心,放下擔憂或焦慮,相信和過往一樣,這次疫情也終將會(hui) 過去,屆時不僅(jin) 提高了我們(men) 身體(ti) 免疫力,也提高了我們(men) 心理的免疫力。”林國珍說。(記者 唐聞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