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出版業十年高質量發展:書映古今中外 開卷展讀未來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
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剛剛落下帷幕,首鋼滑雪大跳台上的冰雪已經融化,位於(yu) 北京石景山的首鋼園卻熱度不減。這些天,園區中遊客最多的地方是一處新開的“全民暢讀藝術書(shu) 店”。書(shu) 店由一座巨大的高爐改造而成,工業(ye) 風加文藝範,讓這裏成了新的“打卡地”,遊客相機捕捉到的是滿滿的時代感和新的生活理念。
“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hui) 科學和檔案等事業(ye) 。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在剛剛閉幕的2022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民閱讀”再次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九次寫(xie) 入政府工作報告,閱讀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我國圖書(shu) 出版量位居世界首位,數字出版、印刷業(ye) 整體(ti) 規模均居世界第二。“十三五”時期更是我國出版業(ye) 的豐(feng) 收期,截至2020年12月底,已推出2612個(ge) 項目成果,如今,我國正從(cong) 出版大國邁向出版強國。
徜徉書(shu) 海 精品力作助推全民閱讀
“長篇小說《人世間》2017年11月出版到獲茅盾文學獎之前,已發行4萬(wan) 套;獲茅盾文學獎之後,截至2021年年底,又發行了16萬(wan) 套。2022年開年的兩(liang) 個(ge) 月時間裏,發行22萬(wan) 套。電視劇開播以來,當當、京東(dong) 兩(liang) 個(ge) 電商平台的實際銷售為(wei) 5萬(wan) 多套。”3月2日,中國青年出版總社編輯李釗平轉發了這樣一組數據,細數了小說《人世間》的“暢銷之路”。據了解,電視劇《人世間》熱播後,原著小說已加印了許多次。
電視劇《人世間》出品人、騰訊集團副總裁、閱文集團CEO程武說,自己是讀了原著小說後,被作品樸素的現實主義(yi) 氣質打動,當即決(jue) 定傾(qing) 注力量對這部作品進行影視改編。近幾年,《長安十二時辰》《慶餘(yu) 年》等多部小說改編影視劇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事實上,出版業(ye) 一直扮演著文化產(chan) 業(ye) 源頭活水的角色,為(wei) 各個(ge) 領域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和生命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圖書(shu) 出版業(ye) 高質量發展,精品圖書(shu) 佳作頻出。一批重大出版工程夯實著文化自信,一批反映哲學社會(hui) 科學各領域新成果、服務學術研究的重點出版物,體(ti) 現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改革開放史》《社會(hui) 主義(yi) 發展簡史》……2021年,中宣部出版局聯合有關(guan) 單位和部門共同開展了“書(shu) 映百年偉(wei) 業(ye) ——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好書(shu) 薦讀”活動,全年共推薦數十本主題出版物,既有權威讀本、史學著作、理論力作,也有大眾(zhong) 化分眾(zhong) 化讀物;既有長篇小說、報告文學,也有畫冊(ce) 、連環畫等,滿足了不同讀者群體(ti) 的閱讀需求。
2016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致信祝賀《大辭海》出版暨《辭海》第一版麵世80周年時指出,希望大家堅定文化自信,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傳(chuan) 世精品,通過不斷實施高質量的重大文化工程,為(wei) 培育和踐行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2020年8月,百年《辭海》更新至第七版,成為(wei) “曆史和時代的檔案館、大事記和裏程碑”,被譽為(wei) 展示中華文化軟實力的標誌性出版物。
如今,商務印書(shu) 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已經走過40個(ge) 年頭。目前,這套叢(cong) 書(shu) 已出版至第19輯850種,第20輯正在規劃中。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說,“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cong) 書(shu) ”的出版無論是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hui) 科學的構建,還是對於(yu) 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的進程都具有重要意義(yi) 。
十年間,我國已成為(wei) 全球最大少兒(er) 圖書(shu) 市場,少兒(er) 圖書(shu) 已進入了發展的“黃金時代”。2016年,中國兒(er) 童文學作家曹文軒獲“國際安徒生獎”,摘得世界兒(er) 童文學領域最高榮譽。2018年,中國以主賓國身份亮相博洛尼亞(ya) 國際兒(er) 童書(shu) 展,從(cong) 曾經的小展位到如今的大展館,呈現的不僅(jin) 是中國出版業(ye) 的實力,還是中國當代文化的創造力。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國民閱讀研究與(yu) 促進中心主任徐升國說,目前,已有16個(ge) 省市出台了全民閱讀地方法規,很多省市開展了讀書(shu) 節、書(shu) 展等活動,隨著“雙減”政策的推進,閱讀教育越發受到人們(men) 的重視。
賡續文脈 古籍裏的文字“活起來”
全國漢文古籍普查完成270餘(yu) 萬(wan) 部,漢文古籍普查基本完成,全國古籍資源分布和保存狀況基本摸清收官……“十三五”期間,古籍保護領域交出了亮眼成績單。目前,經國務院批準公布的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已有13026部珍貴古籍和203家單位入選。
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擔負著承續古今、繼往開來的重大使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曆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豐(feng) 富全社會(hui) 曆史文化滋養(yang) ”,這為(wei) 古籍保護整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陳書(shu) 》的價(jia) 值不可替代!”2021年8月,中華書(shu) 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再度上新。據了解,中華書(shu) 局的“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已陸續推出了《史記》《新五代史》《舊五代史》《遼史》《陳書(shu) 》等多種,已成為(wei) 代表當代學術水準的典範之作。
據了解,《2011-2020年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期間,有大量重要的古籍整理出版成果陸續問世:《古本戲曲叢(cong) 刊》(六、七、八、十集)由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和國家圖書(shu) 館出版社共同組織專(zhuan) 家團隊編纂完成,《古本戲曲叢(cong) 刊》成為(wei) 迄今為(wei) 止最大的戲曲作品總集;曆時30年點校整理而成的《文獻通考》記載了從(cong) 上古至南宋寧宗嘉定末年的曆代典章製度;《李太白全集校注》是李白研究大家鬱賢皓先生的治學心血結晶,被譽為(wei) “20世紀70年代以來李白研究的最高成就”……
近年來,海外中國珍本古籍的複製回歸已成為(wei) 古籍整理出版的一股潮流——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推出的《日本宮內(nei) 廳書(shu) 陵部藏宋元版漢籍選刊》收入日本宮內(nei) 廳書(shu) 陵部藏宋元版漢籍66種,共計170冊(ce) ;2020年12月,中華書(shu) 局發布信息,介紹備受國內(nei) 外學界關(guan) 注的《海外中文古籍總目》進展,該項目共出版海外古籍目錄12種,涉及藏書(shu) 機構18家。
隨著近年來考古新成果的不斷湧現,塵封已久的甲骨、金文、石刻、簡帛等得以重見世人。出土文獻的整理出版也亮點頻出。如2014年麵世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為(wei) 研究秦漢之際的政治製度、社會(hui) 生活和文化思想等提供了第一手資料。《集成》學術顧問、已故曆史學家李學勤曾說,該書(shu) 的出版是馬王堆研究的重要裏程碑,是中國學術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麵向未來 “走出去”與(yu) 數字化成就顯著
105個(ge) 國家和地區參與(yu) 、展示圖書(shu) 30萬(wan) 種……2021年9月舉(ju) 辦的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圖書(shu) 博覽會(hui) ,是全球疫情下首個(ge) 線上線下結合舉(ju) 辦的大型國際書(shu) 展,在不到一個(ge) 月時間,就達成版權輸出意向和協議4835項。
黨(dang) 的十九大以來,一大批體(ti) 現中國氣派的優(you) 秀圖書(shu) 陸續走向海外,並呈現出了輸出國家多、外譯語種多等特點。2021年12月21日,《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馬來文版首發式在馬來西亞(ya) 吉隆坡舉(ju) 行。截至2021年12月,《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已翻譯出版36個(ge) 語種。《習(xi) 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二、三卷已經成為(wei) 海外理解中國的“鑰匙”。
不久前,中國教育圖書(shu) 進出口有限公司宣布,《三體(ti) 》三部曲英文版版權續約,續約金高達125萬(wan) 美元,這一數字創造了中國文學作品海外版權輸出的新紀錄。至今,《三體(ti) 》三部曲已輸出30多個(ge) 語種,外文版累計銷量超過330萬(wan) 冊(ce) 。
近年來,我國先後實施了中國圖書(shu) 對外推廣計劃、中外圖書(shu) 互譯計劃等項目工程,構建了內(nei) 容生產(chan) 、翻譯出版、發行推廣等全流程、全領域的“走出去”扶持體(ti) 係。
麵向未來,才能贏得先機。疫情之下,我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逆勢上揚。
《2020-2021中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年度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全年產(chan) 業(ye) 收入超過萬(wan) 億(yi) 元,達到11781.67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9.23%。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倒逼出版業(ye) 加大轉型融合步伐,數字教育、有聲讀物等領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如今,打開手機應用程序聽一段有聲書(shu) ,付費購買(mai) 一項網絡課程,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的閱讀新潮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八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國民的聽書(shu) 習(xi) 慣進一步養(yang) 成,有31.6%的成年國民形成了聽書(shu) 習(xi) 慣。
開卷展讀未來,中國圖書(shu) 出版業(ye) 正在高質量發展之路上大踏步向前。
2020年,我國國民的聽書(shu) 習(xi) 慣進一步養(yang) 成,有31.6%的成年國民形成了聽書(shu) 習(xi) 慣,較上一年提高了1.3個(ge) 百分點。
2020年,我國數字出版產(chan) 業(ye) 收入超過萬(wan) 億(yi) 元,達到11781.67億(yi) 元,比上一年增加19.23%。
2020年,電子出版物出版營收增速位居新聞出版8個(ge) 產(chan) 業(ye) 類別之首。
(記者 陳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