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海踏浪“燃燈者” 教書育人“大先生”
【追思】
耕海踏浪“燃燈者” 教書(shu) 育人“大先生”
——追憶中國科學院院士、物理海洋學家文聖常
光明日報記者 劉豔傑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華昌 馮(feng) 文波
“是什麽(me) 力量支撐您一輩子都這麽(me) 勤奮努力?”一個(ge) 青年學生在下班路上追著他問。
“一個(ge) 人生下來,就得到前人知識的恩惠,是負了前人債(zhai) 的,所以要有還債(zhai) 的意識、回報社會(hui) 的意識。何況我們(men) 還是科研工作者,應該有更高的境界,應該像居裏夫人那樣,無私地奉獻自己。”他回答。
這個(ge) 被追問的“他”,就是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海浪研究的“燃燈者”和物理海洋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文聖常。
諄諄教誨猶在耳畔,先生卻已永遠離開。3月20日,文聖常在山東(dong) 青島逝世,享年101歲。
迎風破浪,向海而行
1921年11月,文聖常出生於(yu) 河南光山縣磚橋鎮,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中學時代。國家貧弱、民族危亡讓他痛心不已,也激發了他強烈的愛國之情和救國之誌。
1944年文聖常從(cong) 武漢大學畢業(ye) ,1946年他被選派赴美國航空機械學校進修。從(cong) 上海坐船去美國,這是他第一次看到大海,也切身感受到海浪的巨大威力。他想,如果能把這些能量利用起來,一定是件非常有意義(yi) 的工作。這個(ge) 偶然間萌發的靈感,指引著他在隨後的人生之路上迎風破浪、向海而行。
在美國進修期間,文聖常邊查閱海洋資料,邊結合機械工程學科所長,思考開發利用海浪能量的方法。回國後,文聖常來到重慶西南工業(ye) 專(zhuan) 科學校任教。教學之餘(yu) ,他結合自己的動力機械知識,設計出一種簡單的利用海浪能量的動力裝置,並在嘉陵江畔、北戴河海邊、青島匯泉灣進行試驗。依托試驗,文聖常撰寫(xie) 了《利用海洋動力的一個(ge) 建議》,並於(yu) 1953年在《機械工程學報》上刊發。迄今所知,這是我國學者最早進行海浪能量利用的試驗。
為(wei) 獲得真實的海洋實驗條件,文聖常希望到大海邊進行海浪研究的想法越發強烈。1953年10月,在當時位於(yu) 青島的山東(dong) 大學海洋係(中國海洋大學前身)主任、中國著名物理海洋學家赫崇本教授的盛邀之下,文聖常得償(chang) 所願,進入山東(dong) 大學海洋學係工作。
從(cong) 此,由當時的山東(dong) 大學、山東(dong) 海洋學院到青島海洋大學再到現在的中國海洋大學,文聖常在這裏工作了69年,也在這裏譜寫(xie) 了他耕海踏浪的人生篇章。
浩海求索,謀海濟國
來到青島工作之後,文聖常全身心投入到海洋科教工作中。受困於(yu) 當時落後的經濟環境,學校的圖書(shu) 資料、科研團隊、儀(yi) 器設備皆匱乏,加之海洋科研特有的不穩定性、複雜性與(yu) 危險性,使得開展海浪研究舉(ju) 步維艱。但文聖常頂住了壓力,並在海浪研究領域嶄露頭角。
從(cong) 海浪譜著手,文聖常創新性提出“普遍風浪譜”和“湧浪譜”,在學界產(chan) 生強烈反響。其後,他又導出了風浪頻譜和方向譜,並在港口工程技術規範方麵提出了適合中國海域特點的施工標準。
從(cong) “普遍風浪譜”“湧浪譜”的問世,到適合中國海域特點的海浪計算及預報方法的創新,再到“七五”“八五”國家科技攻關(guan) 項目的組織實施,新型混合型海浪數值模式的提出……文聖常取得了一係列重大創新成果,在豐(feng) 富我國海浪研究體(ti) 係、服務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同時,也讓西方發達國家學者刮目相看。
日本海洋學家鳥羽良明教授稱讚文聖常的研究成果是“東(dong) 方思想體(ti) 係的結晶”。他的《海浪原理》是世界第一本海浪理論專(zhuan) 著,他和同事合著的《海浪理論與(yu) 計算原理》被譽為(wei) 經典之作,贏得了“世界五大海浪專(zhuan) 著有其二”的讚譽。
文聖常對海洋學科建設和學校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1984年,他被任命為(wei) 山東(dong) 海洋學院院長,1993年,當選為(wei) 中國科學院院士,這也是中國海洋大學發展史上第一位院士。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文聖常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教書(shu) 育人,特別是到青島後,更是為(wei) 國家培養(yang) 了大批優(you) 秀海洋人才,是名副其實的“大先生”。
在他培養(yang) 的學生中,既有中國海洋學界第一位在國內(nei) 獲得博士學位的孫孚教授,也有卡爾·古斯塔夫·羅斯貝獎章獲得者、美國夏威夷大學教授王斌,可謂桃李滿天下。
2000年9月,當年的何梁何利基金獎評選結果揭曉,文聖常獲得科學與(yu) 進步獎,獎金20萬(wan) 元港幣。他將其中的10萬(wan) 元捐給海大,設立獎學金。學校建議以資助者名字命名,但文聖常堅辭不就,最後定名為(wei) “文苑獎學金”。
在數十年的從(cong) 教生涯中,文聖常牢記教書(shu) 育人的使命,成為(wei) 深受學生敬仰與(yu) 愛戴的品行之師、學問之師。鑒於(yu) 此,黨(dang) 和政府授予他全國教育係統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終身奉獻海洋”紀念獎章等諸多榮譽稱號和獎勵。2014年,中國教育家年會(hui) 暨“中國好教育”盛典授予他“燭光獎”,寓意在育人的道路上,他如同一支長燃不熄的紅燭,映照著浩瀚的海洋和莘莘學子。
“我為(wei) 黨(dang) 、為(wei) 人民有效工作的時間越來越少了。我要珍惜餘(yu) 下的時間,決(jue) 心將有生之年奉獻給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這是文聖常在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寫(xie) 下的鏗鏘誓言,也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海洋人不忘初心,揚帆遠航!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4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