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麵向未來的職業技能人才
光明日報記者 楊逸夫
麵對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及就業(ye) 者職業(ye) 技能更新的需要,近年來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發展職業(ye) 技能教育。中國在發展自身職教體(ti) 係的過程中,也不斷在國際上開展學術研究、標準研製、合作辦學、人員往來等方麵的交流合作。其中,英國就已成為(wei) 中國在該領域的重要合作夥(huo) 伴之一。在2021年10月舉(ju) 行的2021年中國國際教育年會(hui) 上,為(wei) 表彰其與(yu) 中國教育機構間的傑出合作,英國還被授予了“卓越合作夥(huo) 伴”稱號。
英國國際貿易部中國區教育技能、創意產(chan) 業(ye) 、零售及體(ti) 育綜合部門主任劉靜日前接受光明日報記者采訪,就英國職業(ye) 技術教育與(yu) 培訓(TVET)的發展以及中英兩(liang) 國在職教領域的合作情況作了介紹。她表示,中英兩(liang) 國都了解成功的教育體(ti) 係對創造一個(ge) 繁榮穩定未來的重要性。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職業(ye) 技術教育與(yu) 培訓體(ti) 係的國家之一,該體(ti) 係也因其成熟的資格框架體(ti) 係在國際上得到廣泛認可。中國近年來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發展職業(ye) 教育,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與(yu) 英國不謀而合。職教已成為(wei) 兩(liang) 國交流合作、互學互鑒的重要領域。
1.“優(you) 勢互補的天然合作夥(huo) 伴”
提到中英在職業(ye) 和技能教育領域的合作,比較有代表性的案例是2020年至2021年由國家人社部、英國國際貿易部指導,英國汽車工業(ye) 協會(hui) (IMI)、山東(dong) 工程技師學院負責執行的中英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訓試點項目。該項目旨在借鑒英國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培養(yang) 培訓模式、課程標準和適用於(yu) 國際的專(zhuan) 業(ye) 資質體(ti) 係,完善適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yang) 培訓方案。
項目過程中,參培師生係統學習(xi) 了IMI新能源汽車人才培訓項目下的安全作業(ye) 規範、新能源汽車維護保養(yang) 、高壓組件更換、常見故障診斷與(yu) 排除等內(nei) 容。經培訓,參培師生幾乎全部通過了IMI不同等級的認證。在談到中英為(wei) 什麽(me) 選擇新能源汽車作為(wei) 技能教育合作的優(you) 先領域時,劉靜介紹說:“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大勢所趨,本次項目是適應了時代的發展要求。”
交通是全球近四分之一溫室氣體(ti) 排放的來源,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各國實現綠色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戰略舉(ju) 措。英國很早就提出了發展新能源汽車、逐步淘汰純燃油車的政策。2020年11月,英國政府出台的“綠色工業(ye) 革命十點計劃”就要求在2050年前實現溫室氣體(ti) “淨零排放”,2030年前停止銷售汽油和柴油新車。2021年10月公布的詳細“淨零排放”戰略再次強調了上述時間點,並指出將提供6.2億(yi) 英鎊的“零排放汽車補助”用於(yu) 電動汽車和街頭充電站建設。
“產(chan) 業(ye) 的不斷升級和發展意味著需要更多更高素質的技能人才,而高水平的職業(ye) 技能培訓是培養(yang) 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劉靜說,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但全球範圍內(nei) 新興(xing) 的電動汽車服務、維修、維護等行業(ye) 仍存在著巨大的技能缺口,行業(ye) 對相關(guan) 技能人才的需要也相應地創造了對人才培訓的廣泛需求。
“英國在新能源汽車技能人才培訓方麵積累了一定經驗,通過試點項目的合作方式,能夠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探索因地製宜的解決(jue) 方案。”劉靜說,除了強調細節的標準和規範化,注重理論、實操和虛擬場景相結合,英方還比較關(guan) 注因材施教,機構會(hui) 提前對學員的水平進行評估,有針對性地進行小班教學,不至於(yu) 讓有些人覺得太容易或太吃力。寶馬、奇瑞、捷豹、路虎等汽車企業(ye) 作為(wei) 項目參與(yu) 方也都在考慮如何設立滿足中英兩(liang) 國需要的專(zhuan) 業(ye) 標準,把本土化落到實處。
近年來,中英兩(liang) 國的職教合作呈現出多點開花的局麵。2018年年初,英國國際貿易部與(yu) 中國教育部就開展了中英學前教師培訓試點項目。2019年,英國國際貿易部與(yu) 中國科技部外國專(zhuan) 家服務司合作,支持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基金會(hui) 與(yu) 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hui) 計師公會(hui) (CIMA)等機構開展合作。英國國際貿易部還曾組織英國特許專(zhuan) 業(ye) 機構貿易代表團訪華。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給英中合作項目的總體(ti) 資金投入和線下交流帶來了挑戰,但是雙方還是因為(wei) 項目本身的深遠意義(yi) 而堅持了下來,再一次凸顯了雙方態度的嚴(yan) 肅和認真。”劉靜指出,疫情下兩(liang) 國克服困難,保持繼續合作。比如在2020年11月的中英大師交流課暨線上技能友誼賽(電子技術項目)上,兩(liang) 國參賽者就遠程進行了切磋交流。今年2月22日,由英國國際貿易部主辦的2022年中英職業(ye) 教育合作論壇也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
劉靜表示,英國國際貿易部積極搭建中英政府間的對話機製和合作框架,促成職教合作項目的一大意義(yi) 在於(yu) 能夠為(wei) 中國新興(xing) 行業(ye) 專(zhuan) 業(ye) 服務體(ti) 係建設和緊缺人才的培養(yang) 培訓添磚加瓦。她介紹,中英雙方還有更多項目正在磋商當中,涵蓋重點領域包括“一老一少”托育養(yang) 老、工程設計、清潔能源、項目管理、現代服務業(ye) 等等。無論哪一個(ge) 項目,英國國際貿易部都將秉持“中國需要且英國可真正助力”的原則推進。她強調:“從(cong) 兩(liang) 國優(you) 勢互補的角度考慮,中國和英國是天然的合作夥(huo) 伴,雙方強強聯手,將不斷共同探索職業(ye) 和技能人才培訓的國際合作新模式。”
2.從(cong) “學徒製”到“T-level”課程
英國職業(ye) 教育領域的優(you) 勢在於(yu) 曆史上長時間的相關(guan) 製度優(you) 化和改革。英國最早的職教模式,即傳(chuan) 統的手工業(ye) 學徒製,在英國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由手工業(ye) 行會(hui) 組織並監管,並在14世紀得到快速發展。
16世紀中葉開始,國家開始通過立法對學徒製的實施進行幹預。1563年,伊麗(li) 莎白一世議會(hui) 提出《工匠法令》,規範了工人及雇主行為(wei) 。那時的學徒從(cong) 10至12歲就開始學習(xi) 技能,學製為(wei) 7年,完成規定時長的學徒計劃才能從(cong) 事相關(guan) 貿易或手工業(ye) 。
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隨著工業(ye) 化和新興(xing) 行業(ye) 的發展,傳(chuan) 統的學徒製出現衰落。1814年,《工匠法令》也被廢除。
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英國學徒製開始升溫,並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延伸至當時的新興(xing) 行業(ye) ,如工程、造船等。當時每年約有34萬(wan) 名學徒進入到各個(ge) 行業(ye) 。
20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成為(wei) 英國學徒製的鼎盛期,15至17歲之間的英國男性大約有35%走上了學徒製的道路。1964年,英國成立了行業(ye) 培訓理事會(hui) (ITBs),希望借此鼓勵更多學生參與(yu) 學徒製,避免高等技術以及工程等專(zhuan) 業(ye) 的人才短缺。
20世紀九十年代,“現代學徒製”首次由時任內(nei) 政大臣克拉克提出並全麵運行。1996年,英國政府白皮書(shu) 《打造歐洲企業(ye) 中心》顯示,現代學徒製框架已覆蓋54個(ge) 行業(ye) 。
到了21世紀初,英國將“現代”二字從(cong) 學徒製體(ti) 製中剔除。2004年取消了學徒製25歲的年齡上限,2010年推出高等學徒製,2015年在英格蘭(lan) 和威爾士又進一步推出了“學位學徒製”,職業(ye) 教育延伸到了高等教育範疇,打破了職業(ye) 教育與(yu) 學術教育的邊界,建立了二者的“對等平衡”。
自此,英國的學徒製分為(wei) 中級、高級、高等和學位學徒四個(ge) 等級,對等2至7級六個(ge) 層級。2級屬於(yu) 中級(相當於(yu) 初中畢業(ye) ),3級屬於(yu) 高級(相當於(yu) 高中畢業(ye) ),4至7級屬於(yu) 高等學徒製(相當於(yu) 基礎學位及以上),而高等學徒製中的6級和7級(相當於(yu) 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則屬於(yu) 學位學徒製。
當前,學位學徒製學員的招聘可由大學和雇主聯合進行。學徒是有雇傭(yong) 合同的企業(ye) 雇員,一邊讀大學,一邊在企業(ye) 工作並獲得企業(ye) 支付的薪水。根據專(zhuan) 業(ye) 不同,完成學位學徒製教育通常需要三到六年。學徒一周中最少有30小時(約80%的時間)在企業(ye) 工作,畢業(ye) 後既能拿到本科或碩士學位,又能收獲企業(ye) 所需技能和得到工作崗位的機會(hui) 。此外,與(yu) 學術學位的學習(xi) 不同,25歲以下的學生可免費參加學徒製學習(xi) ,不需要支付高額的學費。
為(wei) 了進一步鼓勵更多年輕人參與(yu) 職業(ye) 技能教育,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英國政府在英格蘭(lan) 又推出了新的“T-level”課程,極大改變了原有的職教體(ti) 係,受到廣泛關(guan) 注。
在英國,義(yi) 務教育持續到學生16歲為(wei) 止。在英格蘭(lan) ,學生在18歲之前仍必須接受教育或培訓,大部分學生在16歲左右通過GCSE會(hui) 考,取得初級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shu) 後,會(hui) 參加更高級水平學術課程“A-Level”的學習(xi) ,通常在兩(liang) 年內(nei) 學習(xi) 三門或以上的A-level課程後進行考試評估。該考試也是大學的入學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學生可以選擇申請大學、參加學徒製,或者直接開始工作等多種不同道路。
而最新推出的職教T-level與(yu) 學術A-level相對應,課程同樣為(wei) 期兩(liang) 年,同樣在通過GCSE會(hui) 考後便可參加。T-level結合了課堂理論學習(xi) 、實踐學習(xi) 和至少315小時(約45天)的在企業(ye) 工作時間,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認為(wei) 是職業(ye) 教育領域的“高考”。一個(ge) T-level課程能夠為(wei) 學生提供相當於(yu) 3個(ge) A-level課程的UCAS積分,因此同樣能夠為(wei) 學生打開通向工作以及更高等級學術學位或學徒製學習(xi) 的大門。
對比來看,與(yu) 學徒製80%的在職工作時間相比,T-level學生將擁有更多的課堂時間。因此學徒製更適合那些有明確職業(ye) 規劃,想要在學習(xi) 的同時獲得工資,並已準備好16歲就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學生。而T-level的出現,則為(wei) 不願參與(yu) 傳(chuan) 統學術學位學習(xi) 、然而還未明確職業(ye) 方向的學生提供了可靠的新替代方案。
當前,英國的學徒製仍在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更新。比如,考慮到當前如劇場演出、建築和數字等行業(ye) 的工作越來越靈活,且傾(qing) 向於(yu) 以項目為(wei) 基礎,單一雇主很難為(wei) 學員提供滿足12個(ge) 月最低時長要求的學徒製培訓。2021年8月,英國又投資700萬(wan) 英鎊設立了“彈性工作學徒製機構”,學員可以在學徒期間轉換於(yu) 不同的企業(ye) ,其間全程受雇於(yu) 新設立的此類機構。如此一來,學徒能夠與(yu) 該行業(ye) 的多個(ge) 雇主一起工作,參與(yu) 多樣的項目,擔任不同的角色,獲得更加廣泛的技能和經驗。如此也可以鼓勵行業(ye) 內(nei) 雇主企業(ye) 共同合作,確定如何為(wei) 學徒提供更好的培訓和就業(ye) 機會(hui) 。餐飲、酒店等服務行業(ye) 未來也可以利用該機製緩解疫情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劉靜指出,英國的職教體(ti) 現出與(yu) 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特點。在數百年的發展過程中,英國的職教體(ti) 係一直隨著經濟和產(chan) 業(ye) 發展,不斷進行著創新探索和改革。最新推出的“學位學徒製”和“T-level”等政策,大大提升了英國國民的整體(ti) 技能水平和就業(ye) 率。
3.順應“終生學習(xi) ”的時代需求
提到職業(ye) 教育,尤其是汽車行業(ye) 的職業(ye) 教育,許多人會(hui) 首先想到德國。作為(wei) 老牌工業(ye) 國家,德國的職業(ye) 教育發展曆史同樣悠久。然而,當前英德兩(liang) 國所擅長的職教行業(ye) 領域存在著一些不同,而這種差異恰恰體(ti) 現出英國職教的特色以及優(you) 勢所在。
“英國從(cong) 來沒有定義(yi) 職業(ye) 教育就是用來培養(yang) 工人的,包括幼教、金融、美容美發、護理、烹飪甚至電子競技等在內(nei) 的各行各業(ye) 都有相對應的職業(ye) 教育。事實上,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兒(er) 童保育等新興(xing) 行業(ye) 已發展成為(wei) 英國職業(ye) 技能教育的重點,相反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的職業(ye) 教育則逐漸不再開設了。”劉靜介紹,就像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的職教順應了當前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潮流,養(yang) 老行業(ye) 的職教順應了老齡化社會(hui) 的需求,醫療保健行業(ye) 的職教折射出新冠肺炎疫情下對醫務工作者的需求,英國的職業(ye) 教育體(ti) 現出善於(yu) 創新的特點,更多麵向新興(xing) 、未來的職業(ye) 領域,就我國職業(ye) 教育國際化發展而言,英國的行業(ye) 優(you) 勢可以與(yu) 其他國家形成很好的互補。
英國職業(ye) 教育與(yu) 時俱進、求新求變的特點不僅(jin) 體(ti) 現在其涉及的行業(ye) 領域上,也體(ti) 現在教育對象上。傳(chuan) 統上英國職教的培訓對象一般是16歲左右的年輕人,但如今越來越注重“終身學習(xi) ”這一概念,開始傾(qing) 向於(yu) 向成年人,尤其是為(wei) 在職就業(ye) 者提供職業(ye) 教育以及再教育。
“各行各業(ye) 總是在不斷地進步發展,如果不與(yu) 時俱進,就很難充分發揮潛力,獲得專(zhuan) 業(ye) 成就。”正如英國利茲(zi) 大學校長布伊滕迪克所言,隨著產(chan) 業(ye) 的不斷轉型升級,數字化自動化、人工智能的迅猛發展,許多在職從(cong) 業(ye) 者不斷麵臨(lin) 著與(yu) 時俱進更新職業(ye) 技能的需要。此外,不少年輕人在本職工作之餘(yu) 學習(xi) 美容美發、甜點製作等技能,在提升自身職業(ye) 技能儲(chu) 備的同時,也培養(yang) 了一門興(xing) 趣愛好,成為(wei) 時下一股熱潮。
英國財政大臣蘇納克一貫主張增加職教資金投入,他說:“我們(men) 未來的經濟成功不僅(jin) 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給孩子的教育,還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為(wei) 成年人提供的終身學習(xi) 。”除了成年人自我提升的需要,麵向在職者的職教對於(yu) 疫後經濟的複蘇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各行業(ye) 的自動化進程,就業(ye) 者麵臨(lin) 著勞動崗位削減和機器人“搶工作”的雙重挑戰。如果工人失業(ye) ,找不到新的工作,他們(men) 的技能和經驗也會(hui) 貶值,進一步損害經濟增長前景。
英格蘭(lan) 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霍爾丹認為(wei) ,隻有發展長期、係統性的職業(ye) 教育,才能真正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經濟危機。他指出,在疫情暴發之前,英國就有相當一部分工人的技能與(yu) 工作要求不匹配。疫情加劇了這種技能的不匹配,尤其是對年輕的、經驗與(yu) 技能最少的人造成了極大打擊。此外疫情導致了商業(ye) 行為(wei) 和商業(ye) 模式的變化,一些工作崗位未來將可能無法恢複。為(wei) 失業(ye) 工人提供重返工作場所並在其中成長所需的技能,是防止留下長期經濟創傷(shang) 的關(guan) 鍵。
在這方麵,中國也麵臨(lin) 著相似的局麵,“麥肯錫全球研究所預計,到2030年,占中國勞動力總數30%之多,即多達2.2億(yi) 的工人可能需要轉換職業(ye) ,約為(wei) 全球的三分之一。職業(ye) 的轉換意味著對職業(ye) 技能再培訓的需要,如果中國做對了,其最佳實踐和模型可以為(wei) 其他經濟體(ti) ,尤其是新興(xing) 經濟體(ti) 提供有益的參考。”劉靜說。
4.雇主與(yu) 學生同時獲益
英國的職教體(ti) 係通常被形容為(wei) 企業(ye) 、行業(ye) 協會(hui) 、政府機構、職業(ye) 能力資格設定中心、職業(ye) 能力資格監管中心、課程培訓提供方共同參與(yu) 的“六方聯動”。在這一過程中,雇主企業(ye) 和學生的需求都占據主導地位。
雇主企業(ye) 首先會(hui) 將自己對職業(ye) 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告知行業(ye) 協會(hui) 。行業(ye) 協會(hui) 匯集信息並代表企業(ye) 發聲,將信息告知包括英國教育部、商業(ye) 能源和產(chan) 業(ye) 戰略部、國際貿易部等在內(nei) 的政府部門,供其製定整體(ti) 規劃和政策目標。第三方頒證機構負責製定課程標準,開發相應資格證書(shu) 。英國學位管理機構(Ofqual)負責資質認定及監管。包括大學、專(zhuan) 科院校、私立培訓機構等在內(nei) 的課程培訓提供方,會(hui) 根據課程標準製定培訓課程,向學生提供職教課程,並接受英國教育標準局(Ofsted)監管,後續還將就培訓開展的情況、課程改進建議及學生的意見等向雇主進行反饋。
英國技能組織首席執行官戈克曼表示,最成功的職教係統應始終關(guan) 注雇主的需求,以應對技術和全球社會(hui) 的變化。劉靜介紹,雇主在英國職教培訓的設計、交付和管理等各個(ge) 方麵都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比如新推出的所有T-level課程的資格標準,就是由250多家主要雇主企業(ye) 一起製定的。因此,培訓出的學員能夠很好地達到雇主當前對新聘員工的要求,學員也相應學習(xi) 到了有針對性的職業(ye) 技能。
為(wei) 了提高學徒製培訓的數量和質量,英國政府還於(yu) 2017年推出了“學徒稅”政策,向每年發放300萬(wan) 英鎊以上工資的所有雇主企業(ye) 征收稅款。雇主每月支付占其支付工資0.5%的資金作為(wei) 稅款,隨後可以通過在線學徒製服務賬戶獲取同等金額的資金以及10%的政府補貼,該資金僅(jin) 可用於(yu) 學徒製培訓。
繳納稅款的雇主最多有24個(ge) 月的時間來使用資金。每個(ge) 財政年度內(nei) 未使用的補貼資金都會(hui) 被重新分配,用於(yu) 支付小型雇主企業(ye) 的學徒製培訓費用以及其他支持學徒製發展的用途。年工資總額達不到300萬(wan) 英鎊的規模較小的雇主企業(ye) 不僅(jin) 不用支付學徒稅,而且僅(jin) 需支付其學徒製培訓費用的5%,其餘(yu) 的95%由政府支付。
此外,繳納學徒稅的雇主還可以將高達25%的資金轉移給其他雇主,以支持供應鏈上的其他合作夥(huo) 伴。這確保了學徒稅機製可以靈活地滿足雇主的需求,也可以進一步助力小型企業(ye) 參與(yu) 學徒製培訓,直接與(yu) 院校和培訓機構簽訂合同,在職教中擁有更多選擇和發言權。
雇主企業(ye) 積極參與(yu) 學徒製,可以培養(yang) 出符合其需求的勞動力資源,而對於(yu) 學生而言,參加學徒製等職教培訓的目的是投資未來,獲得高質量的理論和實踐學習(xi) 經曆、就業(ye) 機會(hui) 以及可觀的薪資收入。
為(wei) 保障職教課程的質量,讓學員及家長能夠放心選擇職教這條發展路徑,政府為(wei) 職教提供的資金補貼有著“跟隨學員”的特點,與(yu) 學員的入學率、保留率以及學習(xi) 成績掛鉤。如果學員成績不佳,資金將可能被扣留或需交還。因此,培訓機構會(hui) 不斷尋找創新的培訓方法,在創造收入的同時注意保持培訓的質量。
有英國媒體(ti) 統計發現,考慮到學術學位的學生在上學期間積累的學費債(zhai) 務等費用,參與(yu) 學徒製的學生三年後的平均總收入要比學術學位學生高5萬(wan) 英鎊以上。此外,數據顯示,教育、醫療、工程、交通等行業(ye) 的學徒製學生畢業(ye) 後的平均年薪並不低,甚至超過許多大學畢業(ye) 生的平均起薪。
另一方麵,在英國,學生可以毫無障礙地遊走於(yu) 職業(ye) 教育和學術教育之間,實現雙通路無縫銜接。具體(ti) 而言,學生在完成GCSE會(hui) 考之後,可以參加學術路徑的A-level、職教路徑的T-level、以及學徒製,而選擇這三條路徑的學生都有機會(hui) 進入更高等級的學術學位或高等、學術學徒製學習(xi) 或直接參加工作。
“搭建起職業(ye) 教育與(yu) 普通教育之間的立交橋,讓一定等級的職教水平證明,能夠相當於(yu) 高等教育的學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職教的社會(hui) 認可度和職校學生的社會(hui) 地位問題。”劉靜介紹,英國職業(ye) 教育與(yu) 學術教育體(ti) 係互通、對等的特性為(wei) 學生創造了靈活的升學途徑,既保障了年輕人自由選擇、改變未來職業(ye) 道路的需要,也保障了職業(ye) 技能人才的社會(hui) 地位,讓學生、家長以及用人單位能夠對職教平等相待,而非將其視為(wei) “差等生的歸宿”。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4日 1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