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小投放有理更有情 “大動作”等待好時機

發布時間:2022-03-24 11:16:00來源: 中國證券報

  近日央行連續通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實施資金淨投放,盡管規模不大,但持續傳(chuan) 遞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3月是季末月,月末通常有大額財政支出,會(hui) 形成流動性投放,且近期資金麵總體(ti) 平穩,機構對央行投放大額流動性需求不高。從(cong) 更長時間看,研究機構認為(wei) ,銀行負債(zhai) 端承壓特別是“缺長錢”的狀況依然存在,為(wei) 保持信貸和社會(hui) 融資適度增長,進一步降準存在必要性。

  小額投放釋暖意

  截至3月23日,央行已連續5個(ge) 工作日通過逆回購操作開展資金淨投放。5個(ge) 工作日分別淨投放700億(yi) 元、200億(yi) 元、200億(yi) 元、100億(yi) 元和100億(yi) 元。

  “盡管操作規模不大,淨投放量也不多,但表明了一個(ge) 態度。”一位債(zhai) 券市場人士表示,3月稅期高峰已過,但央行淨投放未停,傳(chuan) 遞出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的信號。

  3月各稅種申報納稅截至15日,根據以往經驗,從(cong) 17日開始稅期因素對短期流動性影響已明顯減弱。這在資金麵表現及資金價(jia) 格走勢上有所體(ti) 現。本月15日之前,銀行間市場上代表性的7天期債(zhai) 券回購利率DR007出現一波小幅上行,並於(yu) 15日觸及高點2.13%,隨後便掉頭回落,23日最新報2.06%。

  “最近市場資金麵總體(ti) 是平穩、偏寬鬆的。”前述市場人士分析,目前機構對央行擴大資金供給的需求並不迫切,央行持續適量開展逆回購操作、實施小額淨投放,既有“理”更有“情”。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同時及時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貸和社會(hui) 融資適度增長。

  資金麵跨季無虞

  當下已到3月下旬。23日,市場資金麵平穩,市場預期穩定,普遍認為(wei) 資金麵跨季問題不大。

  3月以來,市場資金麵持續突出一個(ge) “穩”字。觀察DR007運行,截至3月23日,每日加權平均利率最高為(wei) 2.13%,最低為(wei) 1.97%,最大價(jia) 差16個(ge) 基點。今年1月、2月,最大價(jia) 差則分別為(wei) 38個(ge) 基點、41個(ge) 基點。

  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3月後續資金麵波動壓力將主要來自政府債(zhai) 券繳款與(yu) 季末監管考核兩(liang) 方麵。目前,政府債(zhai) 券計劃發行額已連續3周超3000億(yi) 元,持續“吸水”。同時,3月是季末月,受監管考核因素影響,月末機構對短期流動性需求可能增加。但與(yu) 此同時,3月也是財政支出大月,月末財政大額支出可形成流動性供應,對衝(chong) 債(zhai) 券發行、監管考核等因素影響,確保流動性總量保持穩定。據安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測算,2月超儲(chu) 率升至1.4%-1.5%附近,3月末有望維持在1.4%附近。

  市場人士提示,財政支出往往集中於(yu) 月底,資金麵波動可能發生在財政投放到位前的這段時間。而這段時間將是公開市場操作發揮作用的時候。“3月末財政支出補充流動性,可對衝(chong) 跨季需求,央行或適量投放逆回購維護資金麵的穩定。”華創證券首席固收分析師周冠南說。

  機構人士預計,季末前,央行或保持適量的逆回購操作。

  機構熱議降準

  貨幣政策一直是近期市場關(guan) 注的重點。資金麵平穩寬鬆、跨季壓力有限、逆回購將發揮作用……雖然最近關(guan) 於(yu) 降準的猜測不斷,但分析人士認為(wei) ,短期似乎欠缺合適時機。往後看,一些機構提到,3月至4月信貸投放及政府債(zhai) 發行將加速流動性消耗,降準擇機兌(dui) 現的概率不低。

  從(cong) 機構研究觀點來看,未來擇機降準的看法較為(wei) 普遍,在對降息的判斷上則有一些不同。華泰證券最近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63%的投資者認為(wei) 未來3個(ge) 月會(hui) 降準,47%的投資者認為(wei) 還會(hui) 降息。

  綜合各方分析,降準理由主要有:首先,穩增長仍是當下宏觀調控主題,貨幣政策需主動作為(wei) 。近日,從(cong) 國務院金融委會(hui) 議強調“切實振作一季度經濟,貨幣政策要主動應對”到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要求“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對實體(ti) 經濟的支持力度”,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其次,保持信貸適度增長是當下貨幣政策的一大著力點,適度發揮準備金工具的總量政策功能和乘數效應是題中應有之義(yi) 。再次,信貸投放、政府債(zhai) 發行加快消耗流動性,通過降準等補充中長期流動性缺口順理成章。最後,近年來,降準已被視為(wei) 常規性操作,並非“大水漫灌”。

  中信證券聯席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近期同業(ye) 存單利率出現上行,反映商業(ye) 銀行仍麵臨(lin) 來自負債(zhai) 端的壓力。為(wei) 解決(jue) 銀行“缺長錢”的問題,預計近期央行可能進行降準操作。

  也有觀點認為(wei) ,財政支出加力、留抵退稅實施等會(hui) 形成流動性供應。在財政政策發力、海外央行加快緊縮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調控手段和時點選擇會(hui) 更加突出靈活性。(張勤峰)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