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前草”與“秋墨菊”——紀念甬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周廣仁
作者:王蕾(浙江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管雅婷(寧波大學音樂(le) 學院)
3月7日,著名鋼琴演奏家、教育家、中央音樂(le) 學院終身教授,被譽為(wei) “中國鋼琴教育的靈魂”的周廣仁,走完了她93年的音樂(le) 人生。
周廣仁的祖父周宗良是上海國際救濟會(hui) 的組織者之一、中國紅十字會(hui) 的創始人之一、寧波籍著名“中國顏料大王”。周廣仁的名字就是祖父給她選定的。“廣仁”有“廣仁大德”之意,飽含著祖父對她的殷殷期待。
時光流轉九十餘(yu) 載,周廣仁用她一生的堅持奮鬥,開辟了新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e) 的許多個(ge) “第一”,用不懈的努力和辛勞詮釋了這個(ge) 沉甸甸的名字。
1938年,當年僅(jin) 十歲的周廣仁第一次按下黑白的琴鍵時,嫋嫋的琴音就與(yu) 她的人生緊密相連。
1951年3月,在“第三屆世界青年與(yu) 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鋼琴比賽中獲獎,成為(wei) 新中國曆史上第一個(ge) 在國際鋼琴比賽中獲獎的演奏家,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向外國係統介紹中國鋼琴作品的鋼琴家;1995年,擔任《鋼琴藝術》雜誌主編,這是由人民音樂(le) 出版社創辦的我國第一份以鋼琴表演和教育教學為(wei) 主、倡導鋼琴藝術傳(chuan) 播與(yu) 教學的刊物。
周廣仁的一生都在為(wei) 中國鋼琴演奏、教育事業(ye) 做貢獻,曾有國外的親(qin) 友想要挽留其在國外定居生活,她毅然回絕:“我的事業(ye) 在中國”。
從(cong) 1938年正式開始接觸鋼琴,到跟隨丁善德先生學習(xi) 鋼琴演奏,直到在1943年私立上海音樂(le) 專(zhuan) 科學校成立六周年的慶典音樂(le) 會(hui) 上演奏莫紮特《A大調鋼琴協奏曲》(K488)時,周廣仁都不曾擁有過一架屬於(yu) 自己的鋼琴。但這沒有阻擋她對音樂(le) 的熱愛與(yu) 向往。哪怕父親(qin) 為(wei) 了讓其以德語為(wei) 主業(ye) 、鋼琴為(wei) 輔修而斷了其學費,周廣仁仍然沒有放棄她所鍾愛的鋼琴事業(ye) 。
時年16歲的周廣仁為(wei) 了支付跟隨梅·帕契學習(xi) 所需的20美元上課費用,騎著她的自行車走街串巷教授鋼琴。要知道,當時她給20個(ge) 學生授課所獲取的學費,才夠支付帕契先生一節課的費用。她就這樣白天教課晚上練琴。日複一日,周廣仁的鋼琴教學水平開始受到人們(men) 的肯定。找她學鋼琴的人越來越多。據說周廣仁的鋼琴教學有一種神奇的感染力,凡是跟著她學鋼琴的孩子,也能以彈鋼琴為(wei) 樂(le) 事。
艱苦的學習(xi) 條件不僅(jin) 磨礪了周廣仁的心智,更為(wei) 其今後在鋼琴教育事業(ye) 上做出的貢獻埋下了伏筆。在周廣仁為(wei) 是否出國留學深造而猶豫不決(jue) 時,音樂(le) 家賀綠汀對她說:“留下來吧,祖國需要你。”賀綠汀把沒有在音樂(le) 學院學習(xi) 經曆的她調入上海音樂(le) 學院任鋼琴專(zhuan) 業(ye) 教師,並分配給她6名學生。
“春前草”“秋墨菊”,這是周廣仁的學生對其堅韌不拔的教育研究鑽研精神的最好概括。無論是在鋼琴演奏上,還是鋼琴教育上,周廣仁都有著堅定頑強的意誌力。
1951年3月,周廣仁作為(wei) 中國藝術家代表團成員,與(yu) 馬思聰、喻宜萱、郭蘭(lan) 英等受邀參加捷克“布拉格之春”音樂(le) 節。周廣仁演奏了中國鋼琴曲《牧童短笛》(賀綠汀曲)和《鼓舞》(馬思聰曲),向世界展示中國鋼琴音樂(le) 的新成果。隨後,周廣仁跟隨中國青年文工團前往德國柏林,參加世界青年與(yu) 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周廣仁演奏的《牧童短笛》在鋼琴比賽中獲得三等獎。這次出訪帶給周廣仁最大的收獲是思想的提升與(yu) 靈魂的震撼,她說:“我出生在德國,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曾經是一個(ge) ‘假洋鬼子’,這次經曆激發了我作為(wei) 一個(ge) 中國人的使命感與(yu) 自豪感。”
1982年,一場意外險些斷送了周廣仁鍾愛的鋼琴演奏、教育事業(ye) 。需要搬走的舊鋼琴銜接處的楔子突然斷裂,導致整架鋼琴重重地砸向了周廣仁作為(wei) 演奏者堪比生命的手指,造成周廣仁右手的中指、小指兩(liang) 根手指粉碎性骨折,無名指從(cong) 指甲根處被砸斷。周廣仁沒有向命運低頭,為(wei) 了恢複手指的運動能力和指尖知覺,周廣仁頂著指尖劇烈的疼痛和強烈的不適感開啟了複健之路。終於(yu) 在第二年以55歲的高齡再次登上舞台。用自己的意誌為(wei) 學生們(men) 上了最生動的一節人生哲學課。
周廣仁致力於(yu) 推進鋼琴音樂(le) 中國化,鑽研推廣結合了自己豐(feng) 富演奏實踐和教學經驗的“手指學派演奏法”和“重量演奏法”。在她看來,鋼琴教育普及的核心在於(yu) 音樂(le) 審美,在此基礎上鍛煉和提高學生的感知力、反應力、持久力和精確度。學鋼琴不是為(wei) 了攀比或趕時髦,而是為(wei) 了培養(yang) 擁有綜合文化素養(yang) 的人才。“我們(men) 的每個(ge) 孩子都應該有學習(xi) 鋼琴、學習(xi) 音樂(le) 的機會(hui) 。因為(wei) 這並不隻是為(wei) 了日後從(cong) 中選拔專(zhuan) 業(ye) 人才,也不隻是要學生掌握演奏技能,而是為(wei) 了讓孩子學會(hui) 學習(xi) ,培養(yang) 起對音樂(le) 的持久愛好。”
在教學中,周廣仁既重視對學生演奏水平的磨煉,也重視對於(yu) 學生基本音樂(le) 知識和基本鋼琴演奏理論的教授,要求“鋼琴老師應從(cong) 七個(ge) 方麵給學生打基礎”。為(wei) 此,周廣仁專(zhuan) 門編寫(xie) 了《鋼琴演奏基礎訓練》《周廣仁鋼琴手指基本練習(xi) 》,組織編譯了美國赫爾契伯格的《趣味鋼琴技巧》等鋼琴教學著作,使80年代重新起步的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e) 蒸蒸日上,並創建其規範化、體(ti) 係化的鋼琴教學體(ti) 係。
周廣仁主張根據學生個(ge) 人的實際情況打造“因材施教,以人為(wei) 本”的定製課堂,重視鋼琴學習(xi) 中學生的生理動作教學和心理情感輔導,重視音樂(le) 的美學處理,強調音色感、曲調感、複調感、和聲感、風格感的“五感”音樂(le) 演奏體(ti) 驗,推崇鋼琴音樂(le) 演奏“美聲”化。
在擔任《鋼琴藝術》雜誌主編時,她鼓勵鋼琴教師搞創作,做研究,希望他們(men) 在鋼琴教學上推陳出新、拓寬視野。她還親(qin) 自給作者和讀者寫(xie) 信,就文章中的一些話題進行交流。正如周廣仁所言:“演奏音樂(le) 作品,需要我們(men) 對它有獨立的理解。你的知識和思想儲(chu) 備越多,就會(hui) 越有利。”
2003年4月11日,周廣仁應邀到訪故鄉(xiang) 寧波,舉(ju) 辦鋼琴演奏講座和大師班,並在《鋼琴藝術》上以《寧波鋼琴教學水平是如何提高的》為(wei) 題,詳細地分析了寧波鋼琴事業(ye) 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策略,為(wei) 寧波鋼琴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2013年,周廣仁鋼琴藝術中心在寧波成立,已85歲高齡的周廣仁動情地說:“寧波是我永遠的故鄉(xiang) 。雖然我出生於(yu) 德國,但自從(cong) 1933年回國後,我經常回寧波。有一段時間,每年都回祖宅過年,所以在我印象裏,故鄉(xiang) 就是過年的味道。我這一生致力於(yu) 推廣鋼琴教育,這次周廣仁鋼琴藝術中心在寧波揭幕,可以說完成了我多年的心願。”
周廣仁用她的一生踐行了自己作為(wei) 藝術家、教育家的職責,廣者“濟濟多士,克廣德心”,仁者“泛愛眾(zhong) ,而親(qin) 仁”,這是周廣仁對自己姓名最生動的解讀,也是對“以美育人,培根鑄魂”的最好詮釋。周廣仁為(wei) 中國鋼琴教育事業(ye) 所付出的畢生心力,必將在中國鋼琴藝術史上長久地綻放異彩。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3日 16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