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解讀國潮設計:在日用家常中彰顯文化意蘊

發布時間:2022-03-25 10:58:00來源: 人民日報

  國潮設計——在日用家常中彰顯文化意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縱橫談·解讀國風國潮)

  核心閱讀

  解讀“國潮”二字,“國”字凸顯植根中華沃土,“潮”字則代表社會(hui) 審美風尚。時代發展進步,生活蒸蒸日上,人們(men) 勇敢地追尋審美表達上的豐(feng) 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審美風尚的引領者

  國潮設計從(cong) “古”走來,承續著中華文脈;國潮設計麵貌一“新”,表達著社會(hui) 情感和時代新風。優(you) 秀的國潮設計,通過“物”傳(chuan) 達精神旨趣和審美意蘊。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國潮設計貫通著我們(men) 的文化精神、美學風格和時代氣象

  在修舊如舊的江南古鎮旅行,買(mai) 幾件國風文創當伴手禮;在雪後故宮,身著傳(chuan) 統服裝拍照留念;在城市廣場大街,穿上國產(chan) 潮牌彰顯個(ge) 性;在溫馨的小家裏,用“新中式”家具裝點美好生活……這些充滿時尚感的生活場景,都離不開國潮設計。

  大到建築家居,小到一盞燈、一支筆,國潮設計將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生活時尚連接,借鑒傳(chuan) 統形製、美學或技藝,融入當下科技和設計語言,創造出琳琅滿目的國潮產(chan) 品。它們(men) 不僅(jin) 是實用物品,更是內(nei) 涵豐(feng) 富的文化產(chan) 品,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讓人們(men) 受到傳(chuan) 統文化和審美的熏陶。

  時尚設計萃取傳(chuan) 統智慧

  筆走龍蛇、行雲(yun) 流水、顏筋柳骨、鐵畫銀鉤……今天的互聯網頁麵、電影海報和各類產(chan) 品包裝設計中,人們(men) 可以隨時領略漢字之美。一些國潮服裝上,經過設計的漢字醒目突出,有畫龍點睛之效。不同字體(ti) 、不同風格的漢字被設計成“中國風”的代表元素。設計者挖掘中國書(shu) 法審美特點,進行創造性轉化。比如,電腦字庫對顏體(ti) 楷書(shu) 的重新設計,就通過調整間架結構、筆畫間距、橫豎比例、粗細大小等細節,使其更適合如今的橫向閱讀和電子顯示需要。書(shu) 法之美走進數碼世界,好看又好用。不少人換新手機,首先就要換一個(ge) 喜歡的字體(ti) 。古老如甲骨文,也成為(wei) 國潮文創的“資源庫”,不僅(jin) 有甲骨文絲(si) 巾、手繪本、T恤衫、電腦包等實物產(chan) 品,還有社交軟件表情包、“甲骨文名字繪”等互動新媒體(ti) 產(chan) 品。

  除了具象的漢字,國潮設計還對傳(chuan) 統色彩進行開掘和利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hui) 會(hui) 徽,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史冊(ce) 上深深鈐上彤紅的中國印。如今,“中國紅”已成為(wei) 時尚潮流,無論服飾美妝,還是掛飾擺件,一抹中國紅寓意著端莊、吉祥。不少餐具、服裝、家居用品甚至U盤、耳機、手機、鍵盤等電子產(chan) 品,巧妙地借用了青花瓷色彩之美。海棠紅、茶白、杏黃、柏枝綠、黛藍、赭石等許多典雅色彩,也在美妝等產(chan) 品設計中得到廣泛應用。

  細心的人會(hui) 發現,國潮裏的色彩,蘊藏著中國傳(chuan) 統色彩美學。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色彩係統分為(wei) 5種主色、5種間色、3種輔助色,源於(yu) 對自然四時、二十四節氣等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設計者恰當的運用,不僅(jin) 傳(chuan) 達出包容和諧的審美旨趣,還包含了因地製宜的匠心和綠色發展理念。在瓷器、絲(si) 巾等文創產(chan) 品和服飾中受到青睞的青綠色,也蘊含著對古代繪畫山水意境的遙相呼應,暈染出青綠千載、山河無垠之感。

  國潮設計,讓物品“說”出了璀璨的中國古代物質文明。天馬行空的時尚設計,綿延著古老的文化根脈,凝結著中華智慧的光彩,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中充滿魅力。取材安吉淡竹,用古法劈清、蒸煮、晾曬、拉絲(si) 後與(yu) 現代工藝結合的油紙傘(san) ;尋訪蘇州老手藝人,創新研發、遠銷海外的團扇……文化根脈贈予設計者豐(feng) 富的寶庫,讓設計有了依據,讓靈感有了來源。循著這條路徑,國潮設計營造了富於(yu) 民族特色和時代新風的生活境界,彰顯著深厚悠長的文化意蘊。

  古今融合淬煉生活美學

  國潮設計流行起來了。創新設計後的頤和園粵繡屏風《百鳥朝鳳》圖案元素,織染在潮流服飾上,古老的刺繡手藝走進了當代生活;《山海經》裏的神話形象登上時裝秀場,刺繡、紮染、勾花、光膠印、數碼印花,傳(chuan) 統技法與(yu) 現代工藝結合,以瑰麗(li) 的想象和絢麗(li) 的色彩給人審美震撼。不少人發出感歎:“原來傳(chuan) 統文化可以這麽(me) ‘潮’!”近年來,文博單位、老字號品牌紛紛跨界,聯名推出國潮產(chan) 品。不隻是服飾,生活各方麵都有了國潮產(chan) 品的影子:餐飲、食品、數碼、家具、美妝、視聽、非遺,幾乎囊括了人們(men) 的日常消費需求。網絡搜索統計數據顯示,國潮近10年間關(guan) 注度呈指數級增長,一些國潮產(chan) 品在電商和線下店鋪都供不應求。

  國潮產(chan) 品走紅,離不開“貼著生活走”的設計理念。不少曆經時間淘洗、使用價(jia) 值和審美風格得到廣泛認可的老字號,如今再立潮頭。與(yu) 過去不同的是,今天的設計者更加關(guan) 注當下受眾(zhong) 的審美需求。他們(men) 運用數字化設計、消費者共創等新技術新手段,在符號、色彩、外觀、功能上進行更精心的設計。人們(men) 驚喜地發現,日用產(chan) 品原來可以這麽(me) 美!

  當代生活須臾不可離的科技產(chan) 品,也可以充滿國潮設計之美。在數十道工序、上百小時的反複煆燒打磨後,一體(ti) 成型的3D曲麵陶瓷外殼手機,觀感上晶瑩剔透,觸感上溫潤如玉。作為(wei)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的代表,陶瓷所表達的典雅沉靜“東(dong) 方美”,為(wei) 現代科技注入了人文情懷,給現代設計注入了靈魂。

  好用又新潮成為(wei) 國潮設計的追求。不是簡單地“翻新”傳(chuan) 統、給設計打上文化標簽,而是在仔細揣摩生活需求、細致提煉文化內(nei) 涵基礎上,建立一套設計語言。這套設計語言追求的是日用而新、日用而活,從(cong) 人們(men) 的生活中汲取設計動力,又為(wei) 生活提供更豐(feng) 富的選擇。

  審美風尚彰顯文化自信

  國潮不僅(jin) 是國貨之潮,更是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在審美風尚上的表現。解讀“國潮”二字,“國”字凸顯植根中華沃土,“潮”字則代表社會(hui) 審美風尚。時代發展進步,生活蒸蒸日上,人們(men) 勇敢地追尋審美表達上的豐(feng) 富性,也更加自信地做審美風尚的引領者。這成為(wei) 國潮設計蔚為(wei) 大觀的深層原因。

  國潮設計不僅(jin) 可以穿在身上、用在日常,還可以是藝術品,表達對美的追求,傳(chuan) 達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在一位視頻博主的留言區,許多網友感歎“中式設計太美了”“我發現了寶藏”。紅木梯形半桌、黃花梨三軸矮櫃、紅木雙軸博古架……這位自稱“會(hui) 拍視頻的木匠”,根據典籍裏的圖紙說明,設計製作了許多微縮中式家具,並將它們(men) 巧妙地搭配在一起,拍攝成充滿詩意的短視頻。傳(chuan) 統手工題材短視頻的走紅,折射出國潮審美越來越受歡迎。

  審美風尚與(yu) 國潮設計良性互動,推動設計理念迭代更新。近年走紅的國潮設計作品,往往超越了對傳(chuan) 統符號元素的簡單拚貼,而是深入到中華美學和傳(chuan) 統文化的內(nei) 裏,結合當代生活之“用”進行轉化,因而具有持久生命力。許多智能家居設備雖屬電子產(chan) 品,但在設計上主動融合中華美學取法自然、追求意境等理念,在形、意、境等不同層麵將物品功能、視覺形象、空間構造創意組合。智能加濕器、智能空調甚至小巧的智能開關(guan) ,都可以憑潔白如玉的顏色、精巧順滑的弧度融入簡潔大氣的中式家裝,給人以自然舒適之感。

  紮實地從(cong) 文化中汲取營養(yang) ,熱情地用創新開辟未來。國潮設計從(cong) “古”走來,承續著中華文脈;國潮設計麵貌一“新”,表達著社會(hui) 情感和時代新風。優(you) 秀的國潮設計,通過“物”傳(chuan) 達精神旨趣和審美意蘊。在這個(ge) 意義(yi) 上,國潮設計貫通著我們(men) 的文化精神、美學風格和時代氣象。

  張明瑟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