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敢於鬥爭”

發布時間:2022-03-28 14:52:00來源: 學習時報

  作者:黃相懷(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科研部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幹部培訓班開班式上指出,“無數事實告訴我們(men) ,唯有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概,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我們(men) 才能贏得尊嚴(yan) 、贏得主動”。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從(cong)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戰略高度,反複強調要“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並對增強鬥爭(zheng) 精神、提高鬥爭(zheng) 本領提出了許多具體(ti) 要求。黨(dang) 的十九屆六中全會(hui) 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和曆史經驗的決(jue) 議》指出,“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黨(dang) 和人民不可戰勝的強大精神力量”,並將“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作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百年奮鬥的曆史經驗之一。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準確把握“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yi) 。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的客觀要求

  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是我們(men) 黨(dang) 的鮮明品格。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反複強調“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體(ti) 現了大無畏的政治勇氣和擔當。關(guan) 於(yu) 鬥爭(zheng) 的必要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出:“各種敵對勢力絕不會(hui) 讓我們(men) 順順利利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要鄭重提醒全黨(dang) 必須準備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的一個(ge) 原因。可為(wei) 明證的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掌握應對風險挑戰的戰略主動,對危及黨(dang) 的執政地位、國家政權穩定,危害國家核心利益,危害人民根本利益,企圖遲滯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的一切勢力,果斷出手、堅決(jue) 鬥爭(zheng) ,解決(jue) 了許多長期想解決(jue) 而沒有解決(jue) 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多個(ge) 場合反複強調,“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同時必須準備付出更為(wei) 艱巨、更為(wei) 艱苦的努力。”因此,在偉(wei) 大鬥爭(zheng) 問題上,廣大黨(dang) 員幹部都要明白“樹欲靜而風不止”的道理。強調鬥爭(zheng) 不是因為(wei) 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喜鬥、愛鬥,而非此便不能乘風破浪、披荊斬棘。鬥爭(zheng) 始終是存在的,有的還是長期的、複雜的甚至還將更加尖銳,忍讓隻能換來變本加厲,退一步後患無窮。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重大風險、強大對手麵前,總想過太平日子、不想鬥爭(zheng) 是不切實際的,得“軟骨病”、患“恐懼症”是無濟於(yu) 事的。因此,鬥爭(zheng) 對象、內(nei) 容和形式會(hui) 隨著形勢變化而有所不同,但誤以為(wei) 鬥爭(zheng) 精神和鬥爭(zheng) 本領不需要了,許多黨(dang) 員幹部就有可能變成廣大人民群眾(zhong) 所擔心的“綿羊”。立足新時代,隻要我們(men) 深刻認識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重大特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重大要求,就一定能夠明白,敢於(yu) 鬥爭(zheng) 、善於(yu) 鬥爭(zheng) ,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勇於(yu) 戰勝一切風險挑戰,是推進新時代偉(wei) 大事業(ye) 的必然要求。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的方向原則

  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誌意識形態》中指出,“對實踐的唯物主義(yi) 者即共產(chan) 主義(yi) 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yu) 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作為(wei) 一個(ge) 用馬克思主義(yi) 武裝起來的、以改造世界為(wei) 己任的革命黨(dang) ,我們(men) 黨(dang) 的偉(wei) 大曆程始終伴隨著偉(wei) 大鬥爭(zheng) 。

  在馬克思主義(yi) 話語體(ti) 係中,“鬥爭(zheng) ”是“使現存世界革命化”的總表達,包括行為(wei) 上的批判、克服,精神上的激勵、糾正等,它也是在詮釋了新內(nei) 涵、提升了新境界的基礎上被逐步使用開來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作為(wei) 一個(ge) 具有特定指向和意涵的詞匯,在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的曆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從(cong) 新時代曆史方位和理論要求出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賦予“偉(wei) 大鬥爭(zheng) ”新的時代內(nei) 容和現實指向。因而,脫離新時代解讀“偉(wei) 大鬥爭(zheng) ”,在方法上是錯誤的,在實踐中是危險的,我們(men) 既不能淡化弱化偉(wei) 大鬥爭(zheng) ,又不能曲解誤解偉(wei) 大鬥爭(zheng) 。新時代偉(wei) 大鬥爭(zheng) 是指向重大挑戰、重大風險、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的鬥爭(zheng) ,是實現新的曆史創造、完成新的曆史使命、作出新的曆史貢獻的鬥爭(zheng) ,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堅持人民立場、堅持科學理論指導的鬥爭(zheng)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鬥爭(zheng) 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大方向就是堅持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不動搖。進行新時代偉(wei) 大鬥爭(zheng) 並非好勇鬥狠,而是對鬥爭(zheng) 精神和鬥爭(zheng) 原則有著高要求的政治行動。馬克思主義(yi) 認為(wei) ,有矛盾就會(hui) 有鬥爭(zheng) ,鬥爭(zheng) 是解決(jue) 突出矛盾和問題的必要方式;強調鬥爭(zheng) ,主要是強調在解決(jue) 一些矛盾和問題上的原則性和戰鬥性。馬克思主義(yi) 科學理論指導下的鬥爭(zheng) ,是區分性質的,對於(yu) 不同性質的矛盾采用不同的鬥爭(zheng) 方法;是有明確目標的,是為(wei) 了防範風險、應對挑戰、解決(jue) 問題,不是“為(wei) 了鬥爭(zheng) 而鬥爭(zheng) ”;是有崇高要求的,指向的是企圖顛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和我國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企圖遲滯甚至阻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進程的一切勢力,是為(wei) 了公義(yi) 而非私利。由此,新時代鬥爭(zheng) 自有其內(nei) 在要求,就是要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維護人民根本利益,遵循社會(hui) 運行規則,在民主和法治軌道上、在保持正常社會(hui) 秩序前提下展開鬥爭(zheng) ,等等。

  準確把握新時代堅持敢於(yu) 鬥爭(zheng) 的方法要領

  敢於(yu) 鬥爭(zheng) 體(ti) 現大無畏,善於(yu) 鬥爭(zheng) 需要大智慧。由於(yu) 缺乏實踐曆練,相較於(yu) 鬥爭(zheng) 勇氣,新時代黨(dang) 員幹部在鬥爭(zheng) 方法和本領方麵更顯缺乏。那麽(me) ,在進行偉(wei) 大鬥爭(zheng) 中如何力戒“書(shu) 生之迂”“匹夫之勇”?

  一方麵,黨(dang) 的曆史是一座鬥爭(zheng) 智慧和經驗的寶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shu) 寫(xie) 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曆史上最恢宏的史詩。在百年奮鬥曆程中,我們(men) 黨(dang) 不斷積累起了一係列關(guan) 於(yu) 鬥爭(zheng) 規律、本領和藝術的經驗做法。比如,要從(cong) 政治和理論的高度認識和理解鬥爭(zheng) ,要分清誰是敵人誰是朋友,要製定正確的鬥爭(zheng) 戰略與(yu) 策略,要抓住主要矛盾和關(guan) 鍵環節,要堅持有理有利有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鬥爭(zheng) 方法,要把鬥爭(zheng) 的道理向人民群眾(zhong) 講清楚,等等。特別是,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把“不怕犧牲、英勇鬥爭(zheng) ”納入其中,更說明了偉(wei) 大鬥爭(zheng) 在黨(dang) 的奮鬥曆史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無論時空怎樣變化,這些智慧和經驗依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yi) 。

  另一方麵,置身新時代,廣大黨(dang) 員幹部還要積極研究新形勢下鬥爭(zheng) 的新形態,如網絡意識形態鬥爭(zheng) 、金融領域鬥爭(zheng) 、國際經貿領域鬥爭(zheng) 、科技領域鬥爭(zheng) 乃至空天領域鬥爭(zheng) 等;研究鬥爭(zheng) 的新特點,如鬥爭(zheng) 的泛在性、聯動性、隱蔽性、經常性、國際性等;還要研究鬥爭(zheng) 的新手法,如鬥爭(zheng) 與(yu) 合作態勢並存、手段並用,鬥而不破、和而不同,以鬥促和、以和緩鬥,等等。要在複雜嚴(yan) 峻的鬥爭(zheng) 局勢麵前內(nei) 心不慌、腿肚子不抖,淡然處之、從(cong) 容應對,這些都是須臾不可離的。

  在把曆史寶貴經驗與(yu) 時代新鮮經驗有機結合開展鬥爭(zheng) 上,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作出了典型示範。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廣大黨(dang) 員幹部正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提供了根本遵循。因此,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曆史特點的偉(wei) 大鬥爭(zheng) 必須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對“國之大者”領悟到位,如此才能不跑偏、不走樣。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需要廣大黨(dang) 員幹部把鬥爭(zheng) 作為(wei) “生命的要素”,不忘鬥、不好鬥、不怕鬥,以崗位為(wei) 戰位,在鬥爭(zheng) 中擔當,在鬥爭(zheng) 中成長,為(wei) 黨(dang) 和人民爭(zheng) 取更大榮光。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