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結合”加快完善鄉村創新體係
作者:許竹青(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年猛(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農(nong) 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民族要複興(xing) ,鄉(xiang) 村必振興(xing) 。進入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新征程,“三農(nong) ”工作重心已曆史性轉向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聚焦重點任務,對紮實有序推進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作出全麵部署。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戰略支撐。我們(men) 應支持有利於(yu) 鄉(xiang) 村發展、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的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等,以滿足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和發展的多層次需求,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加快發展完善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
鄉(xiang) 村現已成為(wei) 創新的新戰場
鄉(xiang) 村創新發展是國家創新發展的應有之義(yi) ,從(cong) 廣義(yi) 的國家創新體(ti) 係概念來看,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屬於(yu) 國家創新體(ti) 係中包容性、可持續性發展導向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完善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有助於(yu) 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保障糧食安全等國家中長期重大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
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是由政府引導,企業(ye) 、高校科研機構、社會(hui) 組織、村集體(ti) 和農(nong) 民等主體(ti) 要素開展多維度跨領域協作,匯聚城鄉(xiang) 創新資源、構建鄉(xiang) 村創新網絡,加速實現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應用,推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鄉(xiang) 村建設、鄉(xiang) 村治理創新發展而形成的城鄉(xiang) 社會(hui) 經濟互動體(ti) 係。從(cong) 創新要素來看,鄉(xiang) 村創新要素資源既有內(nei) 生的也有外生的,且更多依賴外生要素的支持。例如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的主體(ti) 要素包括鄉(xiang) 村中小企業(ye) 、鄉(xiang) 村各類組織、基層政府等創新主體(ti) ,同時也有大學、科研機構、企業(ye) 等參與(yu) 到鄉(xiang) 村創新活動中,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注入新動力。
當前,鄉(xiang) 村雖然不是科技創新的主陣地,但已成為(wei) 創新的新戰場。近年來,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強力支撐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鄉(xiang) 村業(ye) 態創新有效促進一二三產(chan) 融合、鄉(xiang) 村組織創新與(yu) 社會(hui) 創新異常活躍,帶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農(nong) 村公共服務質量提升、農(nong) 村治理能力顯著增強。但仍要看到,我國鄉(xiang) 村創新發展依然麵臨(lin) 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體(ti) 係係統化發展能力不強、縣域發展區域差距較大、鄉(xiang) 村創新政策領域亟待拓寬、數字化手段應用不足等現實挑戰。
立足發展需求麵向突出問題
為(wei) 此,當前要立足鄉(xiang) 村創新發展需求,麵向突出問題,以“四結合”加快發展完善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全麵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促進共同富裕。具體(ti) 主要從(cong) 以下幾個(ge) 方麵入手。
首先,與(yu)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結合,發揮縣域創新紐帶作用。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互動的紐帶,承擔著向下管理和服務鄉(xiang) 村的職能,也承載著城鄉(xiang) 創新資源要素的流動,是推進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建設的重要切入點。可從(cong) 城鄉(xiang) 一體(ti) 化角度出發,以縣域為(wei) 基本空間單元,由國務院牽頭組織相關(guan) 部門共同開展城鄉(xiang) 創新體(ti) 係融合試驗示範區建設工作,集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創新資源與(yu) 平台,讓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尋找到對接城市創新體(ti) 係的轉換器,實現城市創新資源向農(nong) 村地區有效和動態延伸。與(yu) 此同時,立足縣域“城鎮、農(nong) 村及生態空間”深度交融的特性,鼓勵縣(市)成立縣域創新工作委員會(hui) ,賦予縣域更多創新資源整合、配置以及使用自主權,強化縣對整個(ge) 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建設的綜合服務能力。
其次,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結合,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基礎。大力提升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能力,保障糧食安全、塑造農(nong) 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圍繞種源、農(nong) 技、智能農(nong) 機等的關(guan) 鍵核心技術開展攻關(guan) ,全麵提高農(nong) 業(ye) 關(guan) 鍵技術自主可控能力。加強農(nong) 業(ye) 科技社會(hui) 化服務體(ti) 係建設,推動農(nong) 業(ye) 技術向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擴散、應用,全麵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跨界配置農(nong) 業(ye) 與(yu) 現代產(chan) 業(ye) 要素,創新驅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提速。以科技助力現代種養(yang) 業(ye) 、鄉(xiang) 土特色產(chan) 業(ye)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流通業(ye) 、休閑旅遊業(ye) 、鄉(xiang) 村服務業(ye) 等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拓展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
再次,與(yu) 鄉(xiang) 村建設結合,加快推動農(nong) 村現代化進程。大力推動技術創新在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應用,高度重視技術支撐能力提升和創新力量培育,通過研發項目支持相關(guan) 領域技術創新應用,鼓勵科技型企業(ye) 參與(yu) 鄉(xiang) 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加強數字技術在農(nong) 村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現實應用,提高鄉(xiang) 村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效率;強化鄉(xiang) 村便民服務的技術支撐,支持完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和綜合信息平台,提升鄉(xiang) 村便民服務質量。
最後,與(yu) 數字化轉型相結合,激發鄉(xiang) 村發展新動能。充分把握數字技術與(yu)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深度融合機遇,讓數字技術在鄉(xiang) 村創新體(ti) 係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大力推進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鼓勵支持縣(市)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助推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鄉(xiang) 村高質量建設、鄉(xiang) 村高效治理;推動數字農(nong) 業(ye) 技術研發與(yu) 應用,推動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設備向現代化技術裝備轉變,形成新的農(nong) 業(ye) 現代化消費增長點,節約生產(chan) 資源、提高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效率;鼓勵建設鄉(xiang) 村數字創新社區實驗室,支持縣級政府、高等院校、科技創新企業(ye) 聯合申請,共同開展鄉(xiang) 村創新政策實地試驗。鼓勵各地緊密圍繞發展需求,利用數字化、科技型手段解決(jue)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公共服務、組織建設、基層治理中的突出問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