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藝建院七十周年演出大幕開啟
本報記者 牛春梅
昨晚的一場春雨中,話劇《雷雨》再次在首都劇場上演,“北京人藝建院七十周年紀念演出”也正式啟幕。在接下來三個(ge) 月的時間裏,北京人藝將以十二部涵蓋古今中外各類題材的作品——《雷雨》《蔡文姬》《白鹿原》《茶館》《阮玲玉》《嘩變》《日出》《我們(men) 的荊軻》《關(guan) 係》《晚安,媽媽》《我可憐的馬拉特》《丁西林民國喜劇三則》慶祝建院七十周年。
用家喻戶曉的《雷雨》打頭陣,足以體(ti) 現出北京人藝整個(ge) 紀念演出的分量。這部創作於(yu) 1933年的曹禺名作,既是中國話劇史上當之無愧的高峰之作,也是北京人藝的看家戲和“壓艙石”。經過68年600餘(yu) 場的演出,傳(chuan) 承至今,讓觀眾(zhong) 看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經典味道。“演《雷雨》不是一種職業(ye) ,是一份事業(ye) 。”盡管這部劇幾乎每年都會(hui) 上演,但導演顧威對全組仍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我們(men) 要重視經典、敬畏經典、愛惜經典。不管是青年演員、中年演員,還是像我這樣的退休老演員、老導演,誰遇到《雷雨》都是一份幸運。”此次演出既有觀眾(zhong) 熟悉的“老將”,也有近些年來陸續加盟的“新人”。不變的是對經典的堅守,和對舞台呈現的精益求精。
“當年夏淳導演的奶奶帶他去看了《雷雨》,他從(cong) 此立誌投身話劇事業(ye) 。我在初中的時候,看了鄭榕老師和朱琳老師演的《雷雨》被深深震撼,作為(wei) 一個(ge) 少年,被演出的氛圍和劇中人物的真切感受所打動,所以決(jue) 定要走上話劇之路。”導演顧威對《雷雨》的魅力,有著切身的感受,他說,這部作品影響了一代代的導演、演員,同時也影響著一批批走進劇場的觀眾(zhong) 。“傳(chuan) 承它,是我們(men) 的責任。”
從(cong) 2004年出演大少爺周萍,到2020年升級老爺周樸園,同時擔任聯合導演,王斑已經在周公館“生活”了十八年。“我可以自己跟自己對詞兒(er) 了。”王斑說,從(cong) 少爺到老爺,他希望自己能演出周樸園的多樣性,“因為(wei) 曹禺筆下寫(xie) 的是複雜的人、深刻的人、值得去悲憫的人。”觀眾(zhong) 在舞台上看到的,不是傳(chuan) 統意義(yi) 上的一個(ge) 冷漠的人,而是一個(ge) 家長、一個(ge) 父親(qin) ,一個(ge) 有著“孤獨”感的人。
第三次在舞台上扮演蘩漪的演員張培,已經是人藝舞台上的成熟演員,兩(liang) 年前接到這個(ge) 角色,張培表示,最感謝的是人藝的舞台能夠“等待人的成長”。因為(wei) 隨著一年一年的反複走近人物,才能去體(ti) 會(hui) 人物深層的東(dong) 西。張培說,如今如果讓她用一個(ge) 詞來形容蘩漪,那就是“呐喊”,要在舞台上演出她“雷雨”般的性格,讓觀眾(zhong) 去理解她。青年演員劉智揚此次是第二次出演周萍,他稱這是為(wei) 自己“圓夢”。“我想用真誠,把心交給對手,交給觀眾(zhong) 。”不給人物貼上所謂的“標簽”,是他塑造人物的方式,“要讓人去相信,去體(ti) 會(hui) 他的精神世界。”
本輪演出將持續至4月10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