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數字化轉型促進城鄉教育均衡
作者:郭紹青(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戰略研究基地〔西北〕主任、西北師範大學教育技術學院院長)
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時代背景下,加強鄉(xiang) 村教育數字化融合創新發展,是彌合城鄉(xiang) 教育“數字鴻溝”、提升鄉(xiang) 村教育主體(ti) 地位、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城鄉(xiang) 教育“數字鴻溝”怎樣彌合
在《“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的指引下,實現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首先要秉持公平的取向,即堅持公平發展農(nong) 村教育,重新構建高質量的農(nong) 村教育體(ti) 係,使每位學生都可以獲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在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下,我國鄉(xiang) 村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教育教學條件與(yu) 水平空前改善。然而,數字化時代城鄉(xiang) “數字鴻溝”的逐漸擴大,成為(wei) 發展鄉(xiang) 村教育亟待破解的一個(ge) 新課題。無論是從(cong) 國際上其他國家的數據情況,還是從(cong) 我國的轉型態勢來看,數字化教育必備的網絡連接、學習(xi) 環境、數字資源和高素質師資隊伍等方麵均存在著分布不均衡的現象。為(wei) 了改善這一狀況,必須在農(nong) 村優(you) 先普及智能學習(xi) 終端、提供普惠優(you) 質教育資源服務。
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的上線是繼農(nong) 村中小學現代化遠程教育工程利用衛星傳(chuan) 輸優(you) 質教育資源後,又一次值得載入中國教育史冊(ce) 的城鄉(xiang) 資源共享創舉(ju) 。通過這一平台,海量的優(you) 質教育資源得以從(cong) 城市傳(chuan) 送到廣袤鄉(xiang) 村,進入農(nong) 村中小學,促進城鄉(xiang) 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享,提高農(nong) 村教育質量和育人成效。與(yu) 之前不同的是,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豐(feng) 富了資源呈現形式,將助力基於(yu) 平台資源的教與(yu) 學成為(wei) 新常態,加快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
數字鄉(xiang) 村建設人才怎樣培養(yang)
數字化被認為(wei) 是保持並激發鄉(xiang) 村發展充足活力的基礎,並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wei) 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數字鄉(xiang) 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表示,要立足新時代國情農(nong) 情,加快信息化發展,構建以知識更新、技術創新、數據驅動為(wei) 一體(ti) 的鄉(xiang) 村經濟發展政策體(ti) 係,著力彌合城鄉(xiang) “數字鴻溝”,培育信息時代新農(nong) 民,等等。為(wei) 了落實該綱要,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發布《數字鄉(xiang) 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部署了數字基礎設施升級行動、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行動、數字治理能力提升行動等8個(ge) 方麵的重點行動。2020—2022年連續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圍繞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做出了重要部署,明確指出要提高農(nong) 村教育質量,並提出包括紮實推進城鄉(xiang) 學校共同體(ti) 建設、加快農(nong) 村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建設、辦好特殊教育、發展職業(ye) 技術教育與(yu) 技能培訓、加快發展麵向鄉(xiang) 村的網絡教育等係列舉(ju) 措,而其中強調的新型鄉(xiang) 村文化建設、新型勞動力的培養(yang) 等都需要優(you) 化和轉變原有的教育方式、戰略方向和價(jia) 值主張。
上述舉(ju) 措的落實需要數字化賦能,要堅持“數字基建先行、拓展數字服務、發揮市場作用、注重建設實效”的原則,以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數字資源配置流程優(you) 化、教師培訓模式創新、數字創新和技能培訓中心建設、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人才保障等為(wei) 著力點,提升鄉(xiang) 村教育主體(ti) 地位,從(cong) 整體(ti) 規劃設計、製度機製創新、技術融合應用、發展環境營造等方麵服務鄉(xiang) 村教育振興(xing) ,培養(yang) 滿足數字鄉(xiang) 村建設需求的新型人才,使更多的農(nong) 民通過數字化教育達到相應能力水平,為(wei) 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貢獻智慧與(yu) 力量。
鄉(xia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怎樣實現
圍繞製約農(no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障礙及瓶頸,結合教育數字化發展的趨勢及目標,應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從(cong) 如下方麵著手,切實探索以教育數字化促進鄉(xiang) 村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多元化路徑。
一是針對農(nong) 村教育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問題,推動農(nong) 村地區數字校園、數字化社區等教育環境建設,持續改善農(nong) 村地區網絡教育環境。二是針對教育資源配置不均衡問題,充分利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助力農(nong) 村地區學校師生共享優(you) 質教育資源。三是針對學生學習(xi) 支持服務不足等問題,建立“雲(yun) 上學校”,整合各類數字化學習(xi) 資源及優(you) 秀教師、音體(ti) 美團體(ti) 等智力資源,通過在線直播和遠程輔導等方式為(wei) 鄉(xiang) 村中小學生提供優(you) 質教學服務和課後輔導服務,加快提升農(nong) 村教育質量,縮小城鄉(xiang) 教育差距。四是針對鄉(xiang) 村教師發展困境,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鄉(xiang) 村教師專(zhuan) 業(ye) 能力提升路徑、服務體(ti) 係,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ang) 。五是針對農(nong) 業(ye) 技能培訓問題,麵向農(nong) 村重點群體(ti) 開發涉農(nong) 數字學習(xi) 資源,開展各類涉農(nong) 信息技術、農(nong) 村電商、信息產(chan) 品使用、勞務品牌等專(zhuan) 題培訓,提供技術谘詢服務,促進農(nong) 村勞動者就業(ye) 創業(ye) 。六是針對數字素養(yang) 與(yu) 技能提升問題,充分考慮鄉(xiang) 村新的數字化現象,構建農(nong) 民數字素養(yang) 框架、測評標準,開展相關(guan) 數字技能培訓,改善數字生活參與(yu) 的廣度和深度。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