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課”的主題是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
作者:顏曉峰(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新時代的“大思政課”,曆史方位是新時代,基本性質是思政課,鮮明特色是時空多維。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新時代的思想旗幟,是思政課的理論指導。因此,學習(xi) 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新時代“大思政課”的主題。
這一主題是由新時代“大思政課”的目的決(jue) 定的。新時代“大思政課”的目的,是要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yi) 鑄魂育人、立德樹人,這就決(jue) 定了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在新時代“大思政課”中要融入各門課程、深入各種課堂、進入各類課時。
課程鏈接,思想紅線貫通。“大思政課”,大在課程覆蓋麵大,不僅(jin) 包括思政課程,而且包括課程思政,各門課程都有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指導教學育人的功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yi) 中國化新的飛躍,是新時代實現民族複興(xing) 的科學指南。各門課程隻要具有課程思政的職能,就要結合各自學科特點、根據各自學科需要,體(ti) 現新時代黨(dang) 在該領域的戰略思想和創新理念。比如,經濟學課程要突出習(xi) 近平經濟思想,法學課程要突出習(xi) 近平法治思想,等等。
課堂延伸,思想內(nei) 涵為(wei) 魂。“大思政課”,大在課堂時空大,不僅(jin) 包括校內(nei) 課堂,而且包括社會(hui) 課堂;不僅(jin) 包括實體(ti) 課堂,而且包括虛擬課堂。無論采用什麽(me) 形式、使用何種空間,目的都是打牢理想根基、提高理論素養(yang) 。實景化課堂、形象化課堂、數字化課堂等,增強感性認識隻是途徑,但還是要將思想理論蘊含其中,最終要從(cong) 思政大課堂中得出規律性認識和科學性結論。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作為(wei) 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來自於(yu) 曆史和時代,又可以在曆史和時代中展現出來。
課時柔性,思想磁場吸引。“大思政課”,大在課時自主性大,不僅(jin) 包括規定課時,而且包括課外時間學生自主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水平,這就是從(cong) “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這一轉變的自我動力來自於(yu) 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的吸引力。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站在人類發展前沿、把握中國發展大勢、反映人民利益要求、堅持守正創新精神的科學理論,是“大思政課”充滿活力的根本。學生愛學了,自然投入了。
善用新時代“大思政課”,有多種方法和途徑,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主題,是善用之魂。
充分闡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科學回答新時代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一係列原創性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wei) 進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宏偉(wei) 目標繼續前進,提供了行動指南。青年學生心懷“國之大者”,最重要的就是從(cong)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找答案。“大思政課”講清楚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基本的共同要求。
及時領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新近重要講話精神。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是開放的、發展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斷有新的重要講話發表,有新的思想觀點提出。這就要求“大思政課”在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主題時,既要緊密依據“十個(ge) 明確”,講好用好基本教材,又要學習(xi) 好運用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最新最近的重要講話,拎出密切相關(guan) 的思想觀點,引入“大思政課”。比如,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相互交織、大國博弈日趨激烈的形勢下,我國發展仍具有五個(ge) 方麵的戰略性有利條件。這就為(wei) 我們(men) 善用“大思政課”,引導學生全麵看大勢、科學看發展提供了方法論啟迪。
深入揭示科學理論和現實生活的內(nei) 在聯係。新時代“大思政課”要能夠回應社會(hui) 關(guan) 注的問題,解答學生的困惑,新時代黨(dang) 的創新理論是銳利思想武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來自於(yu) 新時代活生生的實踐,還要回到現實生活中去,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因此,新時代“大思政課”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主題,不能隻滿足於(yu) 講解原著原文,還要做好結合和分析的工作。結合就是結合實際講好理論,結合理論解讀實際;分析就是用理論觀點分析現實問題,用現實問題分析理論觀點。
新時代“大思政課”貫徹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這一主題,要在思想普遍化、對象化、情感化、主體(ti) 化上下功夫。
思想普遍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各個(ge) 方麵體(ti) 現出來,不僅(jin) 包括思想觀點,而且包括思想方法、思想品格。比如,曆史課程就要貫穿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的大曆史觀,社會(hui) 調查就要發現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證明。
思想對象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實踐環節體(ti) 現出來,不僅(jin) 呈現在課本中、講台上,而且呈現在大地上、生活中,讓學生從(cong) 新時代的變革性實踐、突破性進展、標誌性成果中,切實感受到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原創性和實踐力量。
思想情感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生動性上體(ti) 現出來,不僅(jin) 是邏輯化的思想,而且是情感化的思想,情理交融。比如,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就是建黨(dang) 先驅用他們(men) 的青春和激情、忠誠和奮鬥、鮮血和生命鑄成的,用他們(men) 的感人事跡寫(xie) 就的。
思想主體(ti) 化,就是這一重要思想能夠在“大思政課”的學生身上體(ti) 現出來,不是單向傳(chuan) 播,而是雙向互動,通過多種途徑入腦入心,為(wei) 時代新人鑄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