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氣候變化十大科學事件
1.IPCC發布AR6 WGI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指出許多觀測到的變化前所未有。氣候變化正在給不同地區帶來多種不同的變化,這些變化都將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加劇而加劇;如果現在采取積極行動,氣候變化的許多最可怕的影響仍然可以避免。
2.格拉斯哥氣候變化大會(hui) 達成《格拉斯哥氣候協議》,強調科學在應對氣候變化政策製定中的重要性。要實現將溫升控製在一定水平需要快速、深入和持續地減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並大幅減少甲烷等其他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ti) 排放。
3.氣候學家真鍋淑郞和哈塞爾曼獲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大氣與(yu) 海洋科學領域首獲物理學獎,必將進一步引起國際社會(hui) 對全球變暖問題的關(guan) 注。
4.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氣候變化與(yu) 健康特別報告》,建議優(you) 先考慮具有最大健康效益的氣候政策。報告強調前所未有的極端天氣事件和其他氣候變化事件正對人類生命和健康造成越來越大的損害,各國必須大力作出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實現有益健康的綠色複蘇。
5.中國政府和科技界合力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氣候變化白皮書(shu) 、藍皮書(shu) 和綠皮書(shu) 相繼發布。
6.氣候變化造成極端事件頻發,破紀錄熱浪的發生概率增加,熱帶氣旋將可能向中緯度地區擴展。
7.氣候翻轉因素會(hui) 引發高風險,大西洋洋流係統可能正在接近氣候臨(lin) 界點。超過這個(ge) 閾值可能發生實質性的不可逆轉地向弱模態的轉變。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還影響全球天氣係統,它的潛在崩潰可能會(hui) 產(chan) 生嚴(yan) 重的後果——使歐洲大幅降溫,並對熱帶季風係統產(chan) 生強烈影響。
8.中國氣象局建成我國首個(ge) 國家溫室氣體(ti) 觀測網。其觀測要素涵蓋《京都議定書(shu) 》中規定的CO2、CH4、N2O、氫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和三氟化氮7類溫室氣體(ti) 。
9.各國最新氣候承諾將使21世紀末全球溫升降低到1.8℃。在當前的政策背景下,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將到2040年左右達到峰值,而在長期淨零排放路徑下,全球溫室氣體(ti) 排放量將在2023年左右達到峰值,並在21世紀中葉穩定下來。
10.2021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大幅反彈,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幾乎已恢複到疫情暴發前水平。
(本報記者崔興(xing) 毅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