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以“人”的融合促縣域內城鄉融合

發布時間:2022-04-08 16:1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作者:常明傑(山東(dong) 省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體(ti) 係研究中心省委黨(dang) 校基地研究員)

  近日《求是》雜誌發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文章《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 舉(ju) 全黨(dang) 全社會(hui) 之力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文章強調要把縣域作為(wei)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推進空間布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等縣域統籌,把城鄉(xiang) 關(guan) 係擺布好處理好,一體(ti) 設計、一並推進。要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xiang) 鎮建設成為(wei) 服務農(nong) 民的區域中心。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村人口不斷向縣城和中心城市轉移,城市化、城鎮化依然是我國社會(hui) 發展的主要特征趨勢。2022年1月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年末,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1425萬(wan) 人,比2020年年末增加1205萬(wan) 人;鄉(xiang) 村常住人口49835萬(wan) 人,減少1157萬(wan) 人。可見,在城鄉(xiang) 社會(hui) 急劇轉型和加速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加快縣域範圍內(ne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仍舊是“十四五”期間我國城鎮化和城市化戰略的實踐重點,也是破解城鄉(xiang)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實現城鄉(xiang) 共同富裕的根本著力點。

  要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人口就近城市化、市民化,首先必須充分發揮縣城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功能。縣城是溝通大城市和鄉(xiang) 村社會(hui) 的基本空間單位,也是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重要過渡帶和接合部,要在原有建成區基礎上,優(you) 化功能區結構布局,形成結構優(you) 良的空間樣態。從(cong) 提高縣城空間承載能力入手,不斷優(you) 化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空間布局,將縣城逐步分解為(wei) 相互關(guan) 聯的功能單元,推進功能區相對集中。當前,農(nong) 村人口向城鎮集中是大趨勢,縣城空間改造和空間結構重塑,既可以實現縣城提質擴容,完成農(nong) 民生產(chan) 、生活空間的初步轉移和社會(hui) 身份的轉變,又能夠在心理層麵上提升農(nong) 民對縣城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wei) 其真正融入城市社會(hui) 提供空間保障。

  推進公共事業(ye) 縣鄉(xiang) 村統籌,是加快實現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關(guan) 鍵。現代社會(hui) ,公民的基本生存和發展需求,越來越離不開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供給,特別是隨著城鄉(xiang) 社會(hui) 流動性日益增強,城鄉(xiang) 二元體(ti) 製造成的公共服務的屬地管理原則,以及“大城市—縣城—鄉(xiang) 村”的差序供給格局,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現實社會(hui) 發展的需要。在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就近市民化的時代背景下,既要保障原有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受影響,又要保障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就必須立足縣城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分步驟、分階段提升縣域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將縣域內(nei) 公共服務工作的重點聚焦到城鄉(xiang) 居民最關(guan) 心、最直接、最迫切的義(yi) 務教育、醫療衛生和勞動就業(ye) 等需求上來,加大各級財政對縣城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通過優(you) 化財政支出結構,率先實現縣域範圍內(nei) 基本公共服務的共享性、兜底性、普惠性供給,從(cong) 而為(we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提供高質量、均等化的公共服務。

  此外,要依托現代科學技術,賦能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手段,提升縣域基礎設施綜合保障能力,為(wei) 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居民的工作、生活、學習(xi) 、出行提供更加主動、貼心、高效、便利的體(ti) 驗。立足縣城和鄉(xiang) 村社會(hui) 基礎設施供給的具體(ti) 差距,以突出基礎設施建設的通達度、暢通性為(wei) 基準,在縣域範圍內(nei) 加快構建智能高效、結構優(you) 化、經濟適用、安全穩定、開放共享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從(cong) 縣城交通運輸體(ti) 係建設、信息通信係統建設、能源供應體(ti) 係建設、水利體(ti) 係建設、防災減災體(ti) 係建設、自然生態體(ti) 係建設等入手,全方位、寬領域搭建智能化的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平台,強化硬件設施建設,為(wei) 縣域範圍內(nei) “人”的融合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城鎮和鄉(xiang) 村是互促互進、共生共存的。尤其是在縣域空間內(nei) ,城鄉(xiang) 社會(hui) 結構的同質性較強、銜接性明顯,無論是社會(hui) 交流還是物質交流都較為(wei) 密切,具有空間上的互補性和兼容性。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見實效,必須要以“人”的融合發展為(wei) 基礎,推進縣域內(nei) 城鄉(xiang) 社會(hui) 各類資源要素的互動交融、協同配置,加快形成縣鄉(xiang) 村功能銜接互補的建管格局。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