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總值達11432.2億元,濟南5年發展成績單來了!
人民網濟南4月7日電(談媛)在濟南市第十二次黨(dang) 代會(hui) 即將召開之際,7日上午,市委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了5年來全市黨(dang) 的建設和組織工作取得的成就,以及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據介紹,全市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五年跨越5個(ge) 千億(yi) 大關(guan) ,總量達到11432.2億(yi) 元,排名連續3年前移至全國城市第18位。
5年來,濟南錨定“走在前列、全麵開創”“三個(ge) 走在前”總遵循、總定位、總航標,牢固樹立“抓好黨(dang) 建是最大政績”理念,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為(wei) 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省會(hui) 建設提供了堅強組織保證。
5年來,濟南邁出了關(guan) 鍵幾步,從(cong) 區劃調整到攜河北跨、經濟體(ti) 量從(cong) 進入萬(wan) 億(yi) 俱樂(le) 部到全國排名上升,城市的框架體(ti) 量規模都在壯大。
打造“育選管用”全鏈條機製 以高質量黨(dang) 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韓振國介紹,全市嚴(yan) 格落實“第一議題”製度,高質量開展“兩(liang) 學一做”學習(xi) 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5年累計舉(ju) 辦重點培訓班次1368期、培訓7.84萬(wan) 人次。打造“育選管用”全鏈條機製,建設堪當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hui) 建設重任的高素質幹部隊伍。構建“事前‘綜合調研’、事中‘四看一聽’、事後‘後評估’”選人用人閉環體(ti) 係,深入推進“新時代年輕幹部培養(yang) 選拔工程”,圓滿完成區縣、鎮領導班子和村(社區)“兩(liang) 委”換屆。
在全國率先出台正向激勵實施辦法,連續4年表揚1127個(ge) 出彩型、攻堅克難好幹部好團隊,建立容錯、糾錯、防錯和誣告陷害信訪舉(ju) 報行為(wei) 查核處理製度體(ti) 係,創新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體(ti) 係,濟南被中組部確定為(wei) 全國“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wei) 先進典型”。
據了解,全市現有基層黨(dang) 組織31062個(ge) ,黨(dang) 員626991名。5年來,以提升組織力為(wei) 重點,深入推進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累計選聘3775名“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專(zhuan) 員”,打造138個(ge)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黨(dang) 建聯合體(ti) ”,培育村黨(dang) 組織領辦合作社3362家,年集體(ti) 經濟收入50萬(wan) 元以上村達1259個(ge) ;開展兩(liang) 新組織黨(dang) 建“示範引領、全域提升”行動,統籌推進機關(guan) 、國企、高校等各領域黨(dang) 建,持續加強黨(dang) 支部和黨(dang) 員隊伍建設,全市3名黨(dang) 員、3個(ge) 基層黨(dang) 組織獲得全國“兩(liang) 優(you) 一先”表彰,廣大黨(dang) 員和基層黨(dang) 組織在疫情防控、經濟社會(hui) 發展等重大任務中充分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和戰鬥堡壘作用。
5年來,濟南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出台“人才新政30條”“雙創19條”“新高校20條”等高含金量政策,高標準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連續4年舉(ju) 辦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ye) 大賽,累計自主培養(yang) 及引進國家級人才93人,自主培養(yang) 省級人才1481人、市級人才3875人,目前全市人才資源總量達到247.78萬(wan) 人,為(wei) 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hui) 建設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五年跨越5個(ge) 千億(yi) 大關(guan) 現代化強省會(hui) 建設取得新進展
市發展改革委黨(dang) 組成員、副主任管聖喜介紹,2017年以來,全市堅決(jue) 扛起“走在前列、全麵開創”“三個(ge) 走在前”重大使命,堅持完整準確全麵理解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應對複雜嚴(yan) 峻的內(nei) 外部形勢和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牢牢把握重大發展機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現代化強省會(hui) 建設取得新的明顯進展。
據了解,5年來,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千億(yi) 元大關(guan) 、達到1007.6億(yi) 元,總量居全國城市第17位。全市建成區麵積841.2平方公裏,常住人口達到933.6萬(wan) ,服務人口超過千萬(wan) ,邁入特大城市行列。市場主體(ti) 發展到145.5萬(wan) 戶,“四上”企業(ye) 達到1.2萬(wan) 家。
動能轉換推進方麵,“四新”經濟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7.7%,高新技術企業(ye) 達到4397家,占全省的1/5,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產(chan) 值占規模以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比重達到54.7%,高於(yu) 全省7.9個(ge) 百分點,現代服務業(ye) 增加值占服務業(ye) 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9.5%。大數據與(yu) 新一代信息技術規模達到5000億(yi) 級,智能製造與(yu) 高端裝備產(chan) 業(ye) 突破4000億(yi) 級,精品鋼與(yu) 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yu) 大健康產(chan) 業(ye) 突破2000億(yi) 級,信息技術服務產(chan) 業(ye) 集群入列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數字經濟占地區生產(chan) 總值比重達到45%。傾(qing) 力打造齊魯科創大走廊,布局“中科係”院所15家,一批重大科學設施相繼落地,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空天信息領域初步形成產(chan) 業(ye) 鏈條。以總分第一名獲批全國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示範區,改革熱度指數排名省會(hui) 城市首位,全國納稅人滿意度調查位列副省級城市、省會(hui) 城市第一,獲批建設全國首個(ge) 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
民生保障方麵,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用於(yu) 民生和社會(hui) 重點事業(ye) 支出占比達7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高於(yu) 地區生產(chan) 總值增速。深入推進脫貧攻堅,1006個(ge) 貧困村、21.13萬(wan) 群眾(zhong) 告別貧困,完成33.9萬(wan) 黃河灘區居民遷建任務。新增城鎮就業(ye) 91.3萬(wan) 人,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er) 園635所,新增各類醫療機構513所、床位1.35萬(wan) 張,實現企業(ye) 退休人員基本養(yang) 老金待遇17連漲。2021年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達4.7,首次降至5以下,市區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62.7%,成功退出全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後20位,在全省率先消除省控河流劣V類水體(ti) 。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1.7%,500平方米以上公園達到1086處,建成“千園之城”,重點泉群連續18年保持噴湧。城市治理效能明顯提升,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連續4年蟬聯省會(hui) 和副省級城市年度測評第1名,成功入選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責編:劉穎婕、邢曼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