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重要實證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 宋喜群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甘肅武威唐代吐穀渾王族墓葬群入選,成為(wei) 全國關(guan) 注的焦點。
自清朝末年武威吐穀渾墓葬群被人發現開始,考古界陸續對其進行勘探發掘研究,截至20世紀90年代,墓葬群已出土墓誌九合,各類珍貴文物數百件。
2019年,項目組發掘了吐穀渾喜王慕容智墓,該墓位於(yu) 武威市天祝縣祁連鎮岔山村所在的山頂之上,東(dong) 距青咀灣、喇嘛灣墓群約15公裏,是目前發現唯一保存完整的吐穀渾王族墓葬,為(wei) 研究後期吐穀渾王族譜係、葬製葬俗等相關(guan) 問題提供了重要材料。
2020年,吐穀渾考古項目組對慕容智墓出土文物進行了保護修複,並對出土棺木進行了實驗室清理。慕容智墓棺木保存完整,墓主身著朝服,頭枕雞鳴枕,挽髻,戴襆頭,頭套金質下頜托,麵罩絲(si) 織覆麵,腰束嵌金蹀躞帶。身前放置象牙笏板,蓋絲(si) 質斂衾。身旁放置盤、碗、勺、胡瓶等金銀餐飲器具,筆、墨、紙等文房用具,漆奩、銅鏡及鏡衣、粉盒、木梳、骨簪等梳妝用具,嵌金匕首、豹皮弓韜、貼金花漆木胡祿、箭等武器裝備。
“從(cong) 慕容智墓葬形製、隨葬品,特別是從(cong) 其所穿金帶紫袍、貼身隨葬的筆墨紙、象牙笏板、豹皮弓韜等看,可以說是唐初三品大員的標配。”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吐穀渾考古項目負責人陳國科說,慕容智墓葬以唐代葬製為(wei) 主,兼有吐穀渾、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顯示了我國絲(si) 綢之路沿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進程,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格局的重要實證。
此外,慕容智墓誌左側(ce) 麵刻有兩(liang) 列利用漢字偏旁部首合成的文字,初步判斷為(wei) 吐穀渾本民族文字。“從(cong) 筆畫、結構、書(shu) 寫(xie) 特點來看,這是一種較為(wei) 成熟的文字。研究認為(wei) 它是類似於(yu) 契丹文字但又早於(yu) 契丹文的吐穀渾本民族文字,這是目前發現的依據漢字所創造的年代最早的遊牧民族文字。”陳國科說。
自1915年弘化公主墓誌發現以來,武威南山地區已有多座吐穀渾王族墓葬及墓誌被發現,主要集中在青咀灣、喇嘛灣一帶。墓誌記載歸葬地多為(wei) “陽暉穀”,所以這一區域也被稱為(wei) “陽暉穀陵區”。這是2019年之前,學界對武威南山吐穀渾王族墓葬群的整體(ti) 認識。
2019年新出土的慕容智墓誌顯示,慕容智去世後,按照禮製於(yu) “其年九月五日遷葬於(yu) 大可汗陵”。“‘大可汗陵’在武威已出土的吐穀渾王族墓誌中係首次提及,這一信息直接衝(chong) 擊了近百年來學界認為(wei) 的‘陽暉穀’是武威吐穀渾王族陵區的固有認識,可以說為(wei) 吐穀渾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和契機。”陳國科說。
根據慕容智墓的位置、相關(guan) 史料記載,對照出土文獻,專(zhuan) 家判斷在武威南山地區,除了“陽暉穀”陵區之外,還存在著一個(ge) “大可汗陵”區。
為(wei) 了尋找“大可汗陵”,項目組對武威南山區南營水庫以西、冰溝河與(yu) 大水河流域約400平方公裏的範圍進行了係統考古調查,確認吐穀渾王族墓葬共計23座。
此次勘察廓清了武威吐穀渾王族墓葬群的基本布局,墓葬群可初步分為(wei) 以慕容智墓為(wei) 代表的岔山村區(“大可汗陵”區)、以弘化公主和慕容忠墓為(wei) 代表的青咀-喇嘛灣區(“陽暉穀”陵區)和以黨(dang) 氏墓為(wei) 代表的長嶺-馬場灘區(“白楊山”陵區)三大陵區。
2021年,項目組對新發現的長嶺-馬場灘區3座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出土隨葬品290餘(yu) 件。從(cong) 馬場灘M2出土的開元二十七年(739年)《馮(feng) 翊郡太夫人黨(dang) 氏墓誌》可知,該處墓群為(wei) 唐早中期吐穀渾蓬子氏家族墓地。
“我們(men) 根據現有材料推測,這三座墓葬的墓主人可能都屬於(yu) 吐穀渾蓬子氏家族成員,存在親(qin) 屬關(guan) 係。無論在吐穀渾國內(nei) 還是歸唐以後,蓬子氏族都是吐穀渾民族內(nei) 部很有名望的氏族,其氏族首領大多官居高位,身份顯赫,整個(ge) 氏族也為(wei) 當地的政治經濟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陳國科說。
“墓主人身份的確認能夠為(wei) 吐穀渾民族內(nei) 部構成,以及吐穀渾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構建所起到的貢獻等曆史謎團的解答,提供更為(wei) 確切的史實依據。”陳國科表示,“蓬子氏家族墓地的發現之所以重要,是提醒我們(men) 還可能有更多吐穀渾氏族的墓地廣泛分布於(yu) 周邊,在等待我們(men) 做更為(wei) 詳細的工作來闡明其布局特征。”
陳國科介紹,接下來項目組會(hui) 以三個(ge) 陵區為(wei) 基礎,力求確認“大可汗陵”的具體(ti) 位置,通過選擇性的發掘,進一步豐(feng) 富吐穀渾王族墓葬群的文化內(nei) 涵,此外還將擴大考古調查及勘探範圍,爭(zheng) 取厘清整個(ge) 陵區的分布狀態及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guan) 係。“我們(men) 也在持續進行出土文物的保護修複及考古資料的整理研究工作,爭(zheng) 取高質量完成文物修複,盡快公布考古報告。”陳國科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