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數字化 這家民企如何用小身軀撐起大產業?
浩繁典籍 傳(chuan) 學皆有“數”
【《中國新聞》報記者張樂(le) 報道】近年來,在國家聚焦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發展方向的指引下,民營企業(ye) 走上了更加明確的發展道路,練就“獨門絕技”,沉澱出屬於(yu) 自身的社會(hui) 價(jia) 值。
在北京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名單中,有一家這樣的企業(ye) ,規模不大,產(chan) 品用戶卻不乏美國、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重量級學術機構。其聚焦古籍數字化領域,從(cong) 拓荒到深耕,小身軀如何撐起了大事業(ye) ?
特殊而權威 企業(ye) “逆向”服務於(yu) 學術
春和景明之時,記者走進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一座古色古香的園林建築裏,鳥兒(er) 啾啾,一案,三四盞茶……一場有關(guan) 古籍數字化的交談緩緩推進,話題聚焦於(yu) 主角——“國學時代”,一家專(zhuan) 注於(yu) 古籍大數據服務、2022 年入列北京市“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的民企。總經理汪曉京坦言,從(cong) 企業(ye) “逆向”服務於(yu) 學術角度看,同行中,國學時代是一個(ge) 特殊的存在。
20年前,數字化革命萌芽期,剛剛誕生的國學時代闖入清冷領域,支柱其間,祈以盈尺之地,激昂文化之興(xing) 。
今年4月11日,兩(liang) 辦發布《關(guan) 於(yu) 推進新時代古籍工作的意見》,古籍的研究、保護和利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國學時代如何保持特殊性和權威性,並走在前列?汪曉京打開主打產(chan) 品《國學寶典》古籍數據庫示範:關(guan) 於(yu) “清明”,多類查詢端口提供的介紹中,“鬥指丁”“鬥指乙”等說法不一,何為(wei) 正解?在《國學寶典》查詢窗口中輸入關(guan) 鍵詞。短短數秒,《四診抉微》《藝文類聚》《太平禦覽》《遵生八箋》四本古籍文獻中的解說依時間順序一一陳列,原文都提到“鬥指乙為(wei) 清明”。
“將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當代科技相結合,讓古籍從(cong) 宮廷台閣走向大眾(zhong) 。”在汪曉京看來,這是《國學寶典》的生命力所在。
打開用戶地圖,美國國會(hui) 圖書(shu) 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德國國立圖書(shu) 館等海外學術機構都是《國學寶典》授權用戶。
知名學者許嘉璐一直是《國學寶典》顧問委員會(hui) 主任,他概括這部“寶典”的特色:一為(wei) “多”,收錄古籍量大,二為(wei) “便”,查詢便捷,三為(wei) “佳”,質量較好。
如何解鎖古籍?“寶典”成“數字化秘鑰”
作為(wei) 中國三大古籍數據庫之一,“國學寶典”名字的由來,離不開《國學寶典》創始人、首都師範大學電子文獻研究所所長尹小林和現任華東(dong) 師範大學圖書(shu) 館館長胡曉明的一次交集。
1999年,尹小林在電腦上展示了一個(ge) 古籍數據庫,數千萬(wan) 字古籍,幾秒鍾功夫,可以檢索到任何一個(ge) 字詞,這給了經常需要窮經皓首於(yu) 各類書(shu) 籍中,因查找求證古籍數據而頭昏眼花的胡曉明以極大震撼,“國學寶典”一詞脫口而出,沿用至今。
作為(wei) 全國第一個(ge) 大型中華古籍全文檢索數據庫,收錄先秦至清末兩(liang) 千多年間傳(chuan) 世典籍,從(cong) 最 初的一千種成長為(wei) 今天的一萬(wan) 種,總字數逾22億(yi) 字,目前仍以每年1至2億(yi) 字的速度擴充、優(you) 化和升級。數據庫全麵經過標點整理,適用於(yu) 互聯網及移動終端,同時衍生出古籍自動標點、自動比對、自動排版等多項核心技術。
2022年2月22日,在《國學寶典》2.0 版上線啟動現場,尹小林將《國學寶典》比作一艘文化航母,其龐大的體(ti) 量規模、豐(feng) 富的文化內(nei) 涵搭載領先的時代技術,其聚合將深刻改變傳(chuan) 統學術的研究方法和方向。
沉浸式體(ti) 驗傳(chuan) 統文化 “數字國學館”寫(xie) 千秋
在國學時代的陳列室,一排排書(shu) 架上,整齊擺放著《十三經注疏》《二十四史》《本草綱目全圖》等明、清古籍刻本,泛黃的書(shu) 頁裏流淌著悠遠沉靜的曆史故事。
背倚浩瀚的經典古籍,“數字國學館”讓“始於(yu) 經典 達於(yu) 博雅”的設計理念走進現實,成為(wei) 國學時代又一經典之筆。“我們(men) 這裏春夏秋冬四季景異,是天然的傳(chuan) 統文化傳(chuan) 播之地,在 800 平方米的國學館空間,選一段經典,來一段沉浸式體(ti) 驗,傳(chuan) 學在自然而然中發生。”汪曉京表示。
談及時下一些對“國學”的誤讀,汪曉京表示,良莠不齊之時,更需正本清源,讓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良效地傳(chuan) 播,“不入主流難成一流”,而經典就是傳(chuan) 播鏈中的源頭活水。
如今,由國學時代提供“一站式國學教育解決(jue) 方案”的數字國學館已走入大中小學校園,致力於(yu) “讓經典嵌入學生腦子裏”。
2018 年,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占地 1500平方米的數字國學館開館,分“四部、六藝、二館、一廊”等十三個(ge) 主題空間。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內(nei) ,數字國學館幾經易址,但仍“落子重地”。在這裏,有“國學 + 生活”“國學+ 科技”“國學 + 師德”,逐步探索出一條傳(chuan) 統文化教育的生活化、科學化和現代化之路。
首都師範大學附屬麗(li) 澤中學、天津工業(ye) 大學、河南建築職業(ye) 技術學院等學校的數字國學館也先後建成使用,並迎來湖南、內(nei) 蒙古等全國多地,以及德國、澳大利亞(ya) 等海外研學者和傳(chuan) 播者。
2020年,數字國學館成為(wei) 國家文化教育扶貧項目,走進鄉(xiang) 村。項目首期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實施,其中夏河縣數字國學館麵積108平方米,合作市數字國學館麵積143平方米。2021年加大鄉(xiang) 村文化振興(xing) 項目扶持力度,先後在海南省保亭縣、海南省五指山市、內(nei) 蒙古卓資縣、西藏尼瑪縣等地陸續創建數字國學館。
談及數字國學館的價(jia) 值,曾赴甘肅甘南提供“衣冠上國禮儀(yi) 之邦”傳(chuan) 統文化示範課的汪曉很動容,“山區孩子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渴望,從(cong) 眼神、動作中能深切感受到”。
“不徐不疾,致力於(yu) 讓下一代中國人更優(you) 秀更優(you) 雅,是國學時代人的使命。”談及企業(ye) 20年的堅持,汪曉京一言蔽之: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