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成長的煩惱”如何解
【專(zhuan) 家訪談】
新能源汽車“成長的煩惱”如何解
——訪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進華
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ya) 奇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呈高速增長態勢。然而,新能源汽車發展中還麵臨(lin) 一些“成長的煩惱”。哪些“短板”亟須補齊?如何穩定發展態勢?對此,記者專(zhuan) 訪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hui) 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shu) 長張進華。
記者:汽車生產(chan) 產(chan) 業(ye) 鏈長、關(guan) 聯度高,容易引發連鎖效應。目前,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中還存在哪些“短板”?
張進華:汽車產(chan) 業(ye) 鏈長、帶動性強,這是汽車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國民經濟支柱產(chan) 業(ye) 的重要基礎。但由於(yu) 國內(nei) 工業(ye) 基礎仍較薄弱,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還麵臨(lin) 眾(zhong) 多“短板”。在轉型升級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麵臨(lin) 的短板環節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關(guan) 鍵係統方麵,燃料電池用高速空壓機、氫氣循環泵等長期被美日德等國外企業(ye) 壟斷。關(guan) 鍵材料方麵,高端GCr15鋼、高性能橡膠等高端基礎材料仍主要依賴進口。高精度傳(chuan) 感器方麵,自動駕駛涉及的車載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高精度傳(chuan) 感器被國外企業(ye) 壟斷。芯片方麵,我國90%以上芯片依賴進口,一些芯片基礎IP、高端芯片製造工藝等主要依賴國外授權。車載操作係統方麵,車控操作係統技術體(ti) 係主要由部分國外企業(ye) 主導並形成標準,存在“卡脖子”現象。開發工具鏈方麵,汽車開發類工具基本由美日歐提供,市場占有率在95%以上。
記者:近期,動力電池價(jia) 格上漲、供給不足,對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影響。電池供應難題應如何緩解?
張進華:近期動力電池原材料價(jia) 格大幅上漲,對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鏈造成較大衝(chong) 擊,並且由於(yu) 價(jia) 格漲幅較大,已由電池企業(ye) 傳(chuan) 導到了整車終端消費價(jia) 格上,引起了行業(ye) 內(nei) 的廣泛關(guan) 注和普遍擔憂。
為(wei) 緩解電池供應難題,保持我國動力電池及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的先發優(you) 勢,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並實現高質量發展,建議一是盡快研究建立關(guan) 鍵原材料市場調節機製。將動力電池關(guan) 鍵原材料納入國家戰略性資源儲(chu) 備,鼓勵企業(ye) 加大關(guan) 鍵資源的投資並購力度,加大對鋰資源豐(feng) 富地區的勘探和開發力度。同時研究建立關(guan) 鍵原材料價(jia) 格監測和分析機製,加強市場供給調節。
二是強化電池原材料市場及金融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查處力度。加強對動力電池原材料市場監管力度,對違法經營、囤積居奇的企業(ye) 通過約談、調研、通報等方式對其進行勸導和警告;同時加強金融監管,打擊哄抬物價(jia) 、資本惡意炒作等行為(wei) ,促進市場回歸正常秩序。
三是加強動力電池高效循環,做好原材料資源的本土化回收利用。加快構建動力電池回收體(ti) 係,鼓勵企業(ye) 開展動力電池再生利用技術創新及示範應用,保障回收資源的本土化利用。
記者:近年來,許多業(ye) 內(nei) 人士對新能源汽車產(chan) 能過剩表達了擔憂。您認為(wei) ,應如何推動產(chan) 能合理配置?
張進華:過去十年,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吸引了一批新勢力企業(ye) 布局進入,激發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推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總體(ti) 創新能力的提升,加速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化進程。但部分企業(ye) 在產(chan) 業(ye) 化建設過程中,也出現了對市場盲目樂(le) 觀,規劃產(chan) 能誇大、實際銷售不及預期,少數企業(ye) 甚至不能正常運營,導致部分行業(ye) 專(zhuan) 家開始擔憂產(chan) 能過剩的問題。
但總體(ti) 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高端優(you) 勢產(chan) 能仍處於(yu) 緊缺狀態,低端產(chan) 能出現一定的過剩情況。為(wei) 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保持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一方麵要大力推動優(you) 勢企業(ye) 的兼並重組,另一方麵要鼓勵委托加工等產(chan) 業(ye) 管理模式,提高存量資源利用率,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chan) 業(ye) 格局。同時,要鼓勵重點地區依托現有產(chan) 能發展新能源汽車,確保項目建設規範有序。整車企業(ye) 要依托現有生產(chan) 基地繼續發展,在現有基地達到合理規模之前,不再新增產(chan) 能布點。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在全球範圍內(nei) 已形成一定先發優(you) 勢,在新能源汽車全麵市場化進程加速時期,保障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安全運行,杜絕重大安全事故仍是當前行業(ye) 發展的首要任務,全行業(ye) 都需要不斷提高認識,高度重視安全技術創新,保障產(chan) 業(ye) 健康持續發展。
記者:新能源汽車在助力“雙碳”目標中,將如何發揮作用?
張進華:交通領域碳減排對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yi) ,發展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wei) 全球汽車產(chan) 業(ye) 的一致行動。新能源汽車在帶動汽車領域技術動力電動化、能源低碳化、係統智能化轉型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交通領域全麵電動化,促進交通和能源產(chan) 業(ye) 相互融合,實現一體(ti) 化發展。
新能源汽車將助力我國汽車產(chan) 業(ye) 綠色低碳發展,推動汽車跨界融合技術加速推進,加快我國氫能源體(ti) 係建設,重塑產(chan) 業(ye) 新生態。
數據
今年1至3月,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分別達129.3萬(wan) 輛和125.7萬(wan) 輛,同比增長均為(wei) 1.4倍,市場占有率達19.3%。
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891.5萬(wan) 輛,占汽車總量的2.90%。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724.5萬(wan) 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81.27%。
今年一季度,新注冊(ce) 登記新能源汽車111萬(wan) 輛,占新注冊(ce) 登記汽車總量的16.91%,同比增加64.4萬(wan) 輛,增長138.20%,呈高速增長態勢。
(姚亞(ya) 奇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