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者——築夢冬奧的“硬核力量”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電場館建設是辦好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的重中之重,也是支撐盛會(hui) 如期順利舉(ju) 辦的硬件基礎。7年來,發揚工匠精神,打造巧奪天工、世界一流的場館設施的建設者,是築夢冬奧的“硬核力量”。
在4月8日舉(ju) 行的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大量建設者群體(ti) 和代表榮獲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突出貢獻集體(ti) ”“突出貢獻個(ge) 人”稱號。在異常困難情況下推進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籌備工作,建設者向黨(dang) 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回首7年冬奧路,硬件設施建設先行。
冬奧場館建設標準高、難度大、周期短。北控集團董事長田振清記得,延慶賽區起初是一個(ge) 無路、無水、無電、無通信的“四無”山區,數萬(wan) 名建設者夜以繼日拚搏奮戰,湧現出雲(yun) 端上的“騾馬隊”、生命相托的“夫妻井”等感人故事,最終成就“雪飛燕”“雪遊龍”等一批驚豔世界的一流場館。
回首艱苦推進期,疫情等挑戰接踵而至。
大量冬奧場館我國沒有設計、建設經驗,疫情挑戰更讓工程推進變得難上加難。北京市重大項目辦副主任丁建明的工作足跡踏遍北京賽區、延慶賽區的每一處競賽場館、主要非競賽場館和臨(lin) 時設施,統籌協調55項首都冬奧工程,實現全部8個(ge) 競賽場館提前1年交付,主要配套基礎設施提前2年完工投用。
回首賽時保障難,大事小情必作於(yu) 細。
為(wei) 確保北京冬奧會(hui) 、冬殘奧會(hui) 開閉幕式和20多次聯排彩排供電萬(wan) 無一失,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的保電人員將國家體(ti) 育場“鳥巢”電力設施的11830顆螺絲(si) 全部擰緊3遍。依托北京冬奧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台,所有場館全部電氣設備的電氣量、機械量、環境量、監測量做到“四維感知”,成為(wei) 供電保障的“千裏眼”“順風耳”。
不計得失,默默耕耘,全力以赴。
一些建設者完成賽前建設任務,帶著不舍奔赴新的建設戰線;一些建設者參與(yu) 賽時保障,在閉環內(nei) 外舍家忘我、奮戰數月;一些建設者至今堅守在場館,積極謀劃、接續奮鬥,要管理好、運用好北京冬奧遺產(chan) ……
7年,建設者長了年紀,很多人多了皺紋白發,也多了自信篤定。這段經曆足夠榮耀:北京2022,我是建設者!
記者:張驍、姬燁、王璐、李欣瑩、黃愛萍
編輯:劉寧、吳博文、肖世堯、張月(實習(x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