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誰在縱容影視營銷號胡說

發布時間:2022-04-18 16:10:00來源: 大眾日報

  最近,幾部國產(chan) 劇的熱播,讓一些影視營銷號又發現了新的商機:“展翔臨(lin) 終曝光小老虎身份,馮(feng) 曉琴徹底與(yu) 顧家斷絕關(guan) 係”“《開端》沒看夠?外賣小哥陷入循環,每次重開隻為(wei) 拯救無辜生命”“外賣小哥開掛神存在,一張紙條驚呆肖鶴雲(yun) ”……“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視頻標題充斥了某個(ge) 以“開眼界、長知識”為(wei) 宣傳(chuan) 語的視頻網站的推薦邊欄,有的視頻點讚幾萬(wan) ,評論區卻一片嘩然,質疑博主胡說八道,也有部分網友將信將疑,對狗血劇情產(chan) 生代入感。

  影視營銷號借解說影視劇之名胡說,以實現背後變現,在短視頻平台,這種現象已有“野火燒不盡”之勢,其常規做法是:緊跟影視劇的熱門關(guan) 注內(nei) 容,對隱匿性發展線索進行不合理預言和猜測,甚至杜撰出無厘頭的主線劇情吸引眼球。

  當批量生產(chan) 低質視頻成為(wei) 可能,營銷號以胡說暗度陳倉(cang) 形成海量內(nei) 容,對短視頻內(nei) 容生態產(chan) 生的負麵影響不可低估。

  每天批量300個(ge) 視頻,

  “黑紅也是紅”

  “多年後,周秉昆出獄,他在整理周楠遺物時發現一本日記,這份遺物曝光了周楠的身世,周楠在見到水自流的第一眼就恍然大悟,因為(wei) 自己和駱士賓的長相沒有任何相似之處,不管是智商還是氣質都和水自流如出一轍……”這段來自視頻主“素手挽清風z”的解說令記者大跌眼鏡。《人世間》全集播放完畢,人物結局早已塵埃落定,通過拚接影視素材自創情節依舊有市場,視頻一經放出便獲得萬(wan) 次瀏覽量,穩收人氣。即便評論區已令不少用戶反感,但視頻主信奉“黑紅也是紅”,“魔爪”同樣伸向了其他熱門影視劇。

  記者順藤摸瓜,發現此類營銷形式並非個(ge) 例,相同或相似的視頻文案常常經由不同營銷號複製轉發,並由此形成傳(chuan) 播矩陣,擠占用戶眼球。以“素手挽清風z”為(wei) 基點,該視頻平台在推薦邊欄介紹了“詩酒醉年華”“人間驚鴻客z”“天天追大劇”等視頻主的短視頻,套路十分明顯——采用機器人語音進行旁白介紹,時長在三分鍾至十分鍾不等;前半段往往引入正劇主線劇情,觀眾(zhong) 放鬆警惕之後,便開始鼓勵觀眾(zhong) 對其作品進行轉評讚,後半段視頻內(nei) 容瘋狂灌水,杜撰狗血內(nei) 容,營造出劇透的繁榮景象;經常出現視頻畫麵與(yu) 旁白內(nei) 容不協調,以至於(yu) 網友評價(jia) “通篇在講曲書(shu) 記,畫麵上卻不見曲書(shu) 記人影”。

  而究其音畫不同步的背後緣由,正在於(yu) 某些聲稱原創的視頻內(nei) 容可能並非視頻主的手筆。記者在某購物網站發現,部分商家號稱“每天批量300個(ge) 視頻”,推出影視號孵化一條龍服務:打著教程學習(xi) 的旗號,預先提供剪輯好的素材和解說劇本。而某些視頻製作網站還可以根據需求去水印、改ID,對視頻進行消重處理。前者為(wei) 視頻主製作低質視頻降低了人力成本,後者則是企圖規避版權糾紛,為(wei) 這些低質視頻的批量化生產(chan) 提供便利,也為(wei) 它們(men) 在網絡空間大行其道提供了可能性。

  值得警惕的是,有用戶反饋,這些歪評、胡說的範圍早已不限於(yu) 影視節目。一些營銷號為(wei) 了迎合觀眾(zhong) 的獵奇心理,將“魔爪”伸及曆史、科學、教育領域,從(cong) “三國第一罪人諸葛亮”到“大智若愚的劉禪”,從(cong) “二次燒水會(hui) 致癌”到“吃麵太多人會(hui) 變笨”,愚弄大眾(zhong) ,誤導青年。“打著科普的名號,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扯著自己瞎編的內(nei) 容,關(guan) 鍵是還有人當真……”網友早已對這類營銷號的惡俗行為(wei) 避之不及,無奈“按下葫蘆浮起瓢”,舉(ju) 報的速度往往趕不上其批量生產(chan) 的速度。

  解說變胡說,

  二次創作的畫風如何不歪?

  有學者總結,短視頻的流量轉化方式遵循“內(nei) 容生產(chan) —流量收割—流量轉化”的基本原則。毋庸置疑,流量的確是短視頻平台衡量作品價(jia) 值的重要標準。所以,營銷號胡說的目的很明顯,毫無底線地蹭流量,搬運內(nei) 容來批量做號,以達到曝光、引流、養(yang) 號甚至是賣號的目的,最後坐享其成變現,在平台的規則之外肆意遊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15年視頻博主穀阿莫在互聯網上走紅,引發了現象級的影視作品解說浪潮,與(yu) 之伴隨的是短視頻二次創作的版權爭(zheng) 議。穀阿莫“五分鍾看完一部電影”係列吸引近千萬(wan) 粉絲(si) ,但這一行為(wei) 侵犯了電影出版方的著作權,被5家公司告上法庭,最終穀阿莫被判賠償(chang) 數百萬(wan) 元,並公開發文道歉。

  反麵案例層出不窮,卻並不影響短視頻二次創作的繁榮。影視解說分化出不同的路徑:通過概述內(nei) 容以滿足觀眾(zhong) 的代償(chang) 心理、以幽默的評述使影視藝術變得通俗易懂。利用短視頻媒介簡短、便利的優(you) 勢帶領觀眾(zhong) 迅速進入影視世界,在語言掃射中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最大的爽感、滿足觀眾(zhong) 惰性,這類視頻在短視頻平台獲得極高的流量。

  2021年,多家協會(hui) 、視頻平台及影視公司發布聯合聲明,堅決(jue) 反對影視解說的“拿來主義(yi) ”。盡管穀阿莫們(men) 頻頻遭到社會(hui) 各界人士的抨擊,他們(men) 依舊樂(le) 此不疲地進行搬運創作,最大的原因便是有利可圖,比如穀阿莫本人就靠解說在各大平台賺取利潤。

  仔細分析,影視營銷號胡說的根源在於(yu) ,穀阿莫們(men) 即便侵權,但其中巨大的利益讓他們(men) 全然忘記短視頻製作和傳(chuan) 播應該自覺恪守的邊界,由此助長了短視頻平台二次創作的歪風邪氣,暗自滋生出一條灰色產(chan) 業(ye) 鏈。有業(ye) 內(nei) 人士接受采訪時表示,“由於(yu) 長短視頻的版權之爭(zheng) ,影視營銷號的生意難做,才會(hui) 毫無底線地蹭流量,隨後轉型直播帶貨、團購促銷”。

  在此之前,某些視頻博主為(wei) 了保證自己的商業(ye) 價(jia) 值,在製作視頻時往往會(hui) 對影視作品中的部分內(nei) 容進行過度解讀,製造出熱點話題,觀眾(zhong) 如果不“親(qin) 臨(lin) ”故事現場,就很容易陷入博主設置的陷阱之中,成為(wei) 被其主觀評價(jia) 捆綁的人質,這種經由過度加工的二次創作行為(wei) ,加劇了媒介傳(chuan) 播內(nei) 容的多重碎片化。而如今,影視營銷號的胡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為(wei) 了博取視頻流量,根據熱播劇的播出節奏堂而皇之捏造出子虛烏(wu) 有的劇情內(nei) 容,冠之以狗血吸睛的標題吸引觀眾(zhong) ,解說徹底變胡說,長此以往二次創作的畫風如何不歪?

  無底線追逐流量的行為(wei)

  不可縱容

  影視營銷號胡說的危害很明顯,侵權之外,勢必會(hui) 對原作的市場評價(jia) 造成不良影響。嘩眾(zhong) 取寵、擾亂(luan) 是非的內(nei) 容,如果形成聲勢,便會(hui) 影響觀眾(zhong) 判斷、傳(chuan) 播錯誤知識,產(chan) 生錯誤的輿論導向。

  那為(wei) 何這些低質弱智的影視營銷號能夠在互聯網平台上獲得這麽(me) 大的關(guan) 注?隨著自媒體(ti) 平台運營模式的不斷更新,視頻博主的短視頻內(nei) 容和經濟效益緊密相連,這些平台為(wei) 視頻主聚集了規模化的觀眾(zhong) 群體(ti) ,而一直以來門檻較低的影視解說類視頻製作則成為(wei) 部分新興(xing) 視頻主引流的主要手段之一。

  這些“張口就來”的影視營銷號如此猖獗,與(yu) 觀眾(zhong) 的關(guan) 注取向深深相關(guan) ,這也是影視營銷號的底氣所在。從(cong) 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些觀眾(zhong) 並非關(guan) 注影視內(nei) 容的真相,對營銷號的胡謅內(nei) 容直接“打假”“求證”的更是少數。“我們(men) 隻是希望在觀看的過程中獲得爽感,釋放壓力,而且,人的視覺對於(yu) 新鮮、非正常、奇特的物象信息的感知是主動的、積極的。”一位短視頻用戶表示。營銷號抓住了觀眾(zhong) 這類獵奇心理,用唬人的標題來抓住觀眾(zhong) 的眼球,用低俗的內(nei) 容來吸引受眾(zhong) ,稍不注意,人們(men) 就很容易掉進營銷號設置的陷阱之中。

  眾(zhong) 所周知,短視頻的核心價(jia) 值在於(yu) 內(nei) 容,優(you) 質內(nei) 容是短視頻行業(ye) 能夠欣欣向榮的基礎。但營銷號劣質內(nei) 容的長期活躍,於(yu) 短視頻平台而言無異於(yu) 自損八百。究其原因,與(yu) 平台的監管失職脫不了幹係。內(nei) 容人工審核的缺位直接導致了營銷號猖狂進行灌水、造謠、傳(chuan) 謠行為(wei) ,而短視頻平台由於(yu) 未能建起有效的版權過濾審核機製,導致影視營銷號搬運易,原創博主維權難。觀眾(zhong) 與(yu) 原創者發現營銷號抄襲行為(wei) 之後,需進行一係列的舉(ju) 報、申請、撤銷等複雜措施,平台才勒令營銷號刪除視頻,嚴(yan) 重影響了短視頻行業(ye) 的健康發展。

  根據《社會(hui) 人口特征、媒介接觸行為(wei) 與(yu) 版權保護意識——基於(yu) 二次創作類短視頻的調查》,麵對版權糾紛的處理,有38%的人表示會(hui) 撤掉相關(guan) 視頻,31%的人選擇私下協商,16%的人則不予理睬,剩下的人表示會(hui) 考慮通過法律途徑解決(jue) 。由此可見,原劇方很少主動維權,追究二次創作類短視頻製作者的責任,放任了影視營銷號的惡意侵權。

  需要明確的是,不管競爭(zheng) 環境如何激烈,影視營銷號無底線追逐流量的行為(wei) 堅決(jue) 不能縱容。2021年,中宣部、國家網信辦、廣電總局出台30多個(ge) 涉短視頻監管的規範性文件,為(wei) 廓清文娛領域風氣,建立良好的短視頻網絡生態提供了政策支持。打擊影視營銷號的胡說亂(luan) 象任重而道遠,需要網民、平台與(yu) 劇方的共同參與(yu) ,隻有在多方的協調努力之下,才能建設起優(you) 質、健康、良性的短視頻發展空間,還網民一方清朗天地。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