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派引領審美新風尚
【影視銳評】
作者:胡疆鋒(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
繼在央視一套播出時打破多項收視紀錄後,現實題材電視劇《人世間》近期在央視八套、江蘇衛視重播,仍屢屢拿下收視率排名第一的成績,形成了“一家老少追重播”的奇特文化景象。有意思的是,關(guan) 於(yu) 該劇,人們(men) 談論最多的話題,不是劇中某個(ge) 角色的逆天顏值,也不是某個(ge) 場景的精致養(yang) 眼,而是老戲骨的精彩表演和實力展示,是“光字片”居民所經曆的人間悲歡,是周家三代人從(cong) 未泯滅的溫情和善良,是小人物在曆史巨變中秉持的家國情懷。簡言之,觀眾(zhong) 追的不是顏值而是價(jia) 值!
這種審美取向的變化,不由得讓人聯想到2019年在北京舉(ju) 行的一次國際論壇。當時一位發言者語出驚人:“顏值就是生產(chan) 力!”言罷,很多人為(wei) 之喝彩,認為(wei) 他道出了高顏值在這個(ge) “看臉時代”的重要性,也和一些“顏控”語錄遙相呼應,比如“顏值即正義(yi) ”“長得好看的才叫吃貨,長得醜(chou) 的那叫飯桶”,等等。在影視行業(ye) 中,高顏值更受關(guan) 注,有媒體(ti) 宣稱“顏值劇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似乎影視劇如果沒有偶像參演,沒有高顏值,就不能吸睛,難以吸金,從(cong) 而失去了市場號召力。文娛領域屢遭詬病的流量至上、天價(jia) 片酬等亂(luan) 象也與(yu) 此觀念直接相關(guan) 。
這種“顏值有理說”看似言之有理,但其實很難經得住推敲。從(cong) 審美的角度看,長得好看、顏值在線確實是優(you) 勢。高顏值是恰到好處的標準,是合乎尺度的形式,讓人賞心悅目,不會(hui) 產(chan) 生不安與(yu) 恐懼。在互聯網的加持下,長相甜野的丁真一夜爆紅,英姿颯爽的昭蘇縣騎馬女縣長火到國外,高顏值在求職、就業(ye) 、產(chan) 品推廣過程中產(chan) 生溢價(jia) 效應,中國成為(wei) 全球第二大醫美市場,顏值經濟日益繁榮……這些變化都源於(yu) 人們(men) 對高顏值的向往、追求和肯定,本無可非議。不過,看顏值畢竟隻是審美的開始,“好美”終究不是“美好”。根據李澤厚先生《美學四講》的觀點,審美能力(趣味、觀念、理想)的形態分為(wei) 三個(ge) 層次,分別是悅耳悅目(感觀審美)、悅心悅意(心靈審美)、悅誌悅神(崇高審美)。高顏值能滿足感官審美,讓人一飽眼福,但未必能滿足心意和誌神層麵的審美需求,後者要通過有限的、偶然的、具體(ti) 的訴諸感官視聽的形象領悟到無限的、內(nei) 在的、更深遠的內(nei) 容,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也是整個(ge) 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先哲們(men) 說,“凡外重者內(nei) 拙”,“容貌、態度、進退、趨行,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庸眾(zhong) 而野”。這些論述都將審美標準指向了超越顏值的內(nei) 容和價(jia) 值——隻有豐(feng) 盈厚重的內(nei) 涵和情懷才是影視劇真正的“顏值擔當”。
從(cong) 當下影視作品的創作和接受看,特別是文娛領域綜合治理工作、“清朗”行動開展之前,可以發現很多影視劇,尤其是仙俠(xia) 劇、抗日劇、諜戰劇、甜寵劇等,一度都刮起了“顏值風”,整個(ge) 劇組顏值爆表,小鮮肉小仙女雲(yun) 集。不過,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再多的光鮮亮麗(li) 也無法遮蔽作品本身的硬傷(shang) :有的劇中人物形象“養(yang) 眼”到了辣眼睛的程度,如抗日戰士妝容精致、抹發膠、打耳洞、穿超短裙等;故事邏輯混亂(luan) ,事件懸浮,情感虛假,甚至出現了“按地位、按財產(chan) 分配顏值,按顏值分配道德和未來”的荒唐局麵。這些作品脫離了現實和人民的大地,脫離了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變成了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即使獲得了不錯的市場成績,登上了熱搜榜,但口碑卻慘不忍睹。
與(yu) 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影視劇無意拚顏值,滿懷誠意和敬畏,耐心地講好每一個(ge) 故事,用紮實的劇本、精心的製作獲得了口碑和市場的雙贏。2021年中國最火的電影《你好,李煥英》最打動觀眾(zhong) 的,不是俊男靚女,而是最普通不過的母女真情和彼此成全、相互奉獻的精神;勇奪中國影史票房總冠軍(jun) 的《長津湖》最震撼人心的,是抗美援朝的誌願軍(jun) 戰士們(men) 對戰爭(zheng) 正義(yi) 性的樸素理解,是他們(men) 視死如歸、征服極限的鋼鐵意誌,是其中的曆史深度和情感厚度;電視劇《裝台》塑造了從(cong) 事幕後舞台搭建的裝台工人群像,他們(men) 雖然其貌不揚,普通平凡,卻具有“不懼碾壓的鮮活”和令人尊重的責任擔當;《山海情》中,在黃土高原的塵土掩映下,演員的顏值已不再是焦點,馬得福和水花們(men) 的忍辱負重、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才是該劇最大的亮點;《覺醒年代》最出彩的也不是偶像明星的風采,而是激情飛揚的熱血青年共同繪製的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這些精品佳作肯定了人的本質力量,維護了人和社會(hui) 的尊嚴(yan) ,讓觀眾(zhong) 聽到了痛苦心靈的回聲和“黑夜中的嗚咽與(yu) 怒吼”,銘記著“人的曾經的存在”,見證著曆史必然的命運力量,最終也用質量獲得了流量,用品質吸引了關(guan) 注,用價(jia) 值鑄就了豐(feng) 碑。
這些文藝作品的得失成敗和當代審美主潮都在提醒著我們(men) :對行業(ye) 而言,顏值固然是生產(chan) 力,但並非第一生產(chan) 力;顏值雖然有價(jia) 值,但絕非最重要的價(jia) 值。始於(yu) 顏值,成於(yu) 品質,終於(yu) 價(jia) 值,這才是影視作品的成功之道。
(文章係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重大項目“微時代的文藝批評”的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