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上演紀念版《蔡文姬》“跨代”組合回望經典
中新網北京4月20日電 (記者高凱)19日晚,北京人藝院慶紀念版《蔡文姬》亮相舞台,徐帆、濮存昕、鄒健、楊立新、劉輝等觀眾(zhong) 熟悉的新老麵孔悉數回歸。不同版本,“跨代”組合搭檔,成就了人藝舞台上難得的一次“聚首”,也是人藝人新老傳(chuan) 承,對劇院曆史的回望和致敬。
北京人藝曾被稱為(wei) “郭老曹”劇院,在建院七十周年之際,北京人藝用郭沫若的這部經典與(yu) 觀眾(zhong) 一起在詩一樣的舞台上,品味話劇民族化的醇厚味道。
《蔡文姬》誕生於(yu) 1959年,由郭沫若編劇,焦菊隱導演,朱琳、刁光覃、藍天野、蘇民、童超等藝術家出演。它既是中國話劇史上不折不扣的經典名篇,也是人藝總導演焦菊隱進行話劇民族化實踐的成功代表之一。
2001年,導演蘇民再次將該劇搬上舞台,徐帆、梁冠華、濮存昕、楊立新、張誌忠等加盟。2011年蘇民、唐燁聯合執導,於(yu) 明加、濮存昕、閆巍、鄒健、劉輝等演員又組成新的陣容。
六十餘(yu) 年,一代一代的傳(chuan) 承,讓一段“文姬歸漢”的曆史,一曲動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成為(wei) 難以磨滅的舞台記憶。而故事之外,作品民族化的美學表達,詩意、浪漫的藝術風格,都成為(wei) 其鮮明的標誌,為(wei) 之後話劇民族化的探索提供了示範。
導演唐燁表示,今年為(wei) 了人藝70周年而特意重聚的紀念版《蔡文姬》,用新老融合的陣容“把幾代創作者的集體(ti) 情感通過舞台人物的精確演繹呈現給觀眾(zhong) ,共同表現一種清新簡約、震撼人心的藝術風格。”同時傳(chuan) 承並不意味著沒有創造,這一次的演出更被賦予了一種現代的詮釋和演繹。讓觀眾(zhong) 欣賞傳(chuan) 統美的同時,也能以當代人的理解去與(yu) 曆史對話。
此次劇中對情的處理更加細膩,家國情、夫妻情、母子情等委婉動人;對人物的解釋也更加豐(feng) 滿,正麵人物層次更多,“反麵”人物更通情理。
《蔡文姬》的表演風格別具一格,以中國戲曲的唯美形式、劇作本身的浪漫主義(yi) 情懷都化在演員表演中,一個(ge) 步子,一個(ge) 轉身,都可以看見對戲曲的借鑒與(yu) 融合。
從(cong) 2001年、2007年出演蔡文姬一角,到今年,徐帆時隔15年再與(yu) 這個(ge) 角色相遇,她認為(wei) 是這部戲培養(yang) 了自己,“這個(ge) 戲可以鍛煉演員的氣質、心胸和態度。我很慶幸遇到這個(ge) 角色。我甚至可以說,沒有蔡文姬,徐帆會(hui) 沒有氣質。”對於(yu) 再度飾演這樣一個(ge) 才情兼備的女性角色,她坦言自己的表演更加成熟。“因為(wei) 我的閱曆增長了,更能體(ti) 會(hui) 角色。我想人無論對國家和家庭都應該傾(qing) 注愛,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yi) 。”
“因為(wei) 有楊立新、濮存昕二位哥哥,我的心裏就是放鬆的。”徐帆說。除了演員之間彼此感到默契,幾位老搭檔的再度同台也讓觀眾(zhong) 直呼久違了。2001年濮存昕是劇中的董祀,2011年“升格”曹操。此次再次出演曹操一角,讓這個(ge) 人物一改觀眾(zhong) 印象中的霸氣,而是更加儒雅睿智,突顯了他文治武功的一麵。雖然一直沒有離開這個(ge) 劇組,但濮存昕認為(wei) “如何在真實和浪漫間找到一種平衡,是我們(men) 永遠的功課,每一場都要去琢磨。”而劇中所謂的“反麵人物”周近,這次則被楊立新“正了名”。他不再是一個(ge) 壞人,而是“好人辦錯事”。“這部戲是浪漫主義(yi) 的極致之作。生活化方式就不一定合適,要敢於(yu) 在舞台上利用表演製造節奏,製造懸念,製造趣味,自己去充實細節。”楊立新說。
據悉,此輪演出將持續至5月3日。(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