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伴二胡 中國民樂攜動漫手遊共鳴“Z世代”
中新社合肥4月20日電 題:新元素演繹老故事 “徽府樂(le) 坊”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覓知音”
中新社記者 張俊
“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設計‘數字形象’,構建傳(chuan) 統音樂(le) ‘數字展示空間’,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創新,探索傳(chuan) 統音樂(le) 推廣傳(chuan) 播新模式。”近日,安徽省民族管弦樂(le) 學會(hui) 會(hui) 長、中國民族管弦樂(le) 學會(hui) 柳琴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會(hui) 長、國家一級演奏員吳家寶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因疫情防控影響,安徽多地暫停了線下展演活動,但由安徽省民族管弦樂(le) 學會(hui) 舉(ju) 辦的第五屆“金杜鵑獎”民族器樂(le) 展演活動正通過“徽府樂(le) 坊”線上平台緊張籌備中。
“徽府樂(le) 坊”是安徽省民族管弦樂(le) 學會(hui) 創立的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分享展示平台。2015年,吳家寶在課題研究中發現,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展示手段單一,受眾(zhong) 和演奏者互動較少,不僅(jin) 製約了傳(chuan) 統音樂(le) 的普及發展,也不利於(yu) 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走出去”。
2018年,經過籌備,“徽府樂(le) 坊”正式推出,既有線下音樂(le) 展示空間,也有線上軟件平台,集聚了一批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愛好者和演奏家。
“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的背後大多有一個(ge) 曆史故事,《高山流水》就有俞伯牙和鍾子期知音難覓的典故。”吳家寶表示,“徽府樂(le) 坊”致力於(yu) 挖掘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故事,希望通過演奏家的演奏以及多元的表現手法,用現代科技手段把背後的故事演繹出來,讓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徽府樂(le) 坊”就將民族管弦樂(le) 與(yu) 動漫、手遊、影視曲目、流行歌曲等結合起來,推出的民族管弦樂(le) 演奏會(hui) 受到了年輕群體(ti) 特別是“Z世代”(1995-2009年間出生的一代人)的喜愛。1997年出生的範亞(ya) 男是一名古箏專(zhuan) 業(ye) 演奏者,她很喜歡在古箏上演奏流行音樂(le) 和影視曲目。“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推廣需要與(yu) 時俱進,民族管弦樂(le) 與(yu) 新元素的結合更能引發年輕群體(ti) 的共鳴。”範亞(ya) 男說。
民族管弦樂(le) 器也可以和吉他、鋼琴等西洋樂(le) 器結合。“民族管弦樂(le) 器有著獨特的魅力,像琵琶、二胡、柳琴、古箏、嗩呐等樂(le) 器的音色在西洋樂(le) 器中很少能聽到。吳家寶告訴記者,“徽府樂(le) 坊”有一首叫《風》的原創音樂(le) ,使用了吉他、二胡、琵琶等樂(le) 器。中外樂(le) 器融合,演奏出別樣韻味。
曾多次在國外展演交流的吳家寶表示,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ya) 等國家的校園中頗受歡迎,許多學校都有以中國傳(chuan) 統民族管弦樂(le) 器組成的“民樂(le) 團”。安徽民族管弦樂(le) 團自1956年成立來,曾先後在俄羅斯、墨西哥、瑞典等三十多個(ge) 國家和地區演出交流。
事實上,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在推廣傳(chuan) 承中也麵臨(lin) 著許多挑戰。吳家寶說,以民族管弦樂(le) 教學為(wei) 例,一方麵要搭建線上平台,增加線上教學體(ti) 驗互動,來解決(jue) 師資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麵,也要與(yu) 專(zhuan) 家和樂(le) 器廠家研發適合兒(er) 童和青少年的成熟教材和教具。
吳家寶表示,未來,安徽省民族管弦樂(le) 學會(hui) 將開展多項創新傳(chuan) 承計劃,將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與(yu) 古詩詞結合,創新傳(chuan) 統音樂(le) 的推廣模式,同時挖掘“皖派”民族管弦樂(le) 非遺項目,保護傳(chuan) 承中國傳(chuan) 統音樂(le) 文化。(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