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定安:回憶菜包飯熟悉的味道
原標題:憶定安菜包飯
鮮嫩的油菜一上市,海南定安的大街小巷便開始飄散著菜包飯的熟悉味道了。
喜歡菜包飯似乎是定安人的一種古老嗜好,那份情結與(yu) 生俱來,深入靈魂和骨髓。過去那些年月裏,我最盼望的事莫過於(yu) 家裏能做一頓菜包飯。守在灶台旁,看著鍋裏的菜肉被炒得噴香,內(nei) 心的快樂(le) 雀躍,美妙得無法形容。全家人圍聚一起,說說笑笑,或坐或立於(yu) 可及的視線裏,雙手捧著菜包飯津津有味地吃。在冬日的暖陽裏,升騰起這樣一份溫暖的感覺,是多年來一直無法從(cong) 生命裏揮去的。
定安人的記憶裏,這種具有相同誘惑力的生活場景,一生中曾無數次地出現過。對於(yu) “濁酒一杯家萬(wan) 裏”的遊子而言,每每想起這些,更是魂牽夢繞、無法釋懷。
那時候做菜包飯要簡單得多,菜料僅(jin) 有一些韭菜、酸菜、鮮蕎、四季豆和零星的肉末,也算是奢侈一回了。現在的菜包飯用料可就講究多了,菜料的品種繁多自不必說,單是買(mai) 菜洗菜等前期準備工作,就很費時耗力。葷食也多了許多,譬如臘腸、蝦米、雞胗、魷魚之類的東(dong) 西,醬料也增加了蝦醬、蒜蓉醬、什錦醬等,味道越發鮮美可口。吃的過程經常和牙齒較勁,似乎更受年輕人青睞。
我在海口吃過類似菜包飯的菜式,用薄麵餅或粗糧卷,包裹著炒炸得生香的魷魚絲(si) 、脆皮鴨或雞肉丁,可不管怎樣慢嚼細品,都幹硬得不想再回味。而我唯獨對菜包飯軟軟糯糯的感覺鍾情依戀,一如當年。
做菜包飯時,煮飯炒菜都很講究火候,菜要炒得不老、鹹淡適宜,飯要煮得不爛、顆粒鬆散。做出來的菜包飯要被認可,必有一手烹調的好功夫。此時自有家裏最好的廚手主動掌勺操持,用愛心和情意做出來的菜包飯,更能令家人和朋友讚不絕口。
吃菜包飯時,人的食量會(hui) 比平常猛增一至兩(liang) 倍。雙手捧著熱乎乎的菜包飯,萬(wan) 事逍遙且不說。菜飯在手心裏如碎金閃爍,光潤油亮,忍不住吃上一口,鮮美嫩香撲鼻而來,輕輕咬,慢慢嚼,齒音生脆,滿口生香,軟綿滑潤不油膩,那種味道真是無與(yu) 倫(lun) 比。若配上一碗素淨的青蔥湯,或開胃的酸菜湯,更是鮮美可口、妙不可言。
定安人家做菜包飯的曆史久遠,追溯到有文字記載的是在清代,算來應有100多年了。清末拔貢生莫家桐曾在《定安鄉(xiang) 土誌》裏有“正月初三祭赤口吃菜包飯”的記載,意為(wei) “齊心協力、攏住家財不流失”。菜包飯俗稱“銀包金”,實際上是一種古老簡單的飲食吃法,後來成為(wei) 定安一道獨特的風味美食。
對菜包飯情有獨鍾的,何止定安古鎮人家。冬春時節,許多遊人慕名而來,聞香而至,爭(zheng) 相一飽口福。興(xing) 許是山珍海味吃得膩了,倒喜歡起清淡的素菜來。正經坐著吃得多了,改換另一種吃法,竟覺得有幾分新鮮。無論怎麽(me) 改變,都逃不離那句“民以食為(wei) 天”的古諺。要不然,定安的許多食攤上、酒店裏,不會(hui) 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經營起菜包飯來了。昔日的土味一不留神登上大雅之堂,也算是實至名歸了。(王 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