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漆與軟木設計成果展舉行 探索傳統非遺技藝融合“再生”
中新網福州4月24日電 (葉秋雲(yun) )福州軟木畫與(yu) 壽山石雕、脫胎漆器並稱為(wei) 福州民間工藝三寶。隨著時代發展,傳(chuan) 統非遺技藝如何“在傳(chuan) 承中創新,在跨界中發展”成為(wei) 當代手藝人一直探索的話題。
23日下午,“重塑|福州大漆與(yu) 軟木設計成果展”開幕式在福建省福州市朱紫坊漆藝眾(zhong) 創空間舉(ju) 行。本次展覽共展出60餘(yu) 件福州大漆與(yu) 軟木結合的實驗性設計作品與(yu) 數字藏品,傳(chuan) 統非遺技藝手藝人與(yu) 年輕設計師聯手嚐試福州漆器與(yu) 軟木畫的跨界合作。
這是一次“老”與(yu) “新”的碰撞。展會(hui) 中,“90後”歸國留學設計師林海濤展出其設計的《獨器一號》《鶴知青》等多款福州大漆與(yu) 軟木結合的作品。林海濤表示,作品的呈現既有傳(chuan) 統軟木畫的影子,又融入了新的元素和表現方式,在不斷突破中完成。“每個(ge) 作品的誕生,都需要設計師與(yu) 參與(yu) 製作的老手藝人不斷溝通,交流中碰撞思想。”
古老的漆藝如何在多元的世界文化舞台上把握新的境遇、創造新的境界,這是一個(ge) 需要持續探索的課題。林海濤告訴記者,在作品《鶴知青》中,創新嚐試利用現代化的手段——激光雕刻代替戧金。
“戧金”,是漆藝中的一種裝飾工藝,在漆器的漆地上,用針或刻刀尖按照預先設定的花紋圖案刻畫出纖細的線條,然後在凹進的刻線內(nei) 填入金漆或打金膠再粘貼金箔,形成金色線條狀的花紋,需要手藝人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製作。
“這次創作對自己來說,也是很大的跨越。”設計師郭獻文在介紹作品《山水神仙一壺茶》時表示,這是一件將福州大漆、軟木畫與(yu) 家具結合的作品,設計過程中,需要與(yu) 手藝人加強溝通,努力呈現出最好的效果。“這件作品打破了我對傳(chuan) 統工藝的固有理解,今後會(hui) 考慮多往這個(ge) 方向去研究和探索。”
數百年來,福州漆藝作品(包含優(you) 質的脫胎漆器)一直作為(wei) 海外華僑(qiao) 寄思親(qin) 情和文化交流的載體(ti) ,通過海上絲(si) 綢之路不斷走向全球。福州軟木畫產(chan) 品也熱銷海內(nei) 外,改革開放初期,暢銷五大洲6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值高達5000萬(wan) 元以上。
策展人黃翊表示,此次展覽作品是將福州大漆、軟木畫、家具等7個(ge) 專(zhuan) 業(ye) 的設計融合,實現了材質語言、設計方法、產(chan) 品類型、展陳方式、表達方式及思想方麵的突破。
據悉,此次展覽由中共福州市委統戰部指導,福州古厝集團有限公司、福州文體(ti) 產(chan) 業(ye) 開發運營有限公司、福州市歐美同學會(hui) 聯合主辦,福州漆藝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州市素上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共同承辦。
主辦方透露,希望通過傳(chuan) 統非遺技藝結合現代審美要素與(yu) 應用場景的變量因素、通過材料語言的跨界融合、通過展陳方式的改變,為(wei) 福建省“福文化”資源轉化利用,為(wei) 福州軟木畫和脫胎漆器品牌“再生”帶來新的探索空間。(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