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一定要去鞏義看杜甫
“讓世界聆聽杜甫——第八屆杜甫國際詩歌周”將於(yu) 4月29日在河南鞏義(yi) 舉(ju) 行。
穿越千年,這是故鄉(xiang) 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思鄉(xiang) 之情的又一次盛大回應——思念有聲,千年傳(chuan) 承。
杜甫,大半生在外漂泊,其間不乏顛沛流離,卻無時無刻沒有停止對故鄉(xiang) 的思念,“露從(cong) 今夜白,月是故鄉(xiang) 明”。
1310年前,杜甫在鞏縣(今河南省鄭州鞏義(yi) 市)一窯洞呱呱墜地,並在這裏度過了愉快的童年。
59歲時,杜甫客死他鄉(xiang) ,直到43年後,他的孫子杜嗣業(ye) 才將靈柩遷葬於(yu) 偃師(今洛陽偃師市)西北的首陽山下。後來,又將杜甫靈柩移葬鞏義(yi) 康店的邙山嶺上,也就是現在的杜甫陵園。
至此,杜甫終於(yu) 魂歸故裏,生前回歸故鄉(xiang) 的願望終於(yu) 得以實現。
鞏縣,是杜甫一生魂牽夢繞的地方。
與(yu) 後半生顛沛流離相比,少年杜甫在這裏留下了什麽(me) 樣的童年記憶?
又是怎樣的水土培育了杜甫高尚的品格和博大情懷?
大宅院、好地段 兒(er) 時杜甫快樂(le) 成長
鞏縣位於(yu) 中原腹地,東(dong) 瞻鄭州,西望洛陽,南有嵩山,北有邙山、黃河,還有侯山、黑石關(guan) 位於(yu) 東(dong) 西兩(liang) 側(ce) ,可謂山河四塞,鞏固不拔。
唐貞觀年間,杜甫的曾祖父杜依藝任鞏縣縣令時,落籍此地,居在南瑤灣村。
公元712年,鞏縣南瑤灣村筆架山下的一孔磚窯內(nei) ,傳(chuan) 來一陣嬰兒(er) 的啼哭,杜甫誕生了。這孔窯洞也被後人命名為(wei) “杜甫誕生窯”,如今是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明清時期的文獻記載,當時的杜家由前街、下院臨(lin) 街房、上院住宅房、花園讀書(shu) 院等幾部分組成。
作為(wei) 仕宦之家的小少爺,杜甫的童年居住環境寬敞,生活舒適愜意。當然,這也離不開他家“地段好”。
杜甫家宅院緊鄰筆架山,遠遠望去,三個(ge) 自然形成的山峰突兀而立,形狀酷似文人墨客所用的筆架。登上筆架山,視野開闊,可見伊洛河水奔騰流淌。
而在杜家大院門前的杜府前街,南邊有廣生廟,西邊有泗河灘古董市場。杜府前街對麵是渡口貨場,貨場北邊有大王廟,是過往船工祭祀河神的場所。杜府前街北邊百餘(yu) 步就是瑤灣渡口。
有山有水還有繁華的鬧市,這對於(yu) 一個(ge) 孩童來說可謂快意哉。
市河煙柳、邙山積雪、石窟晚鍾、竹林夜月……可以想象,小杜甫或許時而爬到筆架山上嬉戲,遠眺洛河北入黃河的情景,時而跑到渡口玩耍,近觀熱鬧的集市。
在杜家宅院內(nei) ,有花圃、書(shu) 齋、望洛亭、靈泉井,小杜甫一邊享受著清新幽靜的環境,一邊誦讀學詩,陶醉在“詩是吾家事”的傳(chuan) 承裏。
此時的杜甫活潑、敏學、矯健。與(yu) 他大半生的漂泊流離相比,這兒(er) 寧靜又愜意,歡快的時光是那麽(me) 難得。
深厚文化底蘊 啟迪杜甫文學情懷
後來的杜甫裘馬輕狂十年漫遊、悲辛淒苦十年求官、居無定所十年漂泊,經曆了唐朝由盛轉衰的曆史,他揮毫賦詩,留下了1400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其中不乏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報國壯誌,“窮年憂黎元,歎息腸內(nei) 熱”的憂國憂民情懷。這都與(yu) 養(yang) 育他、滋潤他的河洛大地與(yu) 河洛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guan) 係。
河洛文化根植於(yu) 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根文化。杜甫從(cong) 幼年起,直到他35歲前往長安,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河洛地區的鞏縣、洛陽。
鞏縣處於(yu) 河洛文化的核心地帶,是河洛文化的搖籃,迄今為(wei) 止,境內(nei) 發現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多處遺址。
史料記載,中原部落首領伏羲、黃帝以及堯、舜、禹、湯等曾在鞏縣畫太極、演八卦,舉(ju) 行禪讓活動和祭天儀(yi) 式。“河圖洛書(shu) ”“修壇沉璧”“帝王祭天”等重大曆史事件都發生在這裏。
自漢代崇儒以來,儒學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食糧。從(cong) 先祖杜恕與(yu) 杜預開始,杜氏家族就形成了“奉儒守官”的傳(chuan) 統。這一傳(chuan) 統為(wei) 杜甫帶來了儒家的政治理想與(yu) 人生理想。
經過唐代經學、佛學的注入,河洛文化呈現出新特點。杜甫就是在儒學的家學淵源與(yu) 河洛儒學傳(chuan) 統的文化氛圍中,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響和熏陶。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shu) 大字,有作成一囊。”早年在河洛大地的生活對杜甫之後的詩作內(nei) 涵和風格影響甚遠,河洛水土也怡養(yang) 了他高尚的性情。
老鄉(xiang) 杜甫 歡迎回家
1962年,杜甫故裏紀念館成立,官方將南瑤灣村筆架山下的一孔磚窯確定為(wei) 杜甫誕生地。
懷揣著對詩人的敬仰與(yu) 懷念,多年來,鞏義(yi) 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到杜甫故裏的規劃、修複和擴建中。
“來自這片土地,又回歸這片土地。”如今,杜甫故裏已成為(wei) 一處集觀光遊覽、朝拜紀念、修學研學、文化體(ti) 驗等功能於(yu) 一體(ti) 的大型文化景區。
走進杜甫故裏,隻見優(you) 雅寧靜的亭台水榭、恢弘大氣的建築群體(ti) 、形象逼真的人物雕塑……
眼前似乎看到小杜甫在閑庭漫步,誦讀詩書(shu) ,轉眼又能看到小杜甫在傾(qing) 聽父親(qin) 的諄諄教誨,默默在心中立下鴻鵠誌。
來到杜甫誕生的窯洞,感受他初來人世看到的景象,耳邊好似還能聽到他的聲聲啼哭。
彼時,窯洞內(nei) 所有人都歡笑著迎接小杜甫的出生,可會(hui) 有人想到他將有著坎坷卻又被後人敬仰稱讚的偉(wei) 大一生?
鞏義(yi) 市康店鄉(xiang) 康店村西的邙山嶺上,杜甫陵園鬆柏輝映,巍偉(wei) 莊重。陵園西邊門樓前有一塊兩(liang) 米高的花崗岩碑,正麵書(shu) “杜甫墓”三個(ge) 字。墓地坐北麵南,東(dong) 西並排3個(ge) 土塚(zhong) ,西為(wei) 杜甫墓,向東(dong) 依次為(wei) 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之墓。
與(yu) 杜甫故居裏意氣風發、浪漫狂放的雕像不同,陵園內(nei) 近五米高的杜甫雕像身體(ti) 稍稍前傾(qing) ,背微駝,臉上皺紋堆壘,眼睛望著遠方。
穿過時間長河,仿佛能夠看到,年邁的杜甫背著雙手踱步在深秋落日下,看向遠在千裏之外的故鄉(xiang) ,心中時時想起自己孩童時的歡樂(le) 模樣。
作為(wei) 杜甫出生、成長的地方,鞏義(yi) 從(cong) 保護傳(chuan) 承利用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出發,圍繞杜甫“家國情懷”主題,連續7年舉(ju) 辦了杜甫國際詩歌周(杜甫故裏詩詞大會(hui) )。每每此時,國內(nei) 外知名詩人、專(zhuan) 家學者、詩歌愛好者等齊聚杜甫故裏,緬懷“詩聖”杜甫,共襄詩歌盛舉(ju) 。
對於(yu) 杜甫,鞏縣承載了他童年的記憶,啟迪了他的文學情懷。這輩子,去一趟杜甫故裏吧,順著詩聖大道,探尋詩聖足跡。
在杜甫銅像前,領略詩人意氣風發、浪漫狂放的風采;站上詩聖橋,體(ti) 會(hui) 伊洛河水如何滋養(yang) 了詩人的靈性;步入詩聖堂,了解“三吏”“三別”詩組、《兵車行》《茅屋為(wei) 秋風所破歌》等詩歌的創作背景;淳風閣裏,感受杜甫的政治理想;杜公祠裏,體(ti) 悟杜甫“詩是吾家事”的使命與(yu) 抱負……
一生,
來鞏義(yi) 看一次杜甫,
來一次詩意的精神之旅。
(本文內(nei) 容參考:杜甫故裏解說詞)
作者:趙暉 宋雲(yun) 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