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世界文學客廳”開放:繼承千年文學館舊址遺韻
中新網南京4月24日電(記者申冉)24日,位於(yu) 南京紫金山入城餘(yu) 脈、古雞籠山下東(dong) 南角,由一座3000平方米的院落改造的南京“世界文學客廳”正式開放。1500多年前,這裏曾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文學館所在地,而今這裏是南京文學空間網絡建設的中心和樞紐,開放後將為(wei) 文學愛好者和廣大公眾(zhong) 提供文學交流和活動空間。
2019年10月南京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學之都”後,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絡”框架下,一個(ge) 文學賦能城市的計劃逐漸成形,南京“文學之都”場所網絡建設啟動。
據南京市文學之都促進會(hui) 副秘書(shu) 長、文投集團創意中心董事長王文溪介紹,根據南京市出台的《南京“文學之都”建設規劃綱要(2020-2023)》要求,南京計劃以“1+N+X”為(wei) 框架,在城區內(nei) 建設多個(ge) 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學空間,而這次建成的世界文學客廳,就是網絡中最為(wei) 重要的“1”。
“作為(wei) 城市文學空間的重要樞紐,文學客廳將是文學之都的城市客廳、交流展示中心、文學創新活動的試驗場,用來展示南京的文學文脈和作為(wei) “天下文樞”的獨特地位,鏈接城市各區域文學空間與(yu) 地標,分享南京文學數據共享係統,促進文學互動展示體(ti) 驗與(yu) 文學創作創新。”王文溪說。
在這個(ge) “世界文學客廳”開放之初,就成為(wei) 央視文化專(zhuan) 題節目《品讀中國·南京》的現場,雲(yun) 集了眾(zhong) 多文學界領軍(jun) 人物共聚一堂,論文談道。
“我想今後世界文學客廳將是一個(ge) 匯聚文學感受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地方。”參加該節目的嘉賓、中國作家協會(hui) 副主席李敬澤站在這裏感慨地說。
據介紹,整個(ge) 文學客廳11米高的主樓展館被分上下兩(liang) 層,分設文·脈、文·碼、文·樞三個(ge) 主題展區。該項目的主持設計師、東(dong) 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陳薇帶領記者參觀了這個(ge) 文化場所的內(nei) 外,“考慮場館選址所在地的曆史沿襲,周邊人文、建築環境的特色特點,主樓展館外牆石板設計成了豎排中國古籍書(shu) 頁的式樣,絹黃色古書(shu) 般的牆色典雅古拙與(yu) 周邊的老建築、雞鳴古寺非常和諧。晚間,投影在牆麵的詩文則如讀書(shu) 人在‘翻頁’,充滿文學味道。外牆廊下支撐的綠色鋼柱,更如根根挺拔綠竹盡顯中國文人風骨。”
走進主館大廳,一個(ge) DNA雙螺旋設計的藝術構件懸掛於(yu) 正中,這個(ge) 由南京藝術學院張明教授設計的藝術品,銘刻了南京曆史上的曾用名金陵、秣陵、建康……構件之間還刻印著從(cong) 結繩到0101二進製文字演進的文碼符號,畫麵首尾相連,象征著南京城市的文脈生生不息、
在展館一側(ce) ,以一塊出土於(yu) 越城遺址的陶三棱錐為(wei) 起點,金陵千年文脈“流淌”出一個(ge) 長條形展台,其中一麵為(wei) 數字化展板,參觀者可從(cong) 展板上了解公元280年至今、對南京文學發展產(chan) 生重大影響的近千條文學事件。另一麵展板展示了南京文都的八大文學專(zhuan) 題。
“在一千多年以前,南朝劉宋文帝在南京雞籠山一帶設立了儒學、玄學、文學和史學四所學館,以搜羅並培養(yang) 各種人才。而今,我們(men) 延續了千年的文脈遺址餘(yu) 韻,把這裏打造成一處開放多元、兼容並蓄全球文脈的地方,讓古都書(shu) 香氛圍更濃厚,文學精神之花繁茂芬芳。”王文溪告訴記者。(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