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森林“碳庫”儲量持續增加
作者:劉 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現在應該再加上一個(ge) “碳庫”。森林和草原對國家生態安全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林草興(xing) 則生態興(xing) 。
以森林、草原等為(wei) 主體(ti) 的生物固碳措施,能夠不斷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對減緩全球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2020年全球森林資源評估結果,全球森林的碳儲(chu) 量約占全球植被碳儲(chu) 量的77%,森林土壤的碳儲(chu) 量約占全球土壤碳儲(chu) 量的39%,森林是陸地生態係統最重要的“碳庫”。
眾(zhong) 人植樹樹成林,中國“碳庫”儲(chu) 量持續增加。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完成造林9.6億(yi) 畝(mu) 。森林覆蓋率提高2.68個(ge) 百分點,達到23.04%;森林植被總碳儲(chu) 量淨增13.75億(yi) 噸,達到92億(yi) 噸。研究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全球新增綠化麵積約1/4來自中國。中國人工林麵積居全球第一,對全球植被增量的貢獻比例居世界首位,為(wei) 增綠固碳、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發揮了顯著作用。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承諾以全球最短時間實現從(cong) 碳達峰到碳中和的跨越,這是一個(ge) 極其艱巨的任務,對紮實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好森林的“碳庫”作用,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在造林綠化中,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聚焦“在哪造”“造什麽(me) ”“怎麽(me) 造”“怎麽(me) 管”等問題,堅持科學綠化、規劃引領、因地製宜,走科學、生態、節儉(jian) 的綠化發展之路,不斷擴大森林麵積、提高森林質量,提升生態係統碳匯增量。當前,各地在全麵推行林長製,我國所有森林和草原都將擁有專(zhuan) 屬守護者,要讓各級林長切實擔起責任、發揮作用,以林長製助力“林長治”。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乘涼者,但更要做種樹者。”目前,全民義(yi) 務植樹盡責形式已明確為(wei) 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種認養(yang) 、捐資捐物等8類,還規定了細致的折算標準。比如,對陽台進行1平方米綠化、林中懸掛1個(ge) 人工鳥巢,可以分別折算完成1株植樹任務;認養(yang) 和保護1株古樹名木,可以折算完成3株植樹任務。參加義(yi) 務植樹是每個(ge) 公民的法定義(yi) 務,我們(men) 都應積極了解和參與(yu) 全民義(yi) 務植樹,通過各種形式盡到自己的義(yi) 務。
除了植綠種樹,我們(men) 還可以從(cong) 點滴小事做起,像愛護生命一樣愛綠護綠,給森林“碳庫”添磚加瓦。拒絕一次性木筷,節約用紙,做好垃圾分類……億(yi) 萬(wan) 公眾(zhong) 踴躍踐行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將匯聚起磅礴之力,聚沙成塔增加“碳庫”儲(chu) 量。
林草興(xing) 則生態興(xing) ,生態興(xing) 則文明興(xing) 。人人都為(wei) 建設美麗(li) 中國出一份力,都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推動者,持之以恒,久久為(wei) 功,讓我們(men) 的祖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劉 毅)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