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讓更多人看到古村的驚豔

發布時間:2022-05-09 17:5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口述:廣西石圍古村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 曹瑩璐

  整理:清華大學學生 李若然 徐嘉欣

  我叫曹瑩璐,一個(ge) 從(cong) 小生長在廣西的漢族人。2017年,我來到廣西河池市羅城縣石圍古村,從(cong) 事旅遊開發工作,開始在這片熱土上耕耘。

  羅城是全國唯一的仫佬族自治縣,而石圍古村是保留完整的民族村落。石圍古村的大門仿古而建,飛簷翹角,與(yu) 遠方峻峭的石山遙相呼應。慢節奏的時光浸潤著仫佬族的古樸文化,我想讓更多人看到這份獨特的驚豔。

  我常與(yu) 石圍村民坐在一起,聽他們(men) 講古老的故事,了解當地的民族文化。祭祀是仫佬族最重要的一件事,他們(men) 信仰“白馬娘娘”,傳(chuan) 說她騎著白馬從(cong) 天而降,斬除野獸(shou) ,保佑人民五穀豐(feng) 登,六畜興(xing) 旺。百姓為(wei) 了求她長久保佑,就在每年的依飯節用豬和牛祭祀。但是當時食物匱乏,真正的豬和牛都是貴重的財產(chan) ,隻能用紅薯和芋頭來代替,便有了“紅薯豬”和“芋頭牛”的故事。

  我覺得,這些傳(chuan) 統的活動能凝聚人們(men) 的思想,讓大家用積極的態度生活,對於(yu) 文化傳(chuan) 承有正麵意義(yi) 。

  前幾年,我著手開展古村落的修繕和維護工作。遺憾的是,修繕古建築的手藝瀕臨(lin) 失傳(chuan) ——以前的老師傅大多已過世,年輕人對這門手藝缺少興(xing) 趣。甚至一些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覺得是在做沒有意義(yi) 的事情,得不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這也讓我意識到,傳(chuan) 播信息、開闊視野,比資金、時間的投入更加重要和緊迫。

  我開始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調研團,並不斷推進古村旅遊經濟的發展。我盡己所能,向那些年輕人講述這裏的故事,希望借助他們(men) 的力量將更多信息帶到大山之外,讓世界傾(qing) 聽仫佬族的聲音。我一直覺得,民族文化的傳(chuan) 承,缺的從(cong) 來不是白紙黑字的簡單記錄,而是大家對其價(jia) 值發自內(nei) 心的認可與(yu) 接受。

  這兩(liang) 年,旅遊業(ye) 麵臨(lin) 寒冬,現實縱然無奈,但回想起來,我為(wei) 自己的滿腔熱血感到欣慰,我仍未停止腳步。我也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仫佬族,開始探索這段故事……一切,都會(hui) 變得越來越好。

  在羅城,仫佬族群眾(zhong) 用傳(chuan) 統地煤爐取暖。地爐製作簡單:堂屋內(nei) 挖個(ge) 坑,在坑內(nei) 砌好爐子,爐子旁邊放一個(ge) 水壇,除了爐門和壇口,其他地方都用泥填平;水壇中的熱水不僅(jin) 可以架鍋做飯,冬天還可以取暖。蒙蒙細雨在微風中輕輕飄落,我一次次燃起地煤爐,與(yu) 村民、全國各地的旅行者,在西南群山的小村莊裏分享著同一個(ge) 屋簷下的溫暖。

  仫佬族有一段祝酒詞:“羅城羅城,心想事成。”我相信,這段民族文化傳(chuan) 承之路,一定心想事成。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