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服務業發展根本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國服務業(ye) 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加、投入和產(chan) 出不斷提升,製度創新、模式創新與(yu) 技術創新協同推進。但從(cong) 總體(ti) 上看,服務業(ye) 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創新水平還不夠高,這是造成我國服務業(ye) 供給體(ti) 係質量不高、對製造強國建設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支撐保障還不充分的一個(ge) 重要原因。
立足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把服務業(ye) 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推動製度體(ti) 係和發展環境係統性優(you) 化,增強創新驅動發展的動力,以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
服務業(ye) 創新的重要性凸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ye) 在規模增長、結構優(you) 化、對外開放等方麵取得長足進展,創新水平不斷提升。進入新發展階段,服務業(ye) 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推動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必須更多依靠創新,服務業(ye) 創新的重要性凸顯。
第一,創新是服務業(ye) 增強產(chan) 業(ye) 升級支撐能力的根本途徑。服務業(ye) 特別是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的核心功能在於(yu) 保持產(chan) 業(ye) 生產(chan) 過程連續、穩定,促進產(chan) 業(ye) 技術進步、產(chan) 業(ye) 升級和效率提升。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水平如何,主要看其能否提供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所需的服務,最終結果要看能否提高製造業(ye) 質量效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製造業(ye) 規模不斷擴大,產(chan) 業(ye) 體(ti) 係日益完善,發展從(cong) 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投入轉向主要依靠科技創新投入。但是,我國許多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供給質量還不夠高,不能充分滿足製造業(ye) 轉型升級、產(chan) 業(ye) 基礎高級化和產(chan) 業(ye) 鏈現代化的需求,必須進一步以創新提升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發展水平,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科技研發、商務谘詢、工業(ye) 設計、成果轉化等專(zhuan) 業(ye) 服務。
第二,創新是服務業(ye)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服務業(ye) 特別是生活性服務業(ye) 是向居民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各類服務的產(chan) 業(ye) 部門。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消費結構加快升級,醫療、餐飲、家政、旅遊等服務供給水平持續提升,服務消費成為(wei) 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方向。但也要看到,我國生活性服務業(ye) 發展水平還不夠高,一些行業(ye) 在技術應用、模式更新上還不充分,與(yu) 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觀念轉變的要求還有差距,必須依靠創新提高生活性服務業(ye) 發展質量,圍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個(ge) 性化、高端化品質服務。
第三,創新是服務業(ye) 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重大機遇的戰略舉(ju) 措。隨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服務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靈活、即時應用服務場景不斷豐(feng) 富,正在加速形成新的增長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改變了傳(chuan) 統生產(chan) 生活方式、縮短了時間空間距離,使一些偏遠地區從(cong) “發展末端”變為(wei) “區域中心”,使一些傳(chuan) 統行業(ye) 從(cong) “夕陽產(chan) 業(ye) ”變成“朝陽產(chan) 業(ye) ”,使部分消費者、生產(chan) 者從(cong) “孤立個(ge) 體(ti) ”變成“網絡群體(ti) ”,為(wei) 我國後發地區服務業(ye) 加快發展創造了條件。對此,必須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帶來的重要機遇,加快服務業(ye) 適應性技術創新,促進科技創新與(yu) 各類服務場景深度融合,培育我國服務業(ye) 發展新優(you) 勢。
第四,創新是服務業(ye) 提高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內(nei) 在邏輯。近年來,我國服務業(ye) 開放步伐加快、範圍加大、程度加深,成為(wei) 開展國際貿易、參與(yu) 國際競爭(zheng) 的重要領域。盡管我國服務業(ye) 和服務貿易規模持續擴大,但服務貿易逆差長期偏大,國際競爭(zheng) 力較弱,一個(ge) 重要原因就在於(yu) 創新水平高、附加值高的服務業(ye) 發展尚不充分。比如,我國知識產(chan) 權使用費貿易長期處於(yu) 逆差,金融服務、商業(ye) 服務以及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等高附加值服務順差有所增長但占比較小。對此,必須適應服務業(ye) 開放發展和全球競爭(zheng) 趨勢,依靠創新促進知識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務業(ye) 加快發展,提高我國服務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
服務業(ye) 創新發展態勢良好
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我國服務業(ye) 創新的活躍度和水平持續提升,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部分領域走在了全球服務業(ye) 發展前沿。
一方麵,服務業(ye) 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加。隨著傳(chuan) 統要素約束收緊、服務市場競爭(zheng) 加劇,越來越多的服務業(ye) 企業(ye) 重視創新並積極投入創新活動,推動我國服務業(ye) 創新的廣度和深度持續增加。主要表現為(wei) :企業(ye) 家對創新更加重視,從(cong) 事服務業(ye) 創新的主體(ti) 越來越多,服務業(ye) 企業(ye) 技術創新活動更加密集。
另一方麵,服務業(ye) 創新的投入和產(chan) 出不斷提高。創新投入、產(chan) 出和創新能力一般存在正向關(guan) 係,投入越多,產(chan) 出越多,創新能力和水平也就越高。隨著我國服務業(ye) 企業(ye) 對創新重視程度加深,創新投入和產(chan) 出也隨之增多,服務業(ye) 綜合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從(cong) 投入看,服務業(ye) 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加大,特別是信息服務處於(yu) 行業(ye) 領先位置。隨著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和廣泛應用,一些現代服務業(ye) 也呈現出科技創新力度大、創新活躍的特征。從(cong) 產(chan) 出看,創新成果增長較快,創新的經濟效益日益顯現。發明專(zhuan) 利和新產(chan) 品銷售收入是反映創新產(chan) 出最直接的指標。2016年至2020年,我國服務業(ye) 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增長了237.4%,單位企業(ye) 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從(cong) 0.33件提高至0.81件。
與(yu) 此同時,服務業(ye) 呈現製度創新、模式創新與(yu) 技術創新協同推進的態勢。從(cong) 製度創新看,服務業(ye) 領域製度創新力度和步伐持續加大;從(cong) 模式創新看,服務業(ye) 商業(ye) 模式更迭換代速度加快,新模式不斷湧現。
高質量發展需激發創新動力
盡管近年來我國服務業(ye) 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但在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服務業(ye) 生產(chan) 效率增長較為(wei) 緩慢,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對製造業(ye) 發展支撐不足,生活性服務業(ye) 發展質量有待提升,知識密集型和高附加值服務業(ye) 國際競爭(zheng) 力不高,造成服務業(ye) 供給質量水平總體(ti) 上不高。究其根本,還是在於(yu) 創新能力不足。
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關(guan) 係到整個(ge) 經濟社會(hui) 的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引導更多服務業(ye) 企業(ye) 加大創新力度,最大限度激發服務業(ye) 市場活力,增強創新驅動發展動力,以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促進服務業(ye) 高質量發展。
一是健全以創新為(wei) 導向的政策體(ti) 係。需充分考慮服務業(ye) 發展特點,製定針對性更強、更加完善的創新激勵政策。在財政資金支持上,優(you) 化國家財政專(zhuan) 項資金使用方式,鼓勵更多有條件的地區建立服務業(ye) 發展引導資金。既要支持服務業(ye) 信息化投資、標準化建設、數字化轉型,又要積極探索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科技創新支持政策,還要在稅收支持上優(you) 化完善高新技術企業(ye) 、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e) 的認定管理辦法,支持更多符合條件的服務業(ye) 企業(ye) 申請成為(wei) 高新技術企業(ye) 、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ye) 。
二是完善高素質、創新型服務人才培訓機製。建立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的人才培養(yang) 培訓機製,提升服務業(ye) 人力資源水平和創新能力。實施更加積極開放的人才政策,培養(yang) 精通傳(chuan) 統服務業(ye) 和通信、信息、互聯網技術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健全人才創新成果收益分配機製,支持以知識、技能、管理等多種要素參與(yu) 分配,以股權激勵、期權激勵等激發研發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創新積極性。同時,重視機器人、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給服務業(ye) 帶來的挑戰,加強相關(guan) 技術培訓,增強勞動力對技術變革的適應性。
三是持續深化服務業(ye) 改革開放。圍繞服務業(ye) 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協同推進製度創新、模式創新與(yu) 技術創新,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要適應新業(ye) 態新模式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服務業(ye) 跨部門協同監管機製,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和全程協同監管,加快研究製定相關(guan) 法律法規,強化行業(ye) 自律管理,優(you) 化服務業(ye) 創新發展的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探索完善可行有效的方式方法;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推進麵向社會(hui) 的政府數據公開,鼓勵個(ge) 人和企業(ye) 麵向原始數據進行增值性開發和創新性處理。同時,推進製度型開放,以自貿區、自貿港建設為(wei) 重點,完善負麵清單管理模式,優(you) 化投資環境,逐步與(yu) 國際通行的開放規則接軌,以開放促改革、促創新;加快對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經驗的推廣,在財稅、融資等方麵加大對服務外包和高技術服務業(ye) 的支持力度,推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服務業(ye) 企業(ye) 加快發展。
(洪群聯 作者係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