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江蘇理工學院:高校智庫獻計鄉村振興

發布時間:2022-05-10 17:0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蘇雁

  春日的江蘇溧陽,滿是風光旖旎的自然山水,竹林幽幽、茶園飄香。近日,由江蘇理工學院智庫團隊編寫(xie)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綠水青山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溧陽共享富裕之路實踐探索》一書(shu) 出版發行。

  “這本書(shu) 聚焦溧陽生態創新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特色,總結了溧陽將生態優(you) 勢轉變為(wei) 發展優(you) 勢,闖出縣域發展新路子的經驗做法。”談及編寫(xie) 這本書(shu) 的初衷,江蘇理工學院“綠水青山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智庫”首席專(zhuan) 家、商學院院長張忠壽教授感觸頗深,“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需要,高校智庫就有行動。希望這本書(shu) 能為(wei) 堅持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更美、質量更高、人民更富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溧陽智慧,為(wei) 江蘇乃至全國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供有益借鑒”。

  智庫團隊在希望的田野上灑下汗水。從(cong) 2019年至今,江蘇理工學院智庫團隊聚焦溧陽促進農(nong) 業(ye) 高質高效、鄉(xiang) 村宜居宜業(ye) 、農(nong) 民富裕富足,探尋基層鄉(xiang) 村治理,著力“三治融合”,打通鄉(xiang) 村善治路,依托“百姓議事堂”開啟鄉(xiang) 村治理新模式。學者們(men) 吃住到老區農(nong) 民兄弟家,抄錄下“青蝦富民經”,洞察共享村落的“美麗(li) 經濟”;尋訪數字經濟新農(nong) 人,解碼“數字鄉(xiang) 村”的致富秘訣;聆聽村支書(shu) 26載治村故事,記錄企業(ye) 家們(men) 數字經濟、智改數轉的心路曆程;行走在彩虹般的“1號公路”,感受文旅鄉(xiang) 村的美好生活。

  茅山老區念好“青蝦富民經”。6.5萬(wan) 畝(mu) 養(yang) 殖麵積、年產(chan) 高品質青蝦5000多噸、產(chan) 值6.5億(yi) 元……近年來,溧陽社渚的青蝦產(chan) 業(ye) 為(wei) 何越做越大?在調研中智庫團隊了解到,當地的養(yang) 殖戶口中有一句口頭禪:“先種草,再養(yang) 蝦,等蝦收貨後,還能把草收了喂螃蟹……”這套生態養(yang) 殖青蝦的方式在社渚蔚然成風,實現了生態價(jia) 值和經濟效益最大化。

  “百姓議事堂”開啟鄉(xiang) 村治理新模式。在溧陽街道八字橋村百姓議事堂,村民你一言我一語,一個(ge) 個(ge) 疑難問題在共商共議中得到妥善解決(jue) 。為(wei) 破解農(nong) 村治理的難題,溧陽市戴埠鎮率先在新橋村試點設立百姓議事堂,探索組織以老幹部、老黨(dang) 員等為(wei) 主體(ti) 的群眾(zhong) 參與(yu) 矛盾糾紛排查化解、重大村務討論等工作機製,實行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有效激發了村民參與(yu) 自治的活力,也為(wei) 基層治理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思路。

  江蘇省委決(jue) 策谘詢專(zhuan) 家、江蘇省區域發展研究會(hui) 會(hui) 長張顥瀚教授認為(wei)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美”,指的就是“環境美”,江蘇要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近年來,溧陽堅持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鄉(xiang) 村,讓綠水青山造福人民,鋪就了綠色發展驅動的轉型之路、富民之路。

  《綠水青山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溧陽共享富裕之路實踐探索》一書(shu) 側(ce) 重“生態創新”實踐,著墨濃厚。在四十多年征程中,溧陽把綠水青山作為(wei) 長遠發展的最大本錢,率先開展“生態創新”實踐。從(cong) 獨辟蹊徑舉(ju) 辦溧陽茶葉節,到“小題大作”推進天目湖旅遊開發;從(cong) “山這邊、山那邊”春潮引領思想爭(zheng) 先,到“無中生有”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邁向全國一流,溧陽讓平凡的山水創造出不平凡的價(jia) 值,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與(yu) 金山銀山係統、雙向、持續轉化的生態創新之路、鄉(xiang) 村振興(xing) 之路、共享富裕之路,使“處處綠水青山、家家金山銀山、人人壽比南山”成為(wei) 溧陽的現實模樣。

  在溧陽市委常委、宣傳(chuan) 部部長曹俊看來,地方與(yu) 高校智庫的牽手是一場雙向奔赴,有助於(yu) 政府決(jue) 策谘詢、暢通成果轉化渠道。“專(zhuan) 家們(men) 的肯定,使我們(men) 更加堅持綠色發展不動搖。實踐證明,沿著‘生態創新’路徑走,稟賦的優(you) 勢就會(hui) 充分彰顯、發展的活力就會(hui) 充分湧動、前進的力量就會(hui) 充分迸發。對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懈探索和深厚積澱,奏響了新時代綠水青山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溧陽美音,書(shu) 寫(xie) 了新征程共享富裕之路的溧陽詩篇。”曹俊表示。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