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鄉村裏有了文化“加油站”

發布時間:2022-05-11 10:5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與(yu) 祖國同奮進】

  鄉(xiang) 村裏有了文化“加油站”

  講述人:浙江省嵊州市金庭鎮中心學校退休教師 方秋雄

  農(nong) 家書(shu) 屋是公共圖書(shu) 館在鄉(xiang) 村基層的神經末梢,也是農(nong) 村很重要的公共文化空間。退休後,我最愛去的地方就是我們(men) 鎮上的農(nong) 家書(shu) 屋,或讀書(shu) ,或看報,有時還參加一些文化活動,我覺得自己的文化生活豐(feng) 富而多彩。

  近年來,我們(men) 金庭鎮大力推進農(nong) 家書(shu) 屋惠民工程。目前,全鎮有農(nong) 家書(shu) 屋14個(ge) ,藏書(shu) 近2.3萬(wan) 冊(ce) ,實現了村居全覆蓋,而且全天候開放。值得一提的是,我們(men) 鎮的農(nong) 家書(shu) 屋和嵊州市圖書(shu) 館形成了常態化的換書(shu) 機製,定期開展“書(shu) 來書(shu) 往”圖書(shu) 互換公益活動。今年,嵊州市圖書(shu) 館已和金庭鎮農(nong) 家書(shu) 屋互換圖書(shu) 2000餘(yu) 冊(ce) ,延伸了圖書(shu) 流通渠道,拓寬了圖書(shu) 館的服務空間,豐(feng) 富了基層圖書(shu) 室的文獻內(nei) 容。

  每年寒暑假及其他節假日,鎮上都會(hui) 邀請退休教師跟孩子們(men) 在農(nong) 家書(shu) 屋開展“翰墨金庭——博雅讀書(shu) 會(hui) ”活動。鎮裏有一些留守兒(er) 童,之前一放假,就處於(yu) “放養(yang) ”狀態。自從(cong) 有了“翰墨金庭——博雅讀書(shu) 會(hui) ”,這些孩子們(men) 節假日都可以來農(nong) 家書(shu) 屋,在退休教師們(men) 的照看下看書(shu) 、做作業(ye) ,這幫留守兒(er) 童的家長解決(jue) 了一大難題。我很高興(xing) 也參與(yu) 到了“翰墨金庭——博雅讀書(shu) 會(hui) ”活動中。每逢節假日,我都會(hui) 到農(nong) 家書(shu) 屋帶領孩子們(men) 讀他們(men) 喜愛的書(shu) ,引導孩子們(men) 潛心閱讀,快樂(le) 成長。

  如今,走進農(nong) 家書(shu) 屋閱讀的村(居)民越來越多,一些人還通過閱讀掌握了發家致富的技巧。鎮上下任小吃店店主唐小娟比較喜歡看麵點製作及餐飲管理方麵的書(shu) 。她說,希望通過閱讀多學些餐飲知識,提升小吃店的管理水平。靈鵝村桃形李種植戶呂玉彩種植七八畝(mu) 桃形李,每次遇到桃形李病害,她就走進農(nong) 家書(shu) 屋,挑選《果樹繁育與(yu) 養(yang) 護管理大全》等書(shu) 籍,查找醫治果樹病蟲害的方子。她跟我說:“書(shu) 上的方子,管用!”

  如今,農(nong) 家書(shu) 屋不僅(jin) 成為(wei) 我個(ge) 人閑暇時的好去處,更成為(wei) 全鎮百姓的文化“加油站”、知識“充電站”。

    (光明日報記者韓業(ye) 庭 光明日報通訊員陳靈麗(li) 、裘潔林采訪整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