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性與早期埃及考古學
新版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上映後招來許多批評聲,但有一點不可否認,那就是電影再次將觀眾(zhong) 帶回到阿加莎·克裏斯蒂筆下20世紀30年代的埃及尼羅河。1937年11月首次出版的這部長篇小說是阿加莎的經典之作,雖然在尼羅河上租用豪華郵輪旅行是少數人的奢侈,但“到埃及去”卻是從(cong) 18世紀末就彌漫於(yu) 英國社會(hui) 的時尚。其實在阿加莎的推理小說出版之前,另一位英國女作家阿米莉亞(ya) ·愛德華茲(zi) 1877年出版的《尼羅河上千裏行》已經風靡歐洲。
阿米莉亞(ya) ·愛德華茲(zi) 是記者、小說家,鮮為(wei) 人知的是她對早期埃及考古學貢獻頗多。她對旅行中所見埃及的非法盜掘痛心疾首,於(yu) 1882年用自己寫(xie) 書(shu) 所得的收入募捐成立了埃及考察基金會(hui) ,資助考古學家到尼羅河三角洲進行有學術導向的科學考古。1892年愛德華茲(zi) 去世後,她所有的收藏及遺產(chan) 都依囑捐給了倫(lun) 敦大學學院,並設立了第一個(ge) 埃及考古學教席,擔任首任教授的是著名考古學家、被稱作“埃及考古之父”的皮特裏。埃及考察基金會(hui) 後來則發展為(wei) 埃及考察協會(hui) ,一直存在至今。愛德華茲(zi) 在倫(lun) 敦的舊居也在城市名人故居地圖中占有一席之地。
1.去埃及旅行的女作家愛德華茲(zi)
曆史學家希羅多德曾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古典作家到埃及遊曆後的遊記啟蒙了最早對埃及感興(xing) 趣的歐洲人。18世紀中葉,一些探險家和旅行家的圖書(shu) 推動了埃及熱的到來,歐洲人以到埃及旅遊為(wei) 榮。18世紀晚期,他們(men) 已經向南航行到尼羅河第二瀑布。眾(zhong) 所周知,拿破侖(lun) 遠征埃及時帶了百餘(yu) 位科學家,他們(men) 撰寫(xie) 的《古埃及記述》第一卷於(yu) 1809年出版,最後一卷也於(yu) 1828年完成。
1822年,以商博良為(wei) 代表的文字學家破譯了羅塞塔石碑上神秘的埃及象形文字,標誌著埃及學的誕生。埃及因此吸引了更多的人,除了冒險家和投機者,歐洲學者也開始了對埃及的考古研究。
1801年英國打敗拿破侖(lun) 後接管埃及,取代法國繼續對埃及文物進行掠奪。大英博物館擁有豐(feng) 富的埃及文物,其中包括從(cong) 法國手中搶走的羅塞塔石碑這樣的重要考古發現。目前大英博物館埃及展廳中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崗岩雕像,高2.6米、重7.2噸,建造時使用了整塊巨石進行雕琢,原石重量應超過20噸。不知用多少勞力把它從(cong) 采石場拖到木筏上,再沿著尼羅河順流而下到盧克索,從(cong) 河邊運到拉美西斯神殿,完成最後的雕刻。1818年,意大利探險家喬(qiao) 瓦尼·巴蒂斯塔·貝爾佐尼受托將它運到了倫(lun) 敦。它初抵倫(lun) 敦時,英國公眾(zhong) 都趕來圍觀這座當時所能見到的最大的埃及法老雕像。貝爾佐尼後來還發現了法老塞提一世的陵墓、清理了阿布辛貝神廟的入口、成為(wei) 進入吉薩哈夫拉金字塔的第一人。總之這一切都助推了埃及旅遊熱潮。據統計,1800年至1850年的半個(ge) 世紀裏,英國人至少出版了50本關(guan) 於(yu) 埃及的遊記。
19世紀也是西方女性旅行的黃金時代,她們(men) 的足跡遍布南美、遠東(dong) 和北非,並且留下了相當精彩的文字。阿米莉亞(ya) ·愛德華茲(zi) 便是其中的代表。
阿米莉亞(ya) ·愛德華茲(zi) 的一生有三個(ge) 截然不同的身份:記者、小說家以及埃及學家。她的父親(qin) 在成為(wei) 銀行家之前是一名軍(jun) 官,母親(qin) 是愛爾蘭(lan) 人,負責對愛德華茲(zi) 進行教育。愛德華茲(zi) 在很小的時候就顯示出寫(xie) 作的天賦。7歲時刊發了第一首詩,12歲就出版了第一篇小說。同時她還給報紙寫(xie) 專(zhuan) 欄,1855年就出版了自己的長篇小說。1864年時,她的小說 《芭芭拉的曆史》被廣泛接受,奠定了她作為(wei) 著名小說家的地位。為(wei) 了給小說準備素材,她經常和閨蜜出門旅行。30歲那年,她的父母雙雙去世,她開始嚐試一些更富挑戰的旅行,比如她去了阿爾卑斯山脈北部東(dong) 段的多洛米蒂山,那是那個(ge) 時代無人穿越、無人知曉的山峰。她據此寫(xie) 了兩(liang) 本書(shu) ,描述當時旅程中所遇到的人和事,備受追捧。1870年顯然是一個(ge) 分水嶺,在尼羅河的6個(ge) 月遊曆最終讓她成為(wei) 改變埃及考古學的特別力量。
她和女友坐著有三角形小帆的平底小木船,沿著尼羅河一直到阿布辛貝神廟。在這趟旅行的尾聲,她完全被埃及迷住了,同時也對自己目睹的埃及文物被盜以及埃及考古雜亂(luan) 無序的現狀深為(wei) 憂慮。巨額的利潤使非法文物盜掘、文物買(mai) 賣日益猖獗,各種各樣的探險者和冒牌的考古學家蜂擁而至,英國、法國、德國等國也不斷對埃及政府施加影響。
1877年愛德華茲(zi) 的《尼羅河上千裏行》出版,她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都寫(xie) 在了書(shu) 裏,一時洛陽紙貴。書(shu) 的開頭解釋自己為(wei) 什麽(me) 到埃及——(尼羅河)當時的遊客十分之九是英國或者美國人,之後是德國人,還有少量比利時人、法國人……大家來這裏的原因五花八門:病人尋求健康、藝術家尋求靈感、政治家尋求一個(ge) 假期、小報記者尋求八卦新聞、收藏家收藏紙莎草和木乃伊。很少有純粹的、充滿好奇的旅遊者。
女作家的細膩在書(shu) 中隨處可見,她寫(xie) 道:對一個(ge) 城市若想有一個(ge) 直觀的印象還是去集市,不用買(mai) 任何東(dong) 西,純粹是感知它的光影、色彩、氣味、服裝、建築的細節。每一個(ge) 門麵、每一個(ge) 街角都有不同的人……一半歐洲人、一半東(dong) 方人,赤足而行的,拉著馬的,敘利亞(ya) 的導遊,埃及的貧困農(nong) 民,穿著白色束腰外衣的希臘人,阿拉伯的貝都因人,埃塞俄比亞(ya) 的士兵,美國的牧師……每一種貿易都有單獨的交易區域,阿拉伯地毯、好看的金銀器、各種香料……看著她的描述,簡直就能在腦海中畫出集市的草圖,如電影的開頭一樣精彩。
但發生在埃及的野蠻掠奪、非法盜掘和對遺產(chan) 的永久性毀壞讓她憂心。她在書(shu) 中也描述了這些非理性現象,表達出自己的憂慮:“那些美麗(li) 的壁畫全部被塗抹被破壞,銘文都被肢解與(yu) 汙損,每一座金字塔無論大小,遊客都隨意地在上麵雕刻自己的名字與(yu) 日期。研究人員用濕紙做各種的拓片,使原來的顏色不複存在……文物發現得越多,破壞得越多。”為(wei) 了寫(xie) 好這本書(shu) ,她閱讀了大量的埃及學著作,結識了當時很多考古學家和文博管理人員,她決(jue) 心遊說他們(men) 做點什麽(me) 來阻止這種竭澤而漁的考古方式和對文物的徹底破壞。
2.致力於(yu) 埃及考古的愛德華茲(zi)
1879年,愛德華茲(zi) 寫(xie) 信給她的朋友、法國人馬裏耶特,提出了籌款來資助考古學家前往埃及三角洲進行考古發掘的設想。
馬裏耶特同樣對發生在埃及的一切掠奪和破壞痛心。他自幼對埃及學感興(xing) 趣,之後自學成才,作為(wei) 盧浮宮的一名外派工作人員到埃及工作。1849年完成了盧浮宮古埃及銘文和紙草文獻的編目工作後,他積極投身於(yu) 埃及的文物保護事業(ye) 。經他多方呼籲,埃及政府於(yu) 1858年在布拉克建立了一座臨(lin) 時博物館,要求新發現的文物必須首先交付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便是開羅埃及博物館的前身。1859年,馬裏耶特說服埃及總督建立文物部並擔任該部門的首任領導,著手製定文物法和考古發掘許可證製度,規範外國人在埃及的考古發掘。
馬裏耶特的繼任者馬斯伯樂(le) 也是愛德華茲(zi) 的好朋友。馬斯伯樂(le) 是法國第一位獲得埃及學博士學位的專(zhuan) 業(ye) 人士,在組織和指導來自不同國家的考古隊進行發掘的同時,他還組織全世界眾(zhong) 多相關(guan) 學者編纂開羅埃及博物館藏品的圖錄。1880年,法國東(dong) 方考古研究所在開羅成立,馬斯伯樂(le) 擔任第一任所長。他自己編寫(xie) 的《埃及考古手冊(ce) 》也是教導大家如何科學測量、科學記錄、科學挖掘、科學研究、科學報告的指南。
富有的外科醫生艾拉斯姆斯·威爾遜爵士和大英博物館錢幣和金屬器具部主任波爾都支持愛德華茲(zi) 的倡議。1882年,愛德華茲(zi) 利用稿費和募集的資金創建了埃及考察基金會(hui) ,每年資助一名專(zhuan) 業(ye) 的考古學家前往埃及,第一位領隊是瑞士學者愛德華·納維爾。納維爾曾經參與(yu) 整理和出版普魯士埃及考察隊資料,他在尼羅河三角洲東(dong) 北部的泰爾—馬斯庫塔進行發掘,發現了拉美西斯二世建造的軍(jun) 營和糧倉(cang) 遺址。
接著愛德華茲(zi) 的朋友、英國學者皮特裏也受資助前往埃及。1896年,皮特裏在新出土的梅內(nei) 普塔石碑上辨認出“以色列”一詞,激起了西方世界了解猶太人在埃及生活狀況和活動軌跡的熱情,客觀上促進了在埃及進行的考古發掘。基金會(hui) 還資助兩(liang) 位年輕的古典學家對位於(yu) 法尤姆的托勒密王朝和羅馬帝國時期的遺址進行發掘,在很大程度上,他們(men) 的巨大發現促成了紙草學的誕生。
毋庸置疑,使埃及考古真正走上科學的道路並對世界考古學產(chan) 生影響的是皮特裏,他因此被稱為(wei) “埃及考古之父”。
1881年,皮特裏首次前往埃及,目的是精確測量位於(yu) 吉薩的幾座金字塔。皮特裏最大的貢獻是發明了影響深遠的“序列斷代法”。和別人不同,他對埃及的史前遺址更感興(xing) 趣。他通過對涅伽達2200多座史前墓地進行發掘,根據出土陶器的形狀、陶器上的圖案以及陶器出土的地層等因素,將它們(men) 分為(wei) 不同類型,再確定其時間上的相對順序,建立了古埃及新石器文化的相對年表。結合皮特裏的年表和古埃及文獻中的王表,埃及學家得以確定法老時期的三千年曆史年表。1904年,皮特裏出版了《考古學的方法和目的》,詳細闡述了以了解和複原古代文明為(wei) 宗旨的考古學。他指出,考古學家的任務不是為(wei) 語言學家和曆史學家提供認讀和解讀的材料;考古發掘應當成為(wei) 一門獨立的學科並遵循自身的定位和特征。
後來,皮特裏和愛德華茲(zi) 在埃及考古的方向上發生分歧,皮特裏更關(guan) 心尼羅河的史前文明,兩(liang) 人也因此分道揚鑣。皮特裏不得不為(wei) 自己在埃及的考古自籌資金。1892年4月15日,愛德華茲(zi) 因流感去世。臨(lin) 終前她把私人收藏和存款都捐贈給了倫(lun) 敦大學學院,並在該校設立愛德華茲(zi) 埃及學教席。如她所願,皮特裏是唯一合適的人選。他成為(wei) 英國第一位埃及學教授,擔任教席直到1933年。皮特裏因此再也不用為(wei) 每年的考古資金發愁,而且還可以帶領很多學生一起實踐他的考古學理論。皮特裏在1913年將他收藏的大部分古埃及考古文物售賣給了倫(lun) 敦大學學院,與(yu) 愛德華茲(zi) 的收藏一起組成了皮特裏埃及考古博物館,博物館就以愛德華茲(zi) 的去世時間為(wei) 成立時間。目前皮特裏埃及考古博物館館藏有8萬(wan) 件文物,僅(jin) 次於(yu) 開羅埃及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和柏林埃及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
3.受益於(yu) 愛德華茲(zi) 的女性考古學家
愛德華茲(zi) 對於(yu) 皮特裏的資助,極大地推動了後世埃及考古研究的發展。1890年,年僅(jin) 16歲的霍華德·卡特前往埃及,成為(wei) 皮特裏的助手,並接受了考古的專(zhuan) 業(ye) 訓練。1922年,霍華德·卡特在帝王穀發現了保存基本完好的圖坦卡蒙墓,轟動了全世界。
愛德華茲(zi) 肯定也不會(hui) 想到,在她去世後,受教於(yu) 皮特裏的英國女性考古學家同樣層出不窮。特魯德·卡頓·湯普森便是其中的一位。
湯普森早年在龐貝和羅馬遊曆,萌發了對於(yu) 考古的興(xing) 趣。她後來在倫(lun) 敦大學學院學習(xi) 阿拉伯語和非洲史前史學。皮特裏教授注意到她,1924年為(wei) 她爭(zheng) 取到一筆資金去埃及的法尤姆工作。不過,讓湯普森名垂青史的一件事是她在大津巴布韋進行的研究。當時英國科學協會(hui) 正在津巴布韋古城考古。自從(cong) 探險家在南部非洲發現大津巴布韋遺址後,都不相信那些巨型石牆是由當地黑人建造的,甚至幹脆將其年代上移千年,將它當作腓尼基人的傑作,但這個(ge) 結論又沒有科學依據。湯普森到達後,發現所有的遺址都已經被破壞,便決(jue) 定另辟蹊徑。她通過空中飛行——這也是最早的空中遙感考古——發現了古城中一條被植物掩蓋的古道。她選擇在那裏開辟探方,果然出土了大量帶有當地土著風格並可進行斷代的文物,確認了該遺址代表的是屬於(yu) 當地文明起源的文化,而那些大量近東(dong) 和遠東(dong) 的文物顯然是通過貿易所得。她在當地舉(ju) 行的學術會(hui) 議上宣讀了自己的結論,並指出早在9世紀,這裏已是繁華的城市貿易中樞。這個(ge) 結論引來了巨大的反對聲,直到1980年津巴布韋獨立後,湯普森的觀點才成為(wei) 主流。
湯普森有位老師名叫瑪格麗(li) 特·默裏,她是打開庫納姆·納赫特木乃伊的最早女性,也是皮特裏的助手。
4000年前的古埃及,一位地方長官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在6個(ge) 月內(nei) 相繼去世,悲傷(shang) 的父親(qin) 按照埃及上流社會(hui) 的傳(chuan) 統,把他們(men) 的屍體(ti) 製作成木乃伊,期待有朝一日能讓他們(men) 複活。他們(men) 的棺木被刻上了象形文字,這就是著名的庫納姆·納赫特木乃伊。1907年,他們(men) 的墓葬被發現,兄弟木乃伊運到英國曼徹斯特。瑪格麗(li) 特·默裏博士打開了木乃伊的包裝,對兩(liang) 人的骨骼形態進行了研究。
陪同湯普森去大津巴布韋的還有一名叫凱瑟琳·凱尼恩的助手。她是大英博物館館長弗雷德裏克·喬(qiao) 治·凱尼恩爵士的長女,也是考古學家莫蒂默·惠勒最得意的弟子。我們(men) 今天在田野考古中普遍采用的探方發掘法也被稱為(wei) “惠勒—凱尼恩發掘法”,它是由莫蒂默·惠勒最先使用,並由凱瑟琳·凱尼恩大範圍應用並廣泛傳(chuan) 播的。凱瑟琳·凱尼恩後來成為(wei) 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考古學家之一,被授予女爵士稱號。在耶利哥,她和她的團隊在發掘區布 5×5米的探方,保留隔梁,嚴(yan) 格按照平剖麵結合的方法,將不同時代的地層和出土器物區分出來,在精細的地層學證據下建立起一個(ge) 跨越萬(wan) 年的、從(cong) 早期半定居半遊牧社會(hui) 到發達農(nong) 業(ye) 文明的文化序列,將人類在那裏棲居的年代追溯到冰期末,改寫(xie) 了近東(dong) 乃至世界的史前史。
當然,不得不提的還有多蘿西·加羅德,1937年她成為(wei) 劍橋大學史上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世界上取得教授地位的第一位史前考古學家。她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農(nong) 耕社會(hui) 的前身納圖夫文化,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聚落,這個(ge) 詞就是她最先使用的。在她之後,還有瑪麗(li) ·利基,她在坦桑尼亞(ya) 的奧杜威大峽穀發現了距今370萬(wan) 年的古人類腳印化石。
從(cong) 1822年以商博良為(wei) 代表的文字學家破譯了羅塞塔石碑、解開神秘的埃及象形文字,到1922年霍華德·卡特在帝王穀發現保存基本完好的圖坦卡蒙墓,再到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埃及南部城市盧克索發現3000多年前由圖坦卡蒙的祖父阿蒙霍特普三世建造的黃金之城阿頓(這也被稱為(wei) 是繼圖坦卡蒙墓之後的重大考古發現),走過兩(liang) 百年的埃及考古依然不斷為(wei) 我們(men) 提供新知。在早期考古群英譜中,一直都有許多傑出女性存在,她們(men) 以自己的智慧和努力開拓出一片獨一無二的天地,她們(men) 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閃爍在曆史的天空,她們(men) 的成就值得全世界尊重。
(作者:聞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