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茶樹的朋友圈——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群落”藝術展在普洱舉行

發布時間:2022-05-25 13:32: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普洱5月22日電 題:“茶樹的朋友圈——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群落”藝術展在普洱舉(ju) 行

  作者 謝瀅

  一棵棵茶樹的標本“長”在了空中,參觀者們(men) 在樹根之間穿梭;一塊巨大的白布鋪展在地上,上麵印滿了不同形態的樹葉……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也是“茶樹的朋友圈——森林的生物多樣性群落”藝術展在普洱學院舉(ju) 辦的第七天。

  雲(yun) 南是世界茶樹原產(chan) 地的中心地帶,擁有1700多年曆史的古老茶區,至今仍有3200公頃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樹及多個(ge) 大麵積野生型大茶樹居群,是世界公認的普洱茶發祥地之一。普洱便是普洱茶核心分布區之一,位於(yu) 普洱的景邁山古茶林更是成為(wei) 我國2022年世界文化遺產(chan) 申報項目。

  “在普洱學院設展,是別具意義(yi) 的,但另一方麵,我也曾有過一些顧慮,”參展藝術家資佰說,“現在外麵的人不方便進學校,我怕參觀者很少,但沒想到,快一周了,每天這裏觀展的師生都很多。展出涵蓋了藝術與(yu) 科學領域,所以不同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還會(hui) 以不同的視角去解讀這些展品。”

  展廳牆上,掛著一幅一人多高的畫作,這便是與(yu) 藝術展同名的博物畫作品——茶樹的朋友圈。土壤中的根係、葉片上的經脈均被資佰細膩的筆觸勾勒出來。“你再仔細看,”資佰在一旁介紹道,“樹枝上與(yu) 泥土下的昆蟲、樹邊的雜草,這些都是茶樹的朋友。我們(men) 通常會(hui) 很容易注意到茶樹公開狀態下的朋友圈,就是地表的部分,但是會(hui) 忽略它隱藏起來的朋友圈,比如土中的微生物,土質組成等等。而我們(men) 品啜到的茶香,其實是一整個(ge) 圍繞著茶樹的小生態環境共同作用所造就的——高大的落葉喬(qiao) 木的果實掉在土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敗,成為(wei) 茶樹的營養(yang) 。而昆蟲授粉時帶來的花香、土中的礦物質與(yu) 無機鹽,都增加著茶味道的層次感。”

  資佰是西雙版納人,他從(cong) 小在中科院西雙版納植物園長大,跟著父母一起采樣、做研究,盡管沒有繼承長輩的衣缽成為(wei) 一名植物學家,但用藝術詮釋科學,一直是他對自己童年的致敬。

  將茶樹標本懸在空中,是資佰為(wei) 了展現茶樹的地下部分而做出的創意。有性繁殖,即茶種栽種的茶樹,與(yu) 無性繁殖,即扡插茶樹,地表部分看上去相差無幾,地下的根係卻天差地別——前者有幾乎與(yu) 樹幹同高的粗壯主根,而後者隻有長約40厘米的根須,這導致它們(men) 吸收的營養(yang) 物質會(hui) 有明顯差異,味道自然也會(hui) 受到很大影響。

  資佰帶著幾位參觀者來到一幅橫幅博物畫前,這件名為(wei) “一棵茶樹的理想國”的作品,展現了更宏觀的茶園圖景。資佰說,他曾用6年的時間,經過無數次的田野調查,爬在樹下、站在采茶的斜杆上的觀察,拍了萬(wan) 張的圖片,拜訪各民族茶農(nong) 、茶人、科學家、博物學家和植物學家,才以自己最大的真誠描繪出這個(ge) 真實的場景。畫作也傳(chuan) 遞著資佰內(nei) 心的價(jia) 值觀:“在一個(ge) 理想的茶園生態係統中,萬(wan) 物都是相通相連的,這也是很多人對理想的人類世界的願景。”

  展廳的另一個(ge) 區域,用絲(si) 線掛著一排薄如蟬翼的布——這是藝術展的另一位參展者,鴻雁的作品,她是資佰的妻子。“我們(men) 一起生活、做藝術這麽(me) 多年,還是第一次聯合做展。”鴻雁說。一百種色彩,代表著大自然的一百副麵孔。這些不同的顏色,都是鴻雁以樹葉為(wei) 原料的植物染作品。

  八年前,北京人鴻雁隨來到西雙版納定居。她與(yu) 資佰經常結伴深入周邊的群山,對她來說,這是一場從(cong) 都市到森林的遷居。

  怎樣將自己在自然中的所見所感帶出森林,分享給更多人,是鴻雁一直以來在藝術表達上的探索。除了用葉子做植物染,“拓印森林”是她的另一個(ge) 嚐試。

  近三年來,在去森林裏采風的過程中,鴻雁時常隨身帶著一匹長達十米的白布,從(cong) 基諾山到景邁山到格朗和,每當看到漂亮或有特色的樹葉,鴻雁都會(hui) 拿出一把錘子,展開畫布,以“拓印”的方式,將葉子的形態與(yu) 顏色留在畫布之上。“走哪兒(er) 錘哪兒(er) 已經快成為(wei) 我的習(xi) 慣了。”鴻雁笑著說,“拓印是一種古老的技藝。一片葉子的生命周期隻有一年,而我通過這種方式,讓它們(men) 的生命得以延續。盡管這件作品在正式的展廳中是第一次展出,但是之前每一次在大自然中將它鋪開,我都覺得它都在完成一種很有儀(yi) 式感的表達。”

  如今,畫布上已經拓滿了不同的葉片,它們(men) 記載著鴻雁的足跡。而未來,她將尋找新的語言去講述關(guan) 於(yu) 自然的故事。

  在資佰兩(liang) 幅大型畫作的邊上,則圍繞著一些手繪小品——一朵花、一隻蟬、一根草……他將茶樹的朋友們(men) 都一一“請”出,單獨成畫。“茶樹的朋友圈是畫不完的,我會(hui) 一直繼續畫下去。”資佰說。(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