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我們的新時代】用歌聲“打開”敦煌

發布時間:2022-05-25 13:40: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我們(men) 的新時代】

  講述人:蘭(lan) 州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蘭(lan) 州大學中華詩樂(le) 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劉桂珍

  敦煌的打開方式有很多種,可以走進莫高窟,感受地理的敦煌;也可以打開曆史文獻,了解文獻的敦煌。在地理的敦煌、文獻的敦煌背後,還隱藏著一個(ge) 情感的敦煌,認識層麵的敦煌,或許沒有比藝術更柔和、更恰切的方式了。

  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文獻中,有一組描寫(xie) 敦煌山川景物和曆史人物的五言律詩——《敦煌廿詠》。這組詩創作於(yu) 唐代,其作者已不可考。在中國,詩樂(le) 舞本是同宗同源的,唐代更是無樂(le) 不舞,那麽(me) 這組詩歌一定是可以歌唱並配以舞蹈的。

  我們(men) 在前輩研究的基礎上,本著“字從(cong) 音出、依字行腔”原則,對文獻進行了勘校與(yu) 補正,進而譜曲編舞、轉詩為(wei) 歌。以敦煌文獻為(wei) 基礎,聲像化地展現敦煌故事,這在國內(nei) 是一次全新的嚐試。

  我帶領團隊多次到敦煌實地考察,在蘭(lan) 州大學曆史、哲學、文學等多學科力量支持下,將藝術表達和學術研究相結合,力圖還原詩歌的意境和敦煌的曆史圖景,曆時3年創作出《敦煌廿詠》聲樂(le) 套曲。

  打磨作品的過程中,我們(men) 反複推敲、修改,一版不行,再寫(xie) 一版,每首曲子在定稿前,至少創作了3個(ge) 版本。在反複吟詠體(ti) 會(hui) 中,我們(men) 仿佛走到了唐代的敦煌,與(yu) 詩人同感同調、心靈相通。

  2020年10月11日,《敦煌廿詠》聲樂(le) 套曲首場演出在蘭(lan) 州大學舉(ju) 行,在聲光電結合的現代舞台上,以詩樂(le) 舞結合的立體(ti) 表達,對《敦煌廿詠》進行藝術再現。最令我高興(xing) 的是,很多年輕觀眾(zhong) 因為(wei) 演出結緣敦煌,聲樂(le) 和舞蹈激發了他們(men) 對敦煌無限的審美想象。

  今年,我們(men) 團隊參與(yu) 製作配樂(le) 的廣播連續劇《青春敦煌》,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播出。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我們(men) 沒有停下創作的腳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men) 會(hui) 帶著新作品與(yu) 大家見麵。

    (光明日報記者 王冰雅、宋喜群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千龍采訪整理)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