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楊氏泥塑

發布時間:2022-05-25 13:40:00來源: 光明網

  中國好手藝

  楊氏泥塑

  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楊佳年

  一塊尋常泥巴,經釀泥、塑形、彩畫、開描等十幾道工序,化身威武雄健的武士、體(ti) 態婀娜的舞者、端莊清俊的書(shu) 生……

  在寧夏六盤山區的隆德縣溫堡鄉(xiang) 楊坡村,一百多年前,“家家會(hui) 泥塑,戶戶有丹青”,男人捏塑、女人上彩,以此為(wei) 生者百餘(yu) 人。傳(chuan) 承下來的楊氏家族泥彩塑,如今已到第七代了。

  傳(chuan) 統泥彩塑,三分塑、七分彩,講究形神兼備。釀泥是塑形的基礎,選取當地黏性強的紅膠土,碾碎後除掉雜物,加水攪拌成泥漿,沉澱24小時,添加棉花和紙漿,再用木榔頭反複砸泥,泥材料才算定下來。接著,根據人體(ti) 結構比例和塑形姿態立骨架,綁草,上粗泥、再上細泥,一遍遍抹,塑坯漸成。

  塑形、彩畫,最考驗手藝。特別是人物麵部刻畫,輪廓、眼睛、眉毛、口紅,都見功夫。點睛之處一筆成型,泥土就有了靈魂,才有文像的端莊清俊、佛像的祥和慈悲,老像的飽經滄桑、少像的憨厚可愛。

  塑形繪意40多年,我研究整理了家藏彩塑造像修複技藝,帶領團隊在寧夏、甘肅、新疆等地先後修複彩塑和陶質文物400多件,還用3年完成了崆峒山混元閣600餘(yu) 尊曆史文化雕塑和彩畫工程。

  在我手裏,楊氏泥塑手藝走進校園、研學基地,由傳(chuan) 家變成傳(chuan) 世。我還注冊(ce) 公司,把楊氏泥塑工藝品推向市場,每年創收上百萬(wan) 元,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既傳(chuan) 承手藝又有收入。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22日 01版)

【有聲手賬】中國好手藝 :楊氏泥塑

  總策劃:楊穀

  監製:張寧 廖慧

  統籌:李方舟 李宜蒙

  誦讀:董大正

  動畫:李宜蒙

  視覺設計:孔鵬

  采訪:光明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張文攀

  製作:光明網新聞中心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