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四力”的紮實踐行與文學呈現

發布時間:2022-05-25 13:53: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好書(shu) 薦讀·文學】

  “四力”的紮實踐行與(yu) 文學呈現

  ——讀陳啟文報告文學《血脈》

  作者:潘凱雄(文學評論家)

  陳啟文的報告文學作品《血脈——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實錄》(廣東(dong) 人民出版社2022年3月出版),講述的是數萬(wan) 名建設者在黨(dang) 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為(wei) 解決(jue) 香港同胞飲水用水之困,克服重重挑戰,在東(dong) 江和香江之間搭建起一條對港供水生命線的真實曆程。

  這是一個(ge) 深度調查文本,創作難度極大。從(cong) 采寫(xie) 對象看,由於(yu) 這項工程的特殊性,特別是為(wei) 了保護水質不受外界汙染,整個(ge) 工程從(cong) 20世紀60年代啟動以來,一直都是在嚴(yan) 密的、封閉式的管理狀態下運行。直至2021年4月21日中宣部授予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ti) “時代楷模”光榮稱號後,這個(ge) “建設和守護香江供水生命線光榮團隊”的神秘麵紗才逐漸被揭開。半個(ge) 多世紀的過程,予以一次性采訪和表現,其難度可想而知。

  就這項工程實施本身而言,以下顯著特點也足以顯現出對其予以全景呈現的難度。一是時間跨度長。自1963年12月周總理作出“要不惜一切代價(jia) ,保證香港同胞渡過難關(guan) ”的重要指示開始,整個(ge) 工程先後進行了三次擴建和一次另辟蹊徑的大改造,曆經近60年歲月淘洗和三代人的艱苦奉獻。特別是首期工程的決(jue) 策者、管理者和建設者大都已經作古,一些采訪稱其為(wei) “搶救性”毫不為(wei) 過。二是工程實施的初心是為(wei) 了香港同胞擺脫嚴(yan) 重缺水的困境,而當時香港還處在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因而工程的實施就已然不是一項純粹的水利工程,而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yi) 。

  從(cong) 文學創作本身而言,這部作品呈現的對象是一項充滿了科技含量的水利工程,又必須遵循報告文學文體(ti) 的基本規律,因而科學與(yu) 文學兩(liang) 種幾乎截然不同的敘事如何兼容?既要保證表現對象總體(ti) 的客觀真實,又要展示文學表現的生動形象,這個(ge) 尺度與(yu) 分寸的拿捏不容易。

  麵對上述難題,陳啟文通過大量田野調查,努力抵達當年的一個(ge) 個(ge) 施工現場,全力追尋工程不同時期的直接參與(yu) 者與(yu) 見證人。如此尋尋覓覓,總體(ti) 上還原了東(dong) 深供水工程各個(ge) 建設時期完整的艱辛曆程:近60年來,先後有3萬(wan) 多名工程勘探、設計、施工和運行維護人員參與(yu) 了東(dong) 深供水工程建設運行和管控。他們(men) 接力傳(chuan) 承,精心守護,先後四次對工程進行擴建與(yu) 改造,使供水能力提升30多倍、水質安全得到根本保障,不僅(jin) 惠及沿線各地,更是滿足了香港約80%的淡水需求,成為(wei) 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線,助力香港經濟騰飛,保障香港民生福祉,支撐香港繁榮穩定。

  作品灌注著作家艱辛的采訪心血,這是“腳力”與(yu) “眼力”的紮實踐行;也展示出他總體(ti) 結構與(yu) 精心剪裁的功力,這是“腦力”與(yu) “筆力”的用心呈現。《血脈》給我留下“保全景選場景,挑頭羊類群體(ti) ,重效果兼輻射”的突出感覺。所謂“保全景選場景”,說的是既宏觀展現工程四個(ge) 階段不同的總體(ti) 特征與(yu) 完整風貌,又選擇每一階段中最突出或最艱難的一兩(liang) 個(ge) 局部為(wei) 重點;所謂“挑頭羊類群體(ti) ”,說的是在工程四個(ge) 不同的實施周期中,各挑選一兩(liang) 位領軍(jun) 人物予以重點狀寫(xie) ,而其他參與(yu) 者則歸類呈現,比如技術設計人員、工程管理人員、施工建設隊伍等;所謂“重效果兼輻射”,則是突出工程每期的直接效果,兼顧工程沿線的連帶效應。如此以點帶麵、點麵結合的科學與(yu) 文學敘事相結合,使得作品具有脈絡清晰、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整體(ti) 格局,曆史感、現場感與(yu) 當下性兼備的縱深效果。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