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繡娘遇上西方新娘:僑鄉潮繡 世界弄“潮”
【開場】潮繡細節
【解說】“針穿五色絨共線,繡出麟毛千萬(wan) 般”,講的是中國四大名繡之一,潮繡的百變繡法。康惠芳的工作室坐落於(yu) 廣東(dong) 潮州牌坊街,走進三層小樓,儼(yan) 然走進一座潮繡非遺博物館。金絲(si) 銀線在這位75歲老人家的手下,能幻化成被贈予聯合國秘書(shu) 長、加拿大總理等國際政要的藝術品。
但回憶起自己繡娘人生的起步,這位潮繡大師坦言,都是為(wei) 了生活。
【同期】 潮繡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康惠芳
研究所是一個(ge) 單位,我們(men) 那裏當時是48塊的工資,三十幾年前,我33歲,就是48塊的工資很滿足了,我就在那裏當繡娘。
這個(ge) 作品我自己繡了一個(ge) ,看東(dong) 南亞(ya) (的華僑(qiao) )有誰要,我把它賣出去,價(jia) 值比較高一點,所以那個(ge) 時候沒人要之後就放在床底下,就留到現在,現在是成為(wei) 我的非賣品了,我不賣了。看哪個(ge) 華僑(qiao) 想買(mai) ,換點工錢來生活。就換大米跟牛肉丸啊。
【解說】在上個(ge) 世紀末,隨著潮汕人坐紅頭船下南洋,潮繡流傳(chuan) 到東(dong) 南亞(ya) 一帶,深受華僑(qiao) 的喜愛,潮繡也成為(wei) 潮州本地謀生的好出路。而康惠芳則是在謀生之外,從(cong) 小就有挑戰精神。
【同期】潮繡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康惠芳
我沒有機會(hui) 讀書(shu) 了,所以我要學這個(ge) 手藝來生活,所以我說那我要拿起這根針,我就要學習(xi) 最難繡的刺繡,因為(wei) 它能多掙幾個(ge) 工錢,一開始是這樣子。
【解說】匠人手藝不斷精進。六十年來,她創業(ye) 開班,傳(chuan) 授技藝,時至今日,連她的徒弟都臨(lin) 近退休了。但從(cong) 15歲開始,銀針走線六十載的康惠芳仍是弄“潮”兒(er) ,當下她正和徒弟們(men) ,忙著創作一幅她繡製過的麵積最大的作品,來反應潮州這座僑(qiao) 鄉(xiang) 城市的新麵貌。
【現場】先看我們(men) 的原材料,就是棉花和紙條,這是是用紙條切了之後搓的,搓出來的,那這些我們(men) 是用來墊高,你看像墊在這裏了,(欄杆是嗎),對,我們(men) 就用在這裏墊高,然後她現在正在搓的,就是這種小的,搓好了以後,就用來做這裏這些瓦,我們(men) 就用這個(ge) 紙釘卷起來,來代表古老建築的瓦片。
城牆上這個(ge) 原材料是什麽(me) 呢,你看這裏墊上棉花了,我們(men) 墊高就必須這樣子墊。
我自己也要拍一個(ge) 。
【同期】潮繡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康惠芳
這個(ge) 作品也是說,我在這一生也是一個(ge) 新的起點、新的突破,創新,然後準備兩(liang) 年之後呈現給大家欣賞。
【同期】潮繡國家級非遺傳(chuan) 承人 康惠芳
到了我現在這種年齡,因為(wei) 我是75歲了,該停下來,該休息了是吧?但是我就覺得我有這個(ge) 責任,我有這個(ge) 使命,因為(wei) 我是國家級傳(chuan) 承人,我要把這些手藝更好地把它傳(chuan) 承給下一代,這個(ge) 是責無旁貸的,我應該把它堅守,做好,留下一些更好的作品,給下一代人。
【解說】而最常向康惠芳討教的,除了徒弟,就是她的女兒(er) 。
【現場】
你看繡的這棵樹,剛剛才繡好的。
你有這種技術怎麽(me) 以前不教,現在才開始拿出來。
就是啊,等到現在才教,幾十年了等到現在才教。
【解說】兩(liang) 個(ge) 女兒(er) 在母親(qin) 的影響下,將潮繡之路走得更寬,他們(men) 開辦工廠,將潮繡運用到西式婚紗禮服的設計中,產(chan) 品遠銷歐美。
【同期】康惠芳的女兒(er) 佘丹暉
雖然婚紗晚禮服它是屬於(yu) 這種西方的文化,但是我們(men) 根據這麽(me) 多年的潮繡,以載體(ti) 、圖案和顏色搭進去的話,它還是有另外一種韻味,就是有這種東(dong) 方的氣質,也有西方的這一個(ge) 文化在裏麵相結合,變成是我們(men) 一個(ge) 特色的產(chan) 業(ye) ,美國的市場與(yu) 歐洲市場是屬於(yu) 這種中高檔的消費。
【解說】佘丹暉介紹,在她公司訂單中,美國市場占比達到8成,公司早期多根據客戶需求,迎合客戶口味來製作,但現在,東(dong) 方設計師,東(dong) 方審美開始崛起。
【同期】康惠芳的女兒(er) 佘丹暉
潮繡的這一些技藝,我參透到衣服上去,所以我衣服的附加值就高了。到現在客戶搶著跟我們(men) 合作,哪一個(ge) 客戶跟我們(men) 合作,他的品牌就上來了。這就是我們(men) 的自信。
【解說】東(dong) 方繡娘針線穿插,巧手編織,聯通大洋彼岸,東(dong) 方非遺經過設計後,掛進美國紐約第五大道的櫥窗中,成為(wei) 西方新娘婚紗上醒目的潮流元素。這門手藝老,但“非遺”不老。
記者 方偉(wei) 彬 王慶然 潮州報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