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印章實物首次被發現
新華社南昌5月21日電(記者袁慧晶)日前,江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了1.5萬(wan) 餘(yu) 件(套)新增珍貴文物名錄,其中包含兩(liang) 枚明末清初畫家八大山人的印章實物——“雪衲”和“傳(chuan) 綮”。據悉,這兩(liang) 枚印章實物是目前被發現的僅(jin) 有的八大山人印章實物。
朱耷,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八大山人在藝術上有獨特的建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wei) “中國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以水墨寫(xie) 意畫著稱,尤擅長花鳥畫。
據奉新縣文物管理部門負責人許彬彬介紹,兩(liang) 枚印章均為(wei) 青田石材質,於(yu) 2018年在奉新縣耕香庵遺址中被發現。現經國家文物局委派專(zhuan) 家組鑒定,“雪衲”“傳(chuan) 綮”印章為(wei) 八大山人用印,被評定為(wei) 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雪衲”白文方印,高3.4厘米,印麵邊長1厘米;印麵刻白文篆書(shu) “雪衲”二字,單刀淺刻行草邊款“越餘(yu) 鬱守白為(wei) 雪個(ge) 禪兄”兩(liang) 行十字,鐫刻流暢。“傳(chuan) 綮”白文長方印,高1.6厘米,略呈大小頭狀;印麵刻白文篆書(shu) “傳(chuan) 綮”二字,筆畫細勁犀利,無邊款。
據同治版《奉新縣誌》記載:“八大山人,明宗室子,為(wei) 諸生。國初棄家遁奉新山中,剃發為(wei) 僧,居耕香庵,不數年豎拂稱宗師。住山二十年,從(cong) 學者常百餘(yu) 人。”
許彬彬說,山區的秀麗(li) 風光為(wei) 八大山人提供了創作素材和靈感,這不問世事、寄情山水的二十年是他思想和藝術風格發生重大蛻變的時期。據文獻記載,“雪衲”和“傳(chuan) 綮”都是八大山人使用過的法號。其中,“雪衲”印款曾在八大山人的傳(chuan) 世作品中出現過,如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傳(chuan) 綮寫(xie) 生冊(ce) 》;而“傳(chuan) 綮”印款是首次發現,以往隻出現過“釋傳(chuan) 綮”印款。
南昌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說,1954年,奉新縣曾發現八大山人的《個(ge) 山小像》,是八大山人研究的重大突破。但八大山人在奉新生活、創作的十餘(yu) 年時間,仍然是研究的空白領域。這兩(liang) 枚印章實物的發現,既填補了這一空白,又為(wei) 研究八大山人藝術、思想價(jia) 值提供了有力的物證。
據考證,八大山人曾用印達100多枚,但在2018年以前未見有其印章實物麵世,國內(nei) 博物館也未有收藏。(袁慧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