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論壇】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光明論壇】
作者:譚日輝(北京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近期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委員會(hui) 第二十五次會(hui) 議強調,要全麵貫徹網絡強國戰略,把數字技術廣泛應用於(yu) 政府管理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智能化運行,為(wei) 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將數字技術應用於(yu) 基層治理,加強基層政府數字化建設,是提升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內(nei) 容。新征程上,加強基層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必須牢牢抓住數字政府建設的機遇,全方位推動數字技術與(yu) 基層治理的高度融合,為(wei) 我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注入強大動能。
數字技術主要是指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具有創新活躍、要素密集、輻射廣泛等特征,不僅(jin) 是當今世界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先機、新一輪國際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也是數字政府建設的重要領域。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將數字技術應用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領域,搶占全球競爭(zheng) 的製高點。推動數字技術和基層治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必須牢牢抓住數字技術發展應用的新機遇,從(cong) 戰略層麵精準把握數字政府建設的方向定位、主攻領域以及突破重點,構築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的基層治理數字化體(ti) 係,使數字化技術成為(wei) 推動我國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的加速器。
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根本是堅持數字政府建設的政治方向。數字政府建設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如何用權的問題。把審批事項大量削減,是讓手中的權力“縮水”;把大量事項由現場辦理變成網上自主辦理,是傳(chuan) 統權力的“讓渡”;政府運行程序的優(you) 化是組織的整合,是政府適應互聯網時代、運用數字技術而自覺進行的自我革命,是對原有組織架構、對自身權力大動“手術”的結果。沒有這種自我革命精神,沒有組織大動“手術”的整合,就不可能有政府運行程序的優(you) 化。建設數字政府需要堅持這種品格,也隻有堅持這種品格,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
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核心是要站穩數字政府建設的人民立場。人民是黨(dang) 執政的最大底氣,也是黨(dang) 執政最深厚的根基。發展和應用數字技術,根本是更好地為(wei) 人民服好務。建設數字政府,是為(wei) 了變“群眾(zhong) 跑腿”為(wei) “信息跑腿”,變“群眾(zhong) 來回跑”為(wei) “部門協同辦”,讓群眾(zhong) 方便,叫群眾(zhong) 滿意,這就是“以人民為(wei) 中心”,是黨(dang) 的性質、宗旨在政府治理、基層治理中的具體(ti) 體(ti) 現。隻有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才能自覺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把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引進政府治理,建設數字政府,為(wei) 人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務。
以數字技術提升基層治理智能化精細化水平,關(guan) 鍵是要以數字化不斷提升基層政府的履職盡責能力。網絡的根本特征不在規模,而是資源共享,消除資源孤島。首先,要將“治理”和“服務”作為(wei) 數字化治理的兩(liang) 條主線,加快推進政務數據匯聚治理,完善政務數據共享交換機製,推動數據資源規範化流通,打通政府部門的數據流通閉環。其次,要暢通數字化治理體(ti) 係的基層應用。建設全要素、立體(ti) 式的政府數字化服務聯動機製,推進政務服務平台的全覆蓋,將數字化治理體(ti) 係下探到組織最基層和區域最末梢,確保政令流轉通暢有效。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hui) 治理“一網統管”,堅持分層分類分級處置,建立省、市、縣三級管理中心,區、市、縣、鄉(xiang) 鎮(街道)、村(社區)、網格六級應用係統,實現基層治理精準化、基層服務高效化。
總之,用數字技術賦能基層治理,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必須用好基層海量數據和豐(feng) 富應用場景優(you) 勢,發揮好數字技術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便捷、高效作用,努力運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基層治理手段、治理模式、治理理念創新,從(cong) 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充分釋放數字技術紅利和創新紅利,努力讓人民生活更便捷、更幸福,以數字技術抵達“詩和遠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