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作者:李哲、韓軍(jun) 徽(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刻把握世界科技發展大勢,從(cong) 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高度,強調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國家創新體(ti) 係整體(ti) 效能,為(wei) 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指明了方向。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能夠體(ti) 現國家意誌、服務國家需求、代表國家水平的科研隊伍,對於(yu) 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至關(guan) 重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把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放在完善國家創新體(ti) 係大背景下係統謀劃、重點推進。
應對世界格局深刻演化的必然要求。當今世界正經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治理體(ti) 係和國際秩序變革加速推進,世界麵臨(lin) 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科技創新作為(wei) 提高社會(hui) 生產(chan) 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已成為(wei) 國際競爭(zheng) 的焦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實現大幅躍升,我國已躋身創新型國家行列。同時,我國在基礎研究與(yu) 原始創新、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融合等方麵與(yu) 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一些領域麵臨(lin)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亟須整合各重大創新領域優(you) 勢科技力量,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確保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安全、可控,推動我國從(cong) 全球價(jia) 值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依托我國優(you) 勢領域,打造科技創新長板,努力搶占關(guan) 鍵領域戰略製高點。
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曆史機遇的必然要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科技創新進入空前密集活躍的時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進入大融通時代,學科交叉更加緊密、產(chan) 業(ye) 變革深度拓展,科技創新範式加速變革。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機遇,需要統籌布局、協同發力。這就需要構建和強化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等各重大創新領域優(you) 勢科技力量,推動科技、教育、產(chan) 業(ye) 、金融緊密融合,促進各類創新主體(ti) 緊密合作、創新要素有序流動、創新生態持續優(you) 化,提升體(ti) 係化能力和重點突破能力,支撐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中搶占先機,實現產(chan) 業(ye) 鏈創新鏈迭代升級。
推動我國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you) 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guan) 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是跨越關(guan) 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戰略支撐。國家創新體(ti) 係是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筋骨。當前,我國已初步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ti) 係,但還存在整體(ti) 效能不高、解決(jue) 重大科技問題的“硬實力”不強、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不夠合理等諸多問題。破解這些突出問題,亟須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wei) 抓手,實現國家創新體(ti) 係深度重構。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導向、以國家戰略任務為(wei) 牽引,統籌布局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破除限製科技創新水平提升的體(ti) 製機製障礙,重塑我國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格局,提高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大幅增強我國創新體(ti) 係支撐現代化經濟體(ti) 係建設以及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各方麵力量各就其位、統籌聯動,充分發揮國家作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jue) 製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打造麵向未來的發展新優(you) 勢。在學科領域、任務實施、資源配置等方麵加強統籌,發揮好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推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ye) 科研力量優(you) 化配置,培育更多創新型領軍(jun) 企業(ye) ,支持領軍(jun) 企業(ye) 組建創新聯合體(ti) 。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區域創新高地,加快建設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成渝等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發揮國家自創區和高新區在高質量發展中的動力引擎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國家科研機構改革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加強高水平科技人才培養(yang) 與(yu) 引進,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創新人才隊伍。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