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廣州“85後”龍頭雕刻師端午忙 趕製訂單到淩晨四點

發布時間:2022-05-30 16:56:00來源: 中新網

 

  中新網廣州5月29日電 題:廣州“85後”龍頭雕刻師端午忙 趕製訂單到淩晨四點

  作者 孫秋霞

  在廣州市黃埔區下沙村,一座古色古香的院落內(nei) ,“85後”龍頭雕刻師張偉(wei) 潮和徒弟們(men) 正在趕製龍舟龍頭、龍尾訂單。隻見他左手執刻刀,右手拿著錘子輕輕敲打,從(cong) 龍頭上掉落的樟木碎屑四處飛濺,散發出陣陣清香。端午節前,他需要做好8個(ge) 新龍頭,修複9個(ge) 舊龍頭,常常忙至淩晨四點收工。

  扒龍舟是廣州一項曆史悠久的民間習(xi) 俗,形成了一整套起龍、采青、賽龍、藏龍、散龍的儀(yi) 式。龍船競渡前,村民們(men) 先要把船身從(cong) 水下起出,再將龍頭龍尾裝上,恢複其往日威風。對於(yu) 一艘龍舟來說,龍頭、龍尾就是它的靈魂。

  “龍頭華不華麗(li) 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否代表一個(ge) 村落的精神文化。每個(ge) 村落找我製作龍頭前,我都會(hui) 挖掘這個(ge) 村落的故事,用造型、顏色和線條將他們(men) 的文化融入進去。”張偉(wei) 潮近日接受中新網采訪時說。

  張偉(wei) 潮是廣州為(wei) 數不多的年輕龍頭雕刻師,也是黃埔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項目“龍舟龍頭、龍尾製作技藝”傳(chuan) 承人。2022年北京冬奧會(hui) 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驚豔開場,一個(ge) 極具嶺南風韻的龍頭帶著水花躍出水麵,這正是張偉(wei) 潮的作品。

  他告訴記者,一個(ge) 龍頭往往能用上百年,對一個(ge) 村子來說,做龍頭是件很隆重的事。踏上龍頭製作這條道路,源於(yu) 自己的濃厚興(xing) 趣。“我的父親(qin) 是一名老木匠,他從(cong) 小教我製作龍舟,我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小時候會(hui) 做一些小龍舟到水裏玩,自己做得特別漂亮,大家都非常羨慕。真正把它當做一個(ge) 職業(ye) 是在2010年,當時接到了一個(ge) 特殊的訂單。”

  2010年端午節前一個(ge) 月,廣州海珠區侖(lun) 頭村由於(yu) 打造了三艘新龍舟,急需3個(ge) 新龍頭。由於(yu) 一些老龍頭製作師傅沒有工期,村裏人最後找到張偉(wei) 潮,讓他嚐試一下。

  他坦言,當時自己沒有多大把握,但還是硬著頭皮接下這個(ge) 活兒(er) ,一個(ge) 月內(nei) 製作出三個(ge) 精美的龍頭,“突然間有一個(ge) 年輕人冒出來做龍頭,大家都覺得非常意外,從(cong) 此我也就有了一份信心,知道自己可以做,訂單也越來越多”。

  手工製作龍頭非常複雜,需要經曆選木、開料、勾畫、雕刻到打磨、拋光、裱漆等十多道繁瑣工序。張偉(wei) 潮認為(wei) ,在這個(ge) 過程中最難的是設計階段,因為(wei) 每個(ge) 龍頭都是定製的,需要調研了解村落的文化習(xi) 俗,將一些元素融入其中,這樣才能做出一個(ge) 有溫度的龍頭。

  設計完後就是製作階段,張偉(wei) 潮告訴記者,一個(ge) 龍頭的製作周期往往十來天左右,一般采用香樟木。把一塊方方正正的木頭雕刻成龍頭,粗雕最關(guan) 鍵,“粗雕是做結構,每一刀下去都要很準,龍頭的眼睛、牙齒、嘴巴等位置以及它的神態如何都要心中有數”。

  在張偉(wei) 潮的工作室裏,鑿子、銼子、雕刻刀等工具隨處可見。他已數不清總共有多少把刻刀,但如果缺了哪一把,他都能及時發現。隨著他的聲名遠播,一些海外華僑(qiao) 華人也專(zhuan) 門找他製作龍頭,想把家鄉(xiang) 的文化帶到生活的地方。

  張偉(wei) 潮坦言,製作龍頭最初是興(xing) 趣,現在已變成一份責任,“劃龍舟的年輕人比我們(men) 那個(ge) 年代要少,我有義(yi) 務去推廣龍舟文化,並且要用年輕人接受的一種方式來傳(chuan) 承”。

  近年來,張偉(wei) 潮通過直播方式,向網友講解龍頭、龍尾雕刻技藝,他還將龍舟文化和龍頭、龍尾製作技藝帶進校園。在他看來,“雖然幾堂課下來大家不可能學會(hui) ,但是通過接觸這些東(dong) 西,可以讓小孩子認識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了解我們(men) 文化的根”。(完)

(責編: 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